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和談聲里磨利劍 靖遠營中備倭兵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的春天,在一種微妙而緊張的氣氛中降臨了隴北高原。靖遠城頭,獨立旅的紅旗獵獵作響,城墻內外,戰爭的創傷尚未完全平復,但一種新的、更為熾熱的情緒正在部隊中蔓延——對日寇的同仇敵愾,和備戰迎敵的迫切感。
西寧冒險的成功,如同一劑強心針,極大地振奮了西路軍的士氣,也暫時解除了河西走廊的致命威脅。獨立旅回防靖遠橋頭堡,承擔起連接陜甘與河西的戰略樞紐重任。然而,旅長王林的目光,早已越過眼前相對緩和的國內戰局,投向了東北方那片正被日寇鐵蹄蹂躪的國土。
旅部會議室里,煙霧繚繞。王林、政委王光道、參謀長鐘光邦,以及一團團長陳阿海、二團團長李云龍、炮兵營營長劉根勝、騎兵營長沙馬爾格、特戰營長張紅土、后勤保障團長林火旺、一團副團長周志明、丁偉、二團副團長黃木生、孔杰等核心骨干齊聚一堂。墻上懸掛的,除了西北軍事地圖,新添了一幅巨大的中國全圖,東北、華北區域被醒目的紅色箭頭標注,那是日軍侵略的態勢。
王林手中拿著一份由中央轉發、內容相對簡略的通訊稿,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神情肅穆的部下。
“同志們,”王林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內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蔣介石雖然被放回了南京,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已經響徹全國,迫使他不得不坐下來,與我們進行談判。”
他揚了揚手中的紙張:“這是中央傳來的零星消息。談判桌上,斗爭異常激烈。老蔣還在耍花樣,企圖限制、削弱我們紅軍,甚至想借整編之名吞并我們。但是,黨中央和**的方針很明確:必須保持我黨我軍的獨立自主,必須爭取到合理的編制和防區,以便開赴抗日前線,真正對日作戰!”
“也就是說,打鬼子,是遲早的事,而且很可能很快!”李云龍按捺不住,嗓門洪亮,“旅長,咱們什么時候開拔?老子早就想用這手中的家伙,去會會那些東洋鬼子了!”
王林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具體時間,要等中央的談判結果和統一部署。但是,我們不能等!日寇不會等我們談好了再動手。華北局勢日益危急,平津一帶已是風聲鶴唳。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立刻著手,進行全面的對日作戰準備!”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中國全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山西的位置。
“根據我的判斷,以及……一些內部情報分析,”王林巧妙地掩飾了【活點地圖PrO MaX】系統對未來歷史走向的推演功能以及自己對未來的記憶,“一旦國共達成協議,我軍整編開赴前線,很大可能會被部署在山西方向。山西表里山河,是華北屋脊,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日軍欲圖華北,必攻山西。那里,將是我們獨立旅未來的主要戰場!”
會議室里響起一陣低沉的議論聲。山西,對于這些大多出身南方、長期在西南西北轉戰的紅軍將領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地域。
“山西怎么了?咱們旅在哪里照樣打得開!”李云龍嘟囔道。
王光道政委接口道:“老李,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山西的地形、氣候、民情,乃至日軍的作戰特點,都和我們過去打的國民黨軍、地方軍閥完全不同。我們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
“政委說得對!”王林肯定道,“這就是我們接下來半年的核心任務:全力備戰抗日!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
他轉向鐘光邦:“參謀長,你立刻組織參謀處,成立一個‘敵情研究小組’和‘戰術研究小組’。首要任務,是想盡一切辦法,搜集關于日軍的一切情報!從單兵裝備、編制火力、戰術特點,到他們的作戰思想、后勤保障、甚至士兵的心理習性,越多越詳細越好!可以通過地下渠道、公開出版物、以及向總部申請資料,甚至研究被國民黨軍俘獲的零星日械裝備。我們要把日軍這只‘紙老虎’(戰略上)和‘真老虎’(戰術上)都研究透!”
