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幻大陸,廣袤無垠,宗門林立,仙凡殊途。
億萬生靈皆渴望拜入仙門,求得長生大道。而衡量一人能否修仙的至高準則,便是那虛無縹緲卻又真實存在的——“靈根”。
這一日,青云宗前來云溪村招收弟子。村口空地之上,人頭攢動,幾乎全村少年都匯聚于此,緊張地望著前方那座閃爍著青光的測靈碑。
一名面容肅穆的青衣修士負手而立,聲音平淡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以手觸碑,心無雜念。碑亮幾芒,便代表爾等擁有幾品靈根。三芒以下,無緣仙道。”
少年們依次上前。 “王鐵柱,土系靈根,兩芒!不合格!” “張翠兒,木系靈根,一芒!不合格!” … 一連十數人,竟無一人能使測靈碑亮起三芒以上。青衣修士眉頭微蹙,村民們的情緒也從期待逐漸變為失望與麻木。
隊伍末尾,站著一位青布衣衫的少年。他身形略顯單薄,容貌不算出眾,但一雙眼睛卻清澈明亮,透著一種與周圍農家少年截然不同的沉靜與睿智。他名叫李觀一。
名字是其逝去的教書先生父親所取,源自《道德經》中“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終于輪到了他。在眾人并不看好的目光中,李觀一深吸一口氣,并未像他人那般急不可待地將手按上去,而是先對著測靈碑微微一揖。
此舉讓那青衣修士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李觀一的手掌輕輕按在冰涼的石碑上。一息,兩息…測靈碑毫無反應,連最微弱的光芒都未曾亮起。
人群中已傳來低低的嗤笑聲。 “果然,讀書讀傻了吧?” “我就說,李先生家這小子整天抱著些破書看,能有什么出息…” 青衣修士也微微搖頭,正準備宣布結果:“無靈根,不合…”
“格”字還未出口,異變陡生!
測靈碑并非亮起代表五行靈根的任何一種芒光,而是整個碑體驟然散發出一種溫潤而純凈的白色光輝!這光芒不刺眼,卻仿佛蘊含著某種難以言喻的韻律,讓周遭的嘈雜瞬間安靜下來。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那白光之中,竟有無數細微如蝌蚪般的金色文字虛影緩緩流轉,細看之下,竟像是《論語》、《道德經》、《金剛經》等典籍中的微縮篇章!
“這…這是何等異象?”青衣修士滿臉愕然,他主持招收弟子數十年,從未見過如此情況。此子明明沒有常規的五行靈根,但這異象卻又分明表示他身具某種極其特殊的“緣法”。
李觀一自己也愣住了,他只覺得掌心接觸石碑的瞬間,腦海中自幼誦讀的那些儒家經典、道家典籍、佛門經文竟不由自主地自行浮現、共鳴,引動了這奇異景象。
青衣修士不敢怠慢,立刻取出一枚傳訊玉符低聲稟報。
不過片刻,一道悠長的鶴鳴自天際傳來。一位白發蒼蒼、仙風道骨的老者,乘著一只碩大的仙鶴,飄然降臨。眾村民何曾見過這等人物,紛紛屏息跪拜。
老者目光如電,直接落在李觀一和那尚未完全消散的異象上,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精光。
“竟是…‘文心道種’?傳說中契合上古文脈,以經史子集為資糧,以文明道理為根基的修行體質?萬載難逢,萬載難逢啊!”老者激動得胡須微顫,他正是青云宗藏經閣長老,玄風。
玄風長老快步走到李觀一面前,語氣溫和卻難掩急切:“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可愿隨老夫回青云宗修行?”
李觀一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不卑不亢地行禮道:“小子李觀一。敢問長老,何為‘文心道種’?晚輩…并無靈根。”
“靈根?”玄風長老朗聲一笑,“俗人才論靈根,大道豈無旁門? 你雖無五行靈根,卻身負更罕見、更契合天道本源的‘文脈’!你往日所讀之書,所明之理,并非無用之功,那正是你最大的‘仙緣’和‘靈根’!”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讀書也能讀成仙?這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李觀一心中巨震,過往十六年與詩書為伴的日日夜夜,父親督促他誦讀那些看似與修仙毫無關聯的圣賢書時的話語,仿佛都在這一刻有了全新的意義。
他壓下心中激動,再次深深一揖:“弟子愿意!請長老指點迷津!”
“好!好!好!”玄風長老大喜過望,連說三個好字,“我青云宗修行,首重德行人品,次論天賦根骨。你今日之表現,甚合我道。且隨我回宗!”
說罷,玄風長老大袖一卷,一股柔和的力量便將李觀一托起,落在仙鶴背上。仙鶴振翅,化作一道流光,在無數道羨慕、嫉妒、難以置信的目光中,消失于云天之外。
飛行途中,玄風長老對李觀一道:“觀一,我青云宗修行根基,乃《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載五十二階位,去其宗教之形,取其修行之神。你需從‘十信境’之第一境——‘初心境’開始。”
“此境重在‘道心初萌,堅定信念’。你需明白,你之道,與他人不同。他人煉氣,你需煉心;他人練法,你需明理。藏經閣內的萬卷藏書,便是你最好的洞天福地。”
李觀一恭聲應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弟子謹記長老教誨。”
玄風長老聞言,眼中贊賞之色更濃。
不多時,仙鶴飛入一片云霧繚繞、靈峰競秀的仙家圣地。但見亭臺樓閣依山而建,飛瀑流泉,仙鶴清鳴,濃郁的天地靈氣撲面而來,讓李觀一渾身毛孔都不自覺地舒張開來。
青云宗!他終于踏入了仙門!
玄風長老并未帶他去往喧鬧的新弟子登記處,而是直接將他帶到了寂靜清幽的文曲峰藏經閣。
“此后,你便在此修行。何時明了‘初心’真意,何時再來尋我。”玄風長老留下這句話,便飄然離去。
李觀一站在浩瀚如煙的藏書樓中,望著那直達穹頂、密密麻麻的古籍玉簡,非但沒有畏懼,反而如同魚兒入了大海,一種發自靈魂的喜悅與歸屬感油然而生。
他走到一排書架前,手指撫過一卷《南華經》,輕聲自語,眼中閃爍著堅定而智慧的光芒: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沒想到,我李觀一的仙路,竟真的始于這無涯學海之中。”
他的修仙之路,于此,正式開啟。一條前所未有、以文化為根基的通天之途,正在他腳下緩緩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