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角追問:“即便如此會致使公子錯失良機,甚至是被陛下申斥?”
扶蘇沉聲道:“孤亦不改!”
看著扶蘇堅定的目光,蘇角沉默數息后,誠懇的說:“公子,大仁!”
扶蘇笑了笑,轉而道:“九原大營主力預計三日后便會抵達單于庭,屆時孤會留兵馬一萬拱衛單于庭,我軍前部兵馬再無后顧之憂?!?/p>
“孤欲令蘇將軍領余下兵馬東進,沿大漠邊緣掃蕩匈奴殘兵?!?/p>
“蘇將軍意下何如?”
蘇角不答反問:“公子以為末將心口不一乎?”
扶蘇做出一臉訝異:“蘇將軍何出此言?”
蘇角起身,拱手道:“末將早已有言,欲常隨公子身側、護公子安危。”
“而今公子不欲起大戰,前線并無必須由末將率軍突破之堅陣,公子何必再令末將領兵出征?”
“公子莫不是以為末將所言皆虛,所求皆為軍功乎?”
秦軍內部晉升機制已經是各國中最公平的了,副將以下的軍職都可以通過累積軍功而節節高升,但副將到主將之間卻依舊存在著一道軍功無法填平的天塹。
如果沒有顯赫的家世,就算是能征善戰如白起也需要魏冉的舉薦才有機會擔任一軍主將!
以蘇角的出身和天賦,蘇角就算是斬獲再多軍功,甚至是補齊了軍略的短板,這輩子最多最多也只能成為一軍副將,卻沒有半點機會成為主將。
所以蘇角看的很清楚,他更進一步的機會不在于更多的軍功,而在于一位能拉他一把的貴人,如扶蘇一般有資格舉薦他的貴人!
扶蘇也站起身來,拱手肅聲道:“孤,絕無此意!”
“只是孤于此戰再不會于前線沖殺,而是欲于單于庭附近墾荒開田,若是蘇將軍留于孤身側,免不了要與孤一同下田勞作?!?/p>
“于蘇將軍而言,此不為寶劍蒙塵乎?”
“孤不忍也!”
蘇角朗聲大笑:“河南地之戰后,末將本就是在率麾下將士們修筑城郭、開墾田畝?!?/p>
“若能隨公子一同下田勞作,此實乃末將之幸,末將唯不敢請耳!”
扶蘇也露出笑容:“蘇將軍心意,孤知矣!”
招手喚來一名法吏,扶蘇沉聲開口:“擬令!”
“令將軍恬率軍十萬北轉,以大漠北百里為限,沿途向東掃蕩胡賊直至東胡邊境?!?/p>
“撥十萬兵馬至將軍信麾下,令其以大漠北百里為限,沿途向西掃蕩胡賊直至月氏邊境?!?/p>
“撥五萬兵馬至將軍端和麾下,令其自北向南,掃蕩漠南胡賊。”
“撥五萬兵馬、十萬徭役至裨將軍角麾下,令裨將軍角于陰山兩側開墾荒地、耕作田畝。”
“明令全軍,若有胡賊請降,不殺,盡遷至單于庭!”
“傳訊朝中,孤請暫時停止修筑長城,將修筑長城之徭役盡數調往陰山協助我軍墾荒。”
法吏當即拱手:“唯!”
蘇角不解:“而今我軍兵眾,敵軍兵寡,公子何必再準胡賊降者不殺,更還要將請降之胡賊遷至單于庭?”
“此舉定會耗費大量糧草,恐會被朝中不喜?!?/p>
殺了胡賊,將士們能得一級首功。
納降胡賊,軍中多消耗一份糧草。
這一進一出多不劃算啊!
