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的受害者家屬有多暴怒?
只看教會前砸門的人山人海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州警及時趕到,教會里所有的牧師怕是都要被暴怒的人群撕碎了。
——為了逮捕愛德華牧師,整個芝加哥的警力都出動了。
即使這樣,也差點走不出人群的包圍圈。
一想到自家逝去親人的遺體被禽獸牧師釀釀醬醬,逝去的靈魂都污了,上不了天堂了,家屬們就雙眼充血。
當嚇得戰戰兢兢面無血色的愛德華牧師被警察拷著從教堂里出來,群情激奮的家屬們再次一擁而上,向他投擲磚頭和石塊,然后與警方爆發沖突,超過20人被捕。
芝加哥市長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布絕不容忍這種駭人聽聞的罪惡,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邪惡的罪犯,才沒有造成更大規模的暴動。
不止芝加哥人驚爆了眼球,連全美所有乍聞此事的人都原地炸裂。
太惡心了,太變態了!
最惡心的是,犯下如此炸裂罪行的,是一個平日里滿嘴仁義道德,可以為上帝奉獻出一切,虔誠的不能再虔誠,活像是臉上都帶了一層圣光的牧師。
這讓最虔誠的信徒也目瞪口呆,發不出任何聲音。
哪怕是跟小男孩釀釀醬醬,都可以找辦法挽尊一下,說是誤會云云的。
但是跟尸體?
對不起,這種癖好過于小眾,以至于在教會中都找不到任何共鳴。
媒體也炸裂了!
這是何等驚天大丑聞?
如果算上牧師正在和羅根打的官司,這又是何等的神轉折?
這是個金礦?。?/p>
經過內衣游行、羅根打官司等新聞炒作,幾乎所有報社的老板和編輯們都發現了,公眾們在某個時間段,只會為一件事情而關注、激動。
當這樣的事件出現,報社動用一切手段進行全方位報道——啟用大牌記者、刊登頭版頭條、開辟更多版面——那么,報紙的銷量就會比往常劇增數倍甚至數十倍。
原本,為了報道牧師和羅根的官司二番戰,就有不少報社的記者齊聚芝加哥;現如今,一天之內,更多的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
很快,全國的目光都投向了芝加哥。
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夠看到或聽到對這件事情的瘋狂報道。
在報紙的通欄標題里,在雜志的內頁里,在收音機的廣播節目里,在那些滔滔不絕的演說家和政客的口中,甚至在劇院劇照中,到處都是關于這件事情的報道。
除非你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堵住,否則,你就逃不出“教會猥尸門”的精神污染!
是的,太陽報的照片被廣為轉載,這種放在哪都挑戰認知極限的惡行,讓人們第一次在吃瓜看戲時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干凈了。
而太陽報這個惡魔,還要將這種精神污染進行到底!
太陽報在爆出驚天大瓜后,繼續領先其他報紙一步,開始深挖其中細節和進行有端聯想。
譬如“愛德華牧師很瘦,面色蒼白,嘴唇很薄,卻總是緊緊地抿著。他的手指長而尖,就像爪子一般,看上去像是一具從地下挖出來的尸體——有沒有可能真的沒少挖尸體……”
你夠了!
芝加哥人都是痛苦地一邊捂著眼睛一邊從指縫看太陽報的追蹤報道。
世界上怎么會有那么惡心的人?
對剛去世的尸體那啥都已經刷新了他們的三觀,還從地下挖出尸體,在腐爛惡臭中那啥?
“嘔!”
光是有端聯想,都讓人們迅速的捂住了嘴巴。
萬萬沒想到的是,經過初步提審后,愛德華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他供述稱,自己絕對沒有挖過尸體,但是——
這個“但是”,讓芝加哥人心都提起來了。
——但是,他沒少自愿到停尸房或殯儀館,給尸體做“禱告”!
——據說他還蠻博愛的嘞,男女都不忌,只要看得順眼。
“God?。。 ?/p>
芝加哥哀嚎遍野。
好了,這下受害者的范圍還擴大了!
現在,整個芝加哥還剩一口半口氣的老人,連死都不敢死了。
充分演繹了什么叫“死都不怕,就怕死后被人軋”。
這時羅根出手了,開足馬力,全力以噴!
羅根如今在民眾心中的風評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大好。
一個很簡單樸素的推論:已知愛德華牧師是個喪心病狂的大惡魔,那么被他針對的羅根,難道不是大好人?
原本羅根只是女性心中的“正義騎士”,現在他已經快成為全民心中的“正義騎士”了。
就算他現在宣稱自己是鳥人,啊不,天使下凡,都大有人相信。
當然,羅根對當鳥人不感興趣,他只喜歡得理不饒人,大噴特噴。
他首先重提“屋千蟑”理論,“當芝加哥教會有一個牧師的變態惡行被揭露,整個美利堅有多少牧師的惡行還不為人知?”
這個說法讓美利堅人不寒而栗,不敢深思。
此外,還有——
《美利堅應該反思自己不是嗎》
《跟這群蟲豸在一起怎么建設文明世界,期待文明早日到來》
《牧師神父們,不要問公民對上帝有多虔誠,而要問你們對上帝有多虔誠;不要問公民能為上帝做些什么,而應問你們能為上帝少做些什么》
最后仿照腦洞大開的美樂宗的口吻對于宗教人士的殺傷力絕對是MAX!
在一些好事記者的深入挖掘下,還真的挖出了幾個神父與小男孩的二三事。
這要是放在平常,足以成為全國新聞了,但如今在愛德華牧師的“光輝照耀”下,似乎還顯得有點眉清目秀。
但這足以證明羅根的含金量了。
必須承認,在這個年代,教會還是具有相當的社會地位。
一方面,教會的這種地位是靠人們慣性的力量在維系,另一方面,教堂集會的規模卻越來越大,教堂的神職人員數量也在日趨增長。
由此可見教會在美利堅人生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但這一波,某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已經從教會消失了。
特別是年輕一代,現在當教會跟他說能幫助他與上帝會面,他首先想的是“像芝加哥的愛德華牧師那樣幫嗎?那我還是不要見上帝了。”
美利堅各教會喜迎信仰大危機!
這讓教會的人恨不得趕緊掐死愛德華算了!
但沒轍,現在最好的辦法是,讓羅根這貨閉嘴。
當教會中區別于原教旨主義者的部分教徒,向太陽報傳來“希望言論節制一下”的訊息時,羅根樂了。
這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什么?你說不打官司了?
官司已經不足為慮了呀,原告都華麗麗的進去了,還打個鳥的官司??!
這樣吧,我準備將《五十度灰》拍成電影,你們能當作沒看見么?
什么,為難?
那我就要繼續挖挖愛德華牧師的“光輝事跡”了,比如他是如何嫻熟地在事后收拾尸體……
(教會痛苦臉,舉法式軍禮)別說了!別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