須寧被折騰的脫了一層的皮,人也瘦了好幾斤,這還是她的伙食不錯,村里人有眼瞅著瘦一圈的。
孫秋玉這個老師也要在周末下地,學校還有十天的農忙假,她也累得不輕。
每回須寧看著她昨天還穿得干干凈凈上課,今兒就要穿上破爛衣服下地去,且還累得呲牙咧嘴的樣就覺得好笑。
好在,東北就這樣好,忙完秋收交完公糧分完糧,村里差不多就沒什么活計了。
“趙須寧,上山摘野果子去不去?”
知青點兒一群人一起上山找吃的,路過須寧家門口時,李紅偉看似隨意的喊了一嗓子。
須寧聽到聲音應了一聲,“去,你們等我一下哈。”
“咱們人本來就多,再叫上她找到東西都不夠分的。”說話的是王冬梅。
李紅偉笑道:“那沒事,你們先走,我等她,反正我也懶得上山。”
那幾個人果然還真就走了,現場只剩下周放他們兩個。
“你真不和他們一起?”周放難得開口。
“你缺那口酸果子?”
周放,“你藏的夠深的。”
“彼此彼此。”
“之前還以為你看上孫秋玉了。”
“我喜歡爽朗大氣有腦子的。”
“因為你懶嗎?”
“家里媳婦兒做主,日子越過越有,嗯,前提是媳婦有腦子的。”
周放“切”了一聲,但沒說什么反駁的話。
他從兜里掏出一根香煙,給了李紅偉一根。
李紅偉沒接。
“抽吧,你還是沒經驗,等女人就得這玩意兒打發時間。”
李紅偉倒是接過了煙,但卻被他夾在了耳朵上,“這么有經驗你談了幾個?”
周放也不管他抽不抽,自顧自的點燃了自己的那支煙,“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女人都能磨蹭,沒點兒好耐性的人,千萬別搞對象。
兩人才說了幾句話,就見須寧從門里走了出來,她剛才應該是換衣服,穿的一身打補丁的工裝服,出來直奔柴棚,背上背簍,又拿了個袋子一個籃子放進簍子里,拿上柴刀就出來了。
李紅偉給了周放一個炫耀的眼神:瞧瞧,我看上的人根本不是你說的那樣。
周放:……
須寧關上院門,有些好奇的問道:“剛我看你們一群人的,他們呢?”
“又不是去打群架,要那么多人干什么,咱仨一起上山,等下一定滿載而歸。”
須寧笑了,“真不知道你哪來的自信。”
三人一起上了山,須寧見周放在抽煙,李紅偉的煙卻夾在耳朵上,沒說話。
“我記得,山的半陽坡處有兩棵山楂樹,你愛吃那玩意兒嗎?”
“愛吃!可以做成山楂罐頭,不舒服的時候吃上一瓶,瞬間百病全消。”
“那等下咱們先去摘山楂,那玩意兒村里人愛吃的少。”
三人的速度不慢,因為有目標,中間碰上人也不耽擱,沒一會兒就找到了李紅偉所說的山楂樹。
“果挺大的,還挺紅,做罐頭應該沒問題。”
說著話李紅偉伸手就摘了一個,他也不嫌臟,直接在衣服上蹭了兩下就放在嘴里咬,下一秒,他就酸變形了。
須寧看得哈哈直笑,“可惜沒相機,不然我絕對要給你拍下來。”
周放也笑道:“有那么酸嗎?不至于吧。”
李紅偉好不容易調整好自己的表情:“酸甜的,不過我吃不了一點酸。酸梨再好吃我都不吃一口。”
周放:“那你活該,吃不了你還嘗。”
須寧也嘗了一下,頓時眼前一亮,“味兒不錯,做成罐頭肯定好吃。”
周放:“費糖。”
“冬天無聊閑著也是閑著,我媽這個月又給我寄了幾張糖票過來,留著也是要過期的。”
李紅偉,“那還說啥了,摘吧。”
“挑大的紅的摘,摘個十斤八斤的就行了。”
“行,聽你的。”
須寧把籃子給了李紅偉,袋子給了周放,兩個大小伙子開始忙活起來。
各摘了四五斤后,才離開這片林子。
走到山溝邊的時候,須寧盯著一株植物仔細打量。
“怎么了?”
“是山藥藤,這一片都是,可惜我們沒帶鎬來。”
“沒關系,下午再來就好了。”李紅偉道。
“嗯,先走吧,你記著點位置,我怕我忘了。”
“那我可不能白記,有好處嗎?”
“有,請你吃山藥。”
李紅偉滿意了:“行啊,我可記住了,不能說話不算數。”
三人繼續往山上走,路陡,須寧又背個簍子,腳下一滑差點摔了,身邊伸出一只手,掐著她的胳膊就將她扶住了。
“小心點。”
須寧:“謝了。”手還挺有勁兒,她好歹九十多斤呢,竟然一把就將她拉住了。
走在前面的周放:……呵呵,這貨估計早就等著扶人家這一下呢。
“是柿子樹,這玩意兒我最愛吃了。”
總共三棵兩大一小的柿子樹,樹上碩果累累,今年又是柿子豐收年。
“可是,柿子還沒全紅呢,能吃嗎?”
李紅偉得意的道:“放一陣子就能吃了,而且硬的時候摘下來可以做柿餅,能吃很長時間。”
“那你會做柿餅嗎?”
李紅偉得意不在:“不會。”
周放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不會還說的那么熱鬧。
“沒事,我會。”
“真的?那我可就要摘了。”
“摘吧,摘完這些咱們基本就可以回去了。”
這倆人兒也不知道咋想的,上山啥也不帶,要不是她看他們空著手,拿了個袋子一個籃子,能帶走的東西更少。
三人摘柿子摘的歡,柿子壓稱,須寧都沒敢把簍子裝太滿,便趕緊下了山。
到家的時候快十一點了,李紅偉將簍子放進院子就要走,須寧趕緊留人,“你們要是不嫌棄,中午就在我家吃吧,等下秋玉也要回來了,不會有人胡說八道的。”
“這,不合適吧。”假裝客氣了一句,但其實李紅偉的腳尖已經轉回去了。
“有啥不合適的,趕緊的,幫我拔些小白菜,中午咱們包白菜餡蒸餃子吃,我去和面。”
“好嘞,多做些哈,我們超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