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傳輸】還真他娘的好用啊,《功夫熊貓》的創作一下子變得簡單了不少。
以前的陳元想方設法結合圖片,想盡一切形容詞給這動畫師們講述他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效果。
現在可好了,只需要把腦子里《功夫熊貓》里的片段進行篩選提取,模糊處理一下發過去,
人家大概率就能直接‘開竅’,照著朦朦朧朧的感覺就能創作出大差不差的效果。
除了部分關鍵的打斗動畫,他真的只需要提供分鏡頭腳本就能甩手。
公司廣告部門的業務,已經承接下了幾個廣告項目,陳元從【100則優秀廣告商業案例】里提取了幾個可用的創意,傳輸給了幾位不同的策劃,
讓他們根據自己給出的這些核心創意自己發揮就好,陳元只審核最終的方案。
【面對面傳輸】陳元越用越順手,這個外掛相當于是能把自己以前抽出來的知識類外掛,短暫分享給自己指定的人。
經驗類的外掛就不怎么好用了,除非是學習悟性能力超強的人,否則陳元傳輸過去的碎片化技能知識,只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陳元開始了進一步的實驗,他把《愛情公寓》的人設以及大致的故事背景安排好,讓公司里暫時沒活干的幾位編劇開始模仿《老友記》創作美式情景喜劇劇本。
公司的編劇們很蛋疼,但也只能是搞來《老友記》邊看邊學習人家的劇情節奏以及笑點把控。
一開始的創作過程相當之痛苦。
但是陳元把一些劇集的精華創意分成好幾份暗中傳輸給他們,并在偷偷引導,
讓他們在平時的交流中,碰撞出‘靈感火花’,這樣一番操作下來,慢慢的磕磕絆絆也能寫出一些能看的東西了。
陳元相當的欣喜,當個文抄公還得自己手動文抄實在是太累了!
他媽的《功夫熊貓》的分鏡頭腳本畫的他想死,以后就多多用【面對面傳輸】,讓手底下的人替他文抄!
陳元需要支付的只是一部分的獎金而已,這很劃算。
他會把自己抽到作品的創意分割開來,讓不同的編劇們團結在一起,在他的領導下才能創作出完整的作品。
根本無須擔心有人拿著他給的劇本給跑了,也不擔心功高蓋主被人挖墻腳。
要是公司的工具人編劇在離開自己外掛加持后還能創作出優質作品,說明人家本來就很優秀,陳元的外掛給人家增長了經驗。
這種人才給他當工具人實屬屈才,他陳元也有足夠的肚量給外界輸送優質人才。
要是膨脹離開了元宇宙啥都干不成,那陳元也只好送上祝福了。
之前找給舒唱的《酸酸甜甜就是我》拍MV的合適導演,
陳元還專門找到了此時窮困潦倒,正在首都師范大學藝術系學導演的寧昊,把這活交給了這位未來的鬼才導演。
此時的陳元突然頓悟,有了【面對面傳輸】,就跟編劇團隊一樣,他陳元只需要工具人導演就行了呀!
沒必要就跟有集郵愛好似的,去刻意追求收集那些以后會干出一番成績的導演。
在中國,現階段,導演在演藝圈的地位很高,非常高。
就算是陳元現在折節下交,以后人家干出了成績,大概率也會被挖角,離開單干,除非陳元能用足夠的利益進行捆綁。
陳元需要的是跟工具人編劇一樣的工具人導演,能按照既定的要求把公司的項目(陳元的獎勵)拍(文抄)出來。
這樣的人走了也不心疼。
如果元宇宙以后是以這種方式運營的話,根本不像是一家國內的以導演為核心的影視公司,
而是類似好萊塢,制片人把控項目全局,剩下的導演,編劇,攝影,道具,美術等等全都是工具人的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中心制,這陳元可不陌生。
因為在后世,當下全球電影工業的成熟范式的好萊塢制片人中心制在國內成功成為了主流,只不過演變的方式比較令人唏噓罷了。
制片人中心制,顧名思義,制片人是名副其實的項目boss,統籌創作團隊包括導演、攝影、美術等等。
把導演從日常的創作外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專心用于創作。
更有利于投資方的利益,更能保證影片的預算合理、拍攝周期。
還有利于從全局出發,制定統一的項目開發、制作、營銷、發行、海外、品牌延續的整體戰略。
當然,陳元也知道他在自己的公司里開掛自嗨這只是形式上像制片人中心制,實際內里差了十萬八千里。
細細一想,陳元依靠外掛若是把公司絕大多數人都變成工具人......他直接嚇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要這么運作,整個公司的安危與未來全部系與他一身。
一旦他出了什么問題,看似繁花著錦的元宇宙立刻就會垮掉。
比上輩子小馬奔騰在老總大狗哥沒了后還要慘,能直接摔個粉身碎骨!
陳元想,能否借助外掛力量,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制片人,支撐起元宇宙公司呢?
難,很難,非常難。
想要在現在的內地搞制片人中心模式可謂是千難萬難。
好萊塢的制片人中心制也不是憑空就冒出來的,它建立在好萊塢完善的影視工業鏈條上。
影視產業工業化可不是拍出兩部《流浪地球》這樣的重投資科幻片就算工業化了。
工業化是運轉依賴于一套精密分工、資本管控和專業協同的工業鏈條。
全鏈條分工明確,標準化流程,現在以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影視產業基本還處在各個團隊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
陳元想要弄出正兒八經的制片人中心制,那不夸張的說得扛起光電局的責任,重塑國內整個影視生態才可以。
除非陳元能跟尤里一樣能心靈操控,否則利益牽扯如此巨大復雜,神仙老子來了都難完成。
國內的電影模式師從老毛子的導演中心制,一直強調的是導演的藝術權威。
即便93年打破統購統銷,但導演中心制已成行業慣性。
第五代導演如老謀子,陳楷哥哥等人憑借國際聲譽和個人品牌壟斷資源,又進一步鞏固了導演話語權。
國內的影視投資者也更傾向押注名導,制片人是個什么職位估計有人都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