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漪同樣壓低聲音:“沒有了,昨晚連罐子都抱過去了。”
周武頗覺失望,昨晚的鍋子他回去的晚就只嘗到了一點,但那個味道已經深深刻在了他的腦子里,想起來就要口水泛濫。
本想著借著公務偷偷徇私一把也沒成功。
崔清漪不知道周武的心思,等將人送走,她將大門一關就安安心心的窩在后罩房的炕上,全神貫注寫新的話本子。
之前沒想到寫驚悚懸疑的話本子,如今提起筆崔清漪只覺得文思泉涌,尤其最近的種種經歷更是讓她多了很多靈感。
“女子一身嫁衣紅的像是在滴血,她踮腳腳尖一步一步走著,正當眾人以為她就要離開時,一陣陰風拂過,那身紅嫁衣突然便到了眾人眼前……”
《紙嫁衣》之后還可以有《繡花鞋》,她定要將中式恐怖進行到底。
客棧內
袁氏梅氏等到了日上三竿也沒見到預想中的人,梅氏面上憤怒心里卻笑開了花,她是恨不得這沒腦子的小姑子直接將崔清漪弄死在這里算了。
但又舍不得崔清漪的好本事,不說別的就是那什么雙面繡,梅氏這輩子都沒想過就繡個花而已竟還能得了皇家的青眼,據說如今宮內織造司最受倚重的幾個繡娘竟都是這死丫頭教出來的。
這么好的本事,竟然便宜了一群泥腿子。
若是她家萍姐兒有這樣的手藝,憑借萍姐兒的聰慧和美貌,必定能得個不錯的前程。
袁家又不是崔家那些假清高的家伙,就算不是正頭夫人,哪怕是個妾,那也是皇家的妾,尊貴著呢。
袁氏等的不耐煩,打發人出去槐花巷看看,“去看那孽女再做什么。”
袁氏的人剛到槐花巷就被好幾雙眼睛盯著瞧了又瞧,他心里發毛的同時也沒多想,直到被一雙鷹隼的眼睛盯住時,這人渾身登時起了身冷汗。
他忙不迭的返回,想找個人打聽崔家這是什么情況,是不是犯了什么事,卻沒一個人愿意搭理他。
巷子里人一早也以為崔家這是出什么事了,直到瞧見對面喬家的人進去又出來才放下了心,問就是有大好事發生。
有了官府的介入,槐花巷的人提著的心也落了下來,畢竟大家都一個巷子里住著,若是穢物潑門的事情多來幾下,左鄰右舍的也難受。
可其他不住在槐花巷的人得不到第一手消息,守門的官差瞧著面前的婦人,公事公辦:“官府辦案,退學什么的后面再來。”
可生怕崔清漪的壞名聲帶累了自家姑娘,別手藝沒學到還惹了一身腥回來,婦人哪里能等得住,苦苦哀求道:“大人,您就行行好,我家孩子還沒入學呢就讓里面的人將束脩退回來我立刻就走。”
外面這么熱鬧,崔清漪也無法安心寫作,只能讓陳媽出去對面和蒟蒻說一聲,但凡是找上門來退學的,已經上過課的按照課時扣費,還沒入學的直接返回銀子將人打發走就是了。”
人轉頭去了喬家大門口,只要沒打擾到崔家宅子這里,官差也沒多管閑事。
蒟蒻本還想挽留幾句,畢竟多一個女子入學,將來就多一個自食其力的姑娘家。但以往對她們尊敬有加,一口一個先生的人此刻言語刻薄,似乎和她們有著深仇大恨一般,蒟蒻這心突然就冷了。
有一就有二,陸陸續續有不少人上門退學。
......
崔家這一趟差事簡直是官差們最近執行的最舒服的一趟公務,如今閑來無事崔家的最大的事情除了崔清漪的話本事業便是一日三餐。
外面站著那么多人都是為了自家的安全而來,自然沒有自家關著門在里頭吃飯叫人家在外頭餓著的道理。
陳媽帶著滿月丫頭扯了好幾蓋簾的面條,準備做自家姑娘最喜歡的拉條子拌面。
等著香中帶辣的氣味順著灶間飄出老遠,門口本就等著換班的官差們開始頻頻向院子里張望。
等著周武帶著換班的人過來時,就瞧見崔家宅子大門大咧咧開著,門檻上一字排開蹲著好幾個兄弟。
每人手中還捧著個大盤子,里面是滿滿登登的面條。
院子里還傳出陳媽的吆喝聲,“放開了吃啊,面條有的是,還有誰要菜碼的?”
一個黑臉官差在周武的注視下義無反顧的舉起了手,“我要我要,陳媽再給我來上一點,那個什么辣椒油也要。”
周武沒看到人,就見一個長柄的大勺伸了出來,一勺賣相極佳的肉菜結結實實蓋在了黑臉小子的盤里。
緊接著,崔家的傻丫頭端著碗過來,將一勺紅彤彤的佐料蓋在了菜碼上面。
黑臉漢子登時笑的見牙不見眼的,‘沒出息家伙,’周武咬著牙暗暗吐槽。
半晌后,周武接替了黑臉漢子的位置蹲坐在門檻上,手里端著個大碗一邊吸溜面條,一邊夸陳媽:“陳媽,您這手藝可不得了,這面條也太筋道了。”
陳媽今日收到了一籮筐的夸獎,“哈哈,俺老家是豫州的,做面食最拿手了。”
至于那些來換班的官差,陳媽和崔清漪都不曉得他們還要換班自然沒有準備這么多的面條,一行人只能立在外面,內心狂罵黑臉漢子等人不厚道,明明知道他們就快來換班了,怎么就不能提一嘴他們呢。
‘嗚嗚嗚,連狗都有香香的面條吃.....”
大晉皇城,太后寢宮
太后和皇帝面前一人擺著一個蒸土豆,太后仔細瞧了又瞧,不確定道:“這東西當真能讓百姓們吃飽肚子?”
皇帝點點頭,“硯修折子里是這樣說的,您嘗嘗。”
可憐的太后和皇帝陛下,因為要最大限度的留下種子給司農們去試種,最終兩人分食了一個土豆,剩下那個留給了緊趕慢趕進宮的大司農。
大晉朝的大司農是個四十來歲的男人,大概是常常待在田間地頭的原因,這人臉龐紅黑,精氣神十足。
“陛下,聽聞民間送上來新發現的糧食,可是真的?”
瞧見自己的大司農一心撲在農事上的模樣,皇帝陛下滿意極了,指了指桌上的土豆,“此物名為土豆,你嘗嘗看可能讓咱們大晉的百姓吃飽肚子。”
大司農不會小看任何一種其貌不揚的食物,小心翼翼將土豆掰了一塊送進口中,半晌后緩緩吐出一個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