“是!旅長!”鐘光邦立刻記錄,“我馬上抽調精干人員,優先辦理此事。”
王林又看向林火旺:“林部長,你的任務最重!后勤保障,是未來持久抗戰的生命線。我要求你:第一,立刻清點我們所有庫存的武器彈藥,特別是炮彈和機槍子彈。要建立嚴格的消耗登記和補充制度。第二,想方設法,擴大彈藥來源。除了向上級申請,要利用我們控制的地盤和渠道,秘密建立小型兵工作坊,至少能復裝子彈、維修槍械、制造手榴彈和地雷。最主要是日軍的彈藥規格要考慮到,那將會是我們未來的主要武器裝備應該,咱們紅軍缺乏制造能力大部分裝備全靠繳獲。第三,儲備糧食、藥品、被服、油料等所有軍需物資。山西不比西北,我們要做好在更艱苦環境下作戰的準備。半年內,我要看到至少能支撐旅一級單位進行三次大規模戰役作戰的物資儲備!”
林火旺面色凝重,深知責任重大:“旅長放心!我就算是砸鍋賣鐵,跑斷腿,也保證完成任務!就是……就是技術和原料方面,還需要旅里和上級多支持。”
“需要什么,打報告上來,我想辦法!”王林斬釘截鐵。
接著,王林對幾位軍事主官下達命令:
“劉根勝!你的炮兵團是重中之重!日軍火力強大,尤其炮兵運用嫻熟。你的訓練要轉向:一、研究日軍火炮性能、射程、慣用戰術,找出對付辦法。二、強化炮兵機動、隱蔽、快打快撤的能力,防備日軍優勢火力和空襲。三、開展步炮協同高級訓練,特別是連排級單位呼叫和引導炮火支援的能力。四、研究如何用我們的炮打擊日軍的坦克和裝甲車!那些鐵疙瘩,將是我們要面對的新玩意!”
“明白!旅長!我早就琢磨著怎么用咱們的炮敲掉鬼子的烏龜殼了!”劉根勝摩拳擦掌。
“沙馬爾格!你的騎兵團要轉型!未來在山西,大規模騎兵沖鋒的機會可能減少。要重點訓練:偵察、警戒、迂回、破襲、追擊,以及步騎協同。還要學習反坦克知識,用集束手榴彈、炸藥包打坦克!馬匹也要適應北方的氣候和地形。”
“是!旅長!我的小伙子們,馬上就是又能騎馬打槍,又能下馬步戰的多面手!”沙馬爾格用帶著口音的漢語保證。
“張紅土!你的特戰團要發揮尖刀作用。深入敵后偵察、破襲、斬首、引導炮火,甚至學習日語,進行化裝偵察。要把你們打造成插向日軍心臟的匕首!”
“保證完成任務!旅長!”張紅土言簡意賅,眼神銳利。
“陳阿海!李云龍!”王林看向兩位步兵團主官,“你們是旅里的基石。新兵訓練、戰術演練,一切都要向對日作戰看齊。特別是針對日軍的拼刺技術、機槍火力配系、堅固陣地攻堅,要拿出有效的應對戰術。‘三三制’要練得更精,更活!要開展大規模、高強度的實兵對抗演習,把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想在前面!”
“旅長您就瞧好吧!保證把兵練得嗷嗷叫,到時候讓鬼子嘗嘗咱們‘鐵血后衛虎旅’的厲害!”李云龍把胸脯拍得山響。陳阿海也沉穩點頭:“我們一定科學組訓,從嚴施訓,盡快形成戰斗力。”
王林最后看向王光道:“政委,政治思想工作要立刻跟上。要向全體指戰員講清楚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是我們當前最光榮、最緊迫的任務。要激發官兵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義憤,同時也要教育大家克服輕敵思想,認清日軍的強大和戰爭的殘酷性。要開展形勢教育,學習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還有,群眾工作也不能放松,要繼續鞏固根據地,為我們將來出兵山西提供一個穩定的后方。”
王光道鄭重應諾:“放心,老林。我立刻組織政工干部開會,制定詳細的宣傳教育計劃。保證讓全旅上下,人人都明白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始終保持高昂的士氣和堅定的信念!”