扶蘇認真的說:“蘇將軍莫要有如此想法,胡人固然為賊,卻非是其天性為賊,而只是被其單于裹挾?!?/p>
“若我大秦能讓其在無須劫掠的情況下亦能溫飽,孤相信,胡賊亦可為秦人。”
“一旦歸降的胡人心向大秦,這些胡人進可領我軍穿越大漠攻滅匈奴殘部,退可為我大秦阻擋南下之胡賊,平日里可助我大秦墾荒耕作、牧養牛羊,何樂而不為?”
扶蘇不是冉閔那樣的兇人,在攻滅東突厥后,扶蘇就有心將東突厥遺民安置在大唐邊境線上,只可惜,還沒等他落實此策,人就已經來了大秦。
雖然不知道此策的具體效果如何,但這終究是他率大唐群臣仔細商議后得出的策略,值得一試!
蘇角似懂非懂,見扶蘇已經考慮周全便不再多勸,拱手道:“末將這就令斥候去尋適宜耕種之地?!?/p>
“待到后軍抵至,便率將士徭役火燒草原、平地拾石,以備開荒。”
扶蘇卻搖了搖頭:“不急?!?/p>
“稍后孤會在坤輿圖上指出適宜耕作之地,只需派遣斥候親往查探便是?!?/p>
“待到后軍抵達,僅撥三萬兵馬、四萬徭役往適宜耕作之地平整土地?!?/p>
“余下兵馬徭役先留于單于庭,孤欲集民力先造一物,以便耕作?!?/p>
蘇角眼中滿是不解和好奇。
公子才來邊境一年而已,怎么就能知道大河之北有哪些適合耕作的土地?
公子終日誦讀圣賢書,又能知道什么吾等墾荒邊軍不知道的耕作之物?
但既然扶蘇已經下令,蘇角便不多問,只是拱手:“唯!”
-----------------
章臺宮。
看著扶蘇傳回的軍報,嬴政竟是硬生生被氣笑了:“朕觀此戰軍報,本以為邊關民生、沙場生涯已令此子痛改前非,不再如往日一般迂腐?!?/p>
“卻未曾想,剛得大捷,此子便舊態復萌,比之往昔有過之而不及!”
“甚至是將那匈奴賊子也視同秦人,予其仁善!”
“迂腐!”
“迂腐至極也!”
大河之戰酣暢淋漓,卻不足以讓嬴政喜形于色。
真正讓嬴政大感愉悅的,是扶蘇在此戰中的表現和成長。
結果嬴政才剛高興沒幾天,扶蘇就給了嬴政一記當頭棒喝!
曾經的扶蘇還只是憐秦人性命、護儒生安危,而今扶蘇竟是變本加厲,非但在剛剛接任主將后就宣布不再起大戰,更是連異族的性命也要護!
異族的命也叫命?異族的人都不是人!
滑天下之大稽!
陪侍于側的趙高見狀趕忙道:“公子扶蘇此戰悍勇、馬踏賊都,可見公子扶蘇歷經北地戰事已大有長進?!?/p>
“公子扶蘇得令之后立刻宣布不再起大戰,而只求掃蕩胡賊、最低限度的完成陛下詔令,則可見公子扶蘇厭戰之情?!?/p>
“臣以為,與其強令公子扶蘇驅敵,倒不如詔其還朝,陪侍于陛下身側,如此亦可全公子扶蘇忠孝之心,助陛下享兒孫繞膝之樂也!”
嬴政心頭升起一瞬間心動。
嬴政是真的想親眼見見會說好聽話的扶蘇。
然而沉吟數息后,嬴政還是搖了搖頭:“朕能容將軍信、將軍恬之大敗,為何不能容扶蘇之大謬?”
“經歷些挫折,也好教此子改改性子?!?/p>
“傳朕詔,準將軍扶蘇此諫!”
“取筆墨!”
趙高伏案,寫下了準許扶蘇此諫的詔令。
嬴政卻又持筆,親筆寫下了對扶蘇此諫的不滿、批評和指正。
吹干墨跡,嬴政心中多了幾分期待:“不知此子能否愿意聽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