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士卒。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二兄弟以后就追隨劉邦。
公元前203年,楚軍在滎陽把劉邦團團圍住,情況緊急,劉邦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滎陽城。楚軍圍滎陽,周苛以“反國之臣,難與共守”為由殺了魏豹。楚軍攻破滎陽,想任命他為將領,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就要做俘虜了!”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于是,劉邦拜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經常跟隨漢王,并且多次擊敗項羽軍。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父親為國捐軀的原因,也被封為高景侯。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于直言不諱,連蕭何、曹參等人對他都非常敬畏。周昌有一次在劉邦休息時進宮奏事,劉邦正在和戚夫人擁抱、親熱。周昌見此情景調頭便跑。劉邦急忙追上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汝既來復去,想是不愿與朕講話,究竟看朕為何等君主呢?”周昌嘴唇亂動片刻,挺直脖子說道:“陛下好似桀紂哩!”劉邦聽了雖然大笑,但由此更加敬畏周昌。
等到劉邦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時,群巨統皆驚駭,黑壓壓地跪倒一地,同聲力爭,無非是說立嫡以長,古今通例;且東宮冊立有年,并無過失,如何無端廢立,請陛下慎重云云。高祖不肯遽從,顧令詞臣草詔!驀聽得一聲大呼:“不可!不……不可!”
高祖瞧著,乃是口吃的周昌,便問道:“汝只說不可兩字,究竟是何道理?”
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周昌越是惶急,越覺說不出口,面上忽青忽紫,好一歇才掙出數語道:“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高祖看周昌如此情形,忍不住大笑起來;就是滿朝大臣,聽他說出兩個期期,也都暗笑不已。究竟期期二字何解,周昌自己也說不清楚。本來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被周昌口吃弄得不了了之。
高祖歡笑過后,退朝罷議。群臣都起身退歸,昌亦趨出。殿外遇著宮監,說是奉皇后命,延入東廂,昌不得不隨他同去。既至東廂門內,見呂后已經立候,正要上前行禮,不料呂后突然跪下。周昌手忙腳亂,慌忙屈膝俯伏。但聽呂后嬌聲說道:“周君請起,感君保全太子,所以敬謝。”周昌不卑不亢言道:“我為高祖江山考慮,并非諂媚皇后太子!”呂后聽他這樣說,心里對他越發敬重!
看官閱此,應知呂后日日關心,早在殿廂伺著,竊聽朝廷會議。因聞周昌力爭,才得罷議,不由的感激非常,雖然五體投地,也是甘心了。
惟高祖退朝以后,戚姬大失所望,免不得又來絮聒。高祖道:“朝臣無一贊成,就使改立,如意也不能安。我勸你還是從長計議。”
戚姬泣語道:“妾并非定欲廢長立幼,但妾母子的性命,懸諸皇后手中,總望陛下曲為保全!”
高祖道:“我自當慢慢設法,決不使汝母子吃虧。”
戚姬無奈,只好收淚,耐心等待,高祖沉吟數日,未得良謀。每當愁悶無聊,惟與戚姬相對悲歌,唏噓欲絕。
有一天,劉邦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么會這樣。當時有一個名叫趙堯的人,年紀輕輕,他的官職是掌管符璽的御史。趙堯上前問道:“陛下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后戚夫人和趙王不能保全嗎?”劉邦說:“對。我私下里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么辦法來。”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劉邦說道:“你說得對,但是滿朝群臣誰能擔此重任呢?”趙堯說道:“御史大夫周昌,這個人堅強耿直;況且從呂后、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很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夠擔此重任。”
于是劉邦召見周昌,對他說:“我想一定得麻煩您,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去輔佐趙王,您去擔任他的相國吧。”周昌哭著回答:“我從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什么單單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給趙王呢?劉邦說:“我非常了解您的品格,雖然這是降職,但是我實在為趙王擔心。再三考慮,除了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您就為我委屈一遭吧!”皇上這么信任,周昌自然無法拒絕。于是被調任趙國相國。周昌雖然不同意劉邦改立如意為太子,但是不等于說他不喜歡趙王。他知道劉如意年幼,戚夫人善良,母子倆根本震不住文臣武將!為漢室江山考慮,他選擇呂氏母子!這才是真正的忠臣!如果為自己的榮華富貴選擇站隊,那是投機取巧,是小人!
劉邦駕崩之后,呂后召趙王如意入朝。一次往返,趙王不至,二次往返,趙王仍然不至。呂太后越加動怒,問明使人,全由趙相周昌一人阻往。周昌曾對朝使說:“先帝囑臣服事趙王,現聞太后召如意入朝,明明是不懷好意,臣故不能奉詔!”呂太后聽了,暗思周昌作梗,本好將他拿問,只因前時力爭廢立,不為無功,此番不得不略為顧全,乃想出一條調虎離山的法兒,征昌入都,昌不能不至。
卻說周昌有兩個兒子,一名周宣,一名周義。周義與如意同歲,相貌也相訪。周昌前往長安之前,千叮萬囑長子周宣一定要保護如意安全。如果太后再征召趙王,就讓周義假冒趙王前往。太后很少見過如意,周義入朝一定不會引起懷疑。
及周昌進謁太后,太后怒叱道:“你不知我怨恨戚氏么?為何不使趙王前來?”昌直言作答道:“先帝以趙王托臣,臣在趙一日,應該保護一日;況趙王系嗣皇帝少弟,為先帝所鍾愛。臣前力保嗣皇帝,得蒙先帝信任,無非望臣再保趙王,免致兄弟相戕,若太后懷有私怨,臣怎敢參預?臣唯知有先帝遺命罷了!”呂太后無言可駁,叫他退出,但不肯再令往趙。一面派使者飛召趙王。周宣早就做好安排,讓弟弟周義跟隨來使入朝,自己偽裝成行商,提前兩天抵達長安。
到了長安,周宣按照父親的囑咐,先去找右丞相王陵,請王陵將周昌的機密信件交給惠帝。
惠帝看了周昌的信后,已知道將要入朝的不是趙王而是周義!惠帝心地善良,更感念周昌忠義,因此親自到霸水迎接周義,對外宣稱入朝的便是趙王。為了防止別人認出周義不是如意,更為了防備母后加害,惠帝與周義形影不離。
俗語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惠帝雖然愛護周義,格外注意,究竟百密也要一疏。惠帝元年十二月中,惠帝趁著隆冬,要去射獵,天氣尚早,周義還臥著未醒,惠帝不忍喚起,且以為稍離半日,諒亦無妨,因即決然外出。待至射獵歸來,周義已七竅流血,嗚呼畢命!惠帝抱定尸首,大哭一場。后來暗地調查,或云鴆死,或云扼死,欲要究明主使,想來總是太后娘娘。做兒子的不能罪及母親,只好付諸一嘆!
周義死后,呂太后只道劉如意已亡,呂雉開始變本加厲地折磨戚夫人,她把折磨當成了藝術,把戚夫人當成了試驗品。她先是下令砍掉戚夫人的雙手雙腳,又把她漂亮的眼珠子挖了出來,兩只眼睛成了鮮血淋漓的黑洞。戚夫人痛苦地喊叫,撕心裂肺一般,呂雉聽了又強迫她喝下啞藥,又叫人用煙把她的耳朵熏聾。最后,命人把慘不忍睹的戚夫人扔進了茅廁里。
做完這一切,呂雉拍了拍手,命宮監引惠帝來看“人彘”。惠帝從未聞有“人彘”的名目,心中甚是稀罕,便即跟著太監,出宮往觀。宮監曲曲折折,導入永巷,趨入一間廁所中,開了廁門,指示惠帝道:“廁內就是‘人彘’哩。”惠帝向廁內一望,但見是一個人身,既無兩手,又無兩足,眼內又無眼珠,只剩了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還能活動,一張嘴開得甚大,卻不聞有甚么聲音。看了一回,又驚又怕,不由的縮轉身軀,顧問宮監,究是何物?宮監方說出“戚夫人”三字。一語未了,幾乎把惠帝嚇得暈倒。及宮監附耳與語,說是戚夫人手足被斷,眼珠挖出,熏聾兩耳,藥啞喉嚨,方令投入廁中,折磨至死。惠帝不待說完,失聲大叫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竟令我先父愛妃,死得這般慘痛!”說著,那眼中也不知不覺,垂下淚來。隨即走入寢室,躺臥床上,滿腔悲感,無處可伸。索性不飲不食,又哭又笑,釀成一種呆病。宮監見他神色有異,不便再留,竟回復太后去了。
惠帝一連數日,不愿起床,太后聞知,自來探視,見惠帝似傻子一般,急召醫官診治。醫官報稱病患怔忡,投了好幾服安神解憂的藥劑,才覺有些清爽,想起戚夫人慘樣,又是嗚咽不止。他萬萬沒有想到,當年妍雅無雙寵冠后宮的戚夫人、彈琴擊筑吹笛作歌唱《上靈》、腰肢裊娜翹袖折腰為舞的戚夫人,會變成一個怪物!呂太后再遣宮監探問,惠帝向他發話道:“汝為我奏聞太后,此事非人類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可請太后自行主裁罷!”宮監返報太后,太后并不悔殺戚姬母子,但悔不該令惠帝往看“人彘”,旋即把銀牙一咬,決意照舊行去,不暇顧及惠帝了。后人有詩嘆道:
婁豬未定寄豭來,人彘如何又惹災?
可恨淫嫗太不道,居然為蜴復為虺!
趙相周昌,聞得愛子遇害,又聞戚夫人慘死,悔恨不已!為了保全趙王如意,又不能跟外人明言。嗣是稱疾不朝,厭聞外事。到了惠帝三年,昌竟病終,賜謚悼侯,命子襲封。這還是報他立爭廢立的功勞。若知他以己子代趙王如意死,只怕呂太后會將他掘墓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