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放學后,田月心收拾書包的動作比平時慢了許多。
她偷偷瞄了眼后排的李妙晴,對方正在認真地整理筆記。
“喂……”田月心走到李妙晴桌前,聲音有點不自然。
“要不要去我家寫作業(yè)?我媽昨天說了,讓你常來玩。”
李妙晴抬起頭,眼睛亮了一下:“真的可以嗎?”
“嗯...”田月心點點頭:“我家后院比較安靜,比教室強。”
魏陽曜湊過來:“我也去,正好有道數(shù)學題要問你。”
田月心白了他一眼。
“哪次你不是這么說?結(jié)果都是抄我的作業(yè)。”
“這次真不是。”
魏陽曜信誓旦旦道:“三角函數(shù),我是真搞不懂。”
三人一起走出校門。
夕陽西下,將柘城的老街道染成金黃色。
路過李記炸糕店時,魏陽曜非要請客,買了三份剛出鍋的炸糕。
“少吃點,待會還要吃飯呢。”田月心提醒道。
但還是接過了炸糕。
田家絲綢店后面確實有個小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凈。
一棵老槐樹遮住了半個院子,樹下一張石桌,幾個小凳。
田桂蘭正在院子里曬絲綢,看見三個孩子進來,臉上露出笑容。
“妙晴來啦,快坐快