“好!”王林滿意地點頭,最后拋出一個更宏大的計劃,“另外,根據我們目前控制的區域、人口和物資儲備情況,以及……我對未來戰局的分析,我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半年內,再擴充兩個新兵步兵團!”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雖然獨立旅現在兵強馬壯,但一下子擴充兩個團,談何容易?
王林解釋道:“兵員來源,一是繼續在隴東根據地動員翻身農民參軍,二是吸收流亡的東北軍、西北軍散兵游勇中愿意抗日者,三是……或許可以請求中央,將河西走廊轉化過來的**部隊補充給我們。裝備方面,我們上次繳獲的漢陽造、中正式還有大量庫存,加上即將建立的小型軍工作坊,初步裝備兩個團應該問題不大。軍官和骨干,可以從現有各團抽調優秀干部和老兵,作為新團的骨架。”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大家:“我知道這很難。但同志們,未來的抗日戰爭,將是空前慘烈和持久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承擔起更重要的作戰任務,才能在戰場上站穩腳跟,更多地消滅敵人!這件事,由參謀長和政委牽頭,制定詳細方案,盡快落實!”
會議結束后,整個獨立旅如同一臺巨大的戰爭機器,按照王林的部署,高效地運轉起來。
靖遠城外,開辟了巨大的新訓練場。喊殺聲、槍炮聲、馬蹄聲終日不絕。新兵營里,擠滿了從隴東各地涌來的熱血青年,他們在老兵帶領下,進行著最基礎的隊列、射擊、投彈訓練。而老兵部隊的訓練則更加專業化、實戰化:步兵們練習著如何利用地形接近日軍火力點,如何用集束手榴彈對付坦克模型,如何與炮兵協同;炮手們演練著快速構筑陣地、急促射擊、轉移炮位;騎兵們練習下馬作戰、長途奔襲、偵察警戒;特戰隊員們則進行著攀登、滲透、爆破、狙擊、甚至簡單日語的訓練。
旅部主辦的“抗日戰術研究班”和“日軍裝備識別課”定期開講,教官由參謀處那些熬紅了眼的參謀們擔任,他們將搜集來的零星情報和自己研究的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各級指揮員。各種沙盤推演、戰術研討進行得熱火朝天,大家圍繞著如何對付日軍的擲彈筒、九二式重機槍、豆戰車等問題爭論不休,又在爭論中不斷迸發出新的戰術靈感。
林火旺的后勤部門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倉庫里的物資堆積如山,又不斷被消耗于訓練。小型的修械所、被服廠、炸藥作坊在隱蔽的山溝里建立起來,雖然簡陋,卻代表著一種自力更生的決心。通往延安、通往河西的道路上,運輸隊絡繹不絕。
王林本人更是忙碌。他不僅要統籌全局,檢查各部隊訓練進度,還要不時通過電臺與中央、與西路軍總部保持溝通,了解談判的最新進展,并提出獨立旅對整編和未來作戰的建議。夜深人靜時,他則沉浸在【活點地圖PrO MaX】系統中,利用其強大的模擬推演功能,結合已知的日軍戰史,一遍遍模擬著未來可能在山西發生的戰斗,尋找著最優的戰術方案,并思考著如何將系統的某些輔助功能(如更精確的戰場感知、有限的物資補充點預知)更好地應用于對日作戰。
時間在緊張的備戰中飛速流逝。隴東高原從春寒料峭進入到盛夏酷暑,又迎來了秋高氣爽。半年時間里,獨立旅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部隊的員額悄然增加,新組建的兩個新兵團(暫編為第三團、第四團)已經完成了基礎訓練,兩個新兵團的團長周志明、黃木生也正在逐步融入旅的作戰體系。官兵們的軍事技能和政治覺悟有了顯著提高,對日軍的了解和應對之策也不再是紙上談兵。彈藥庫更加充實,后勤保障體系也更加完善。
這期間,國共談判的消息斷斷續續傳來,時而樂觀,時而緊張。但“紅軍即將改編開赴前線抗日”的大方向已然明確。獨立旅上下都憋著一股勁,等待著那最終命令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