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多少報社能抵擋鈔能力?
回答:零!
當一條廣告帶來的收入能頂一百條,就算編輯不想接,老板也會按著他的頭接;就算老板不想接,股東也會按著老板的頭接。
自然,這也是因為羅根不去選擇絕對保守的報紙。
——那種報紙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宣揚理念,惹不起惹不起。
總之,他一半的投資都砸在了廣告“打榜”上。
于是,這一天,基本覆蓋全美的十多家報紙,都在廣告版面刊登了同一張大幅廣告照——
安妮全身只穿維密bra在蕩秋千。
廣告照下方補充一行充滿幻想氣息的字句:“I dreamed I had a swinging time in my Victoria's Secret bra”。
對,羅根推出的文胸品牌就叫“維多利亞的秘密”
不提參考的記憶,這個品牌名很容易就讓人聯想成“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天知道現在的老美對于它的大不列顛老表有多追捧!
這是一個“我夢見自己穿著維密bra做了……”的系列廣告,都是讓漂亮女郎只穿維密內衣做著一些日常的事情。
然而這“日常的事情”上報后,就變得驚世駭俗了!
整個美利堅,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瞬間就被這廣告沖擊波掃蕩得人仰馬翻。
華爾街那些習慣了數字驚濤駭浪的金融家,第一次對著報紙上的大幅廣告噎住了喉嚨里的咖啡。
街邊翻開報紙的紳士們,驚得眼鏡滑落鼻尖而不自知,嘴張大得足以塞進一個雞蛋。
也有女性看到報紙后,下意識在自己身上比劃了一下廣告里那精致內衣的輪廓,眼神里先是驚愕,隨即竟奇異地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混合著艷羨與渴望的光芒,喃喃自語:“天吶…這東西…穿起來…是個啥滋味?”
憤怒的聲討、偽善的批判、隱秘的好奇、壓低的竊笑,城市街頭成了失態博覽會。
這一天,人們不再談論政治新聞或娛樂新聞,所有的話題都詭異地集中在那幾片薄薄的布料和其下的身體曲線上。
緊接著,憤怒的聲浪如同風暴席卷全美。
電報線前所未有的滾燙,一封封措辭嚴厲的抗議書如同雪片般飛向那些“墮落”的報社。
這其中,大概只有兩個城市,芝加哥和紐約,是比較淡定的。
芝加哥是因為早就開眼了——這女郎赤果果上報我們都見過了,現在好歹還穿了幾件布料嘞,淡定淡定。
至于紐約,我們大紐約什么世面沒見過?哪條街沒有幾個藝術家,哪個藝術家沒有畫過果女?小意思啦!
……
在波士頓,這個最早由清教徒所創建,所制定了嚴格道德規范的城市,街頭巷尾的議論已化作一團團洶洶的烈火。
在刊登了內衣廣告的報社大樓前,十字架和圣像仿佛一面面刺目的戰旗,在人群中高高舉起。
一張張面孔因激憤而扭曲,聲音嘶啞地附和著站在人群最前方的演講者的吶喊,
“我們腳下踩著的可是清教徒的土地!豈容此等污穢在此橫行!”
“保衛道德!”
“保護我們的女性家人!”
十多名警察站在報社門前,阻止抗議人群進入。
隨著抗議人數越來越多,他們高喊著“該把里面的人抓出來而不是攔住我們”、“為你們感到羞恥”等口號,與警察不斷發生推搡。
一個老派市民將報紙廣告頁舉到一名年輕警察的眼前,質問道:“你們是不是在縱容這種污穢?”
警察年輕的面孔掠過一絲不以為然,他嘟囔道,“不就是一個內衣廣告嗎?我看人家內衣設計得還挺合理的……”
這一隨口的回答,一下子點燃了引信。
老派市民爆發出一聲怒喝:“他們果然是在縱容污穢!”
隨即振臂怒吼:“我們沖進去!”
人群驟然如火山噴發般暴動起來,警察的防線頃刻崩潰,在沸騰的人潮中,他們如浮萍般被沖散卷走。
報社大門被轟然撞開,人群如決堤洪水涌入,報社里的人抱頭鼠串,奪路而逃!
報社里有攤開的報紙,上面赫然是裸露的內衣女郎!
不知是誰掏出了打火機,清脆一響,一朵幽藍的火苗躍上報紙。
人們歡呼,齊聲喊道,“燒了它,燒了它!”
那印著內衣女郎的廣告頁被火舌卷起,罪惡的影像、挑釁的文字,在熱浪中扭曲、發黑、蜷縮,最終化為灰燼。
火光迅速在人們臉上跳躍著,映照出那些憤怒的、帶著宗教般狂熱的眼神,仿佛一場凈化邪惡的獻祭正在進行。
他們不斷將找到的報紙扔進火堆,火焰騰空而起,越燒越旺。
不經意間,火焰吞噬了成捆的報紙,吞噬了桌椅,并貪婪地舔舐著油墨、墻壁……
至此,火勢徹底失控了!
這下輪到了見勢不妙的抗議人群抱頭鼠串了!
濃煙滾滾,火勢蔓延,燒焦的氣息裹挾著油墨的焦糊味,席卷著大樓。
警察焦頭爛額地忙著疏散人群,消防車的警笛聲由遠及近,尖銳刺耳,卻如遲到的哀樂,再無力阻止這場熊熊燃燒的“正義之火”。
濃煙遮蔽了半個波士頓的天空,驚動了整個波士頓的市民。
因為一條內衣廣告,引發一場大火,燒了一棟大樓,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情嗎?
有!
全美各地都有人為這把火歡呼,稱這把“正義之火”威懾了傳播污穢的報紙和內衣廣告商!
而報社老板當即宣布起訴放火的抗議者,同樣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一名當地的記者如是寫道:“波士頓人曾經因為一次傾茶事件,引發了美利堅的獨立戰爭;現如今,波士頓人又要因為一條廣告一把火燒了報社,引發一次內衣戰爭嗎?”
……
“我很痛心,深深替被縱火的報社遺憾,并強烈譴責縱火的暴徒!”羅根一臉沉痛地跟太陽報的記者說道。
而面對記者轉述的波士頓人的“內衣戰爭論”,羅根嚴肅地表示,“誰也不想看到因為一件內衣而引發一場戰爭!”
“我們只想造福女性,并竭盡全力避免戰爭的爆發!”
但事后有員工宣稱他們從羅根辦公室經過的時候,聽見羅根發出戰爭販子聽到戰爭爆發后的肆無忌憚的大笑聲!
這種描述就很容易產生陰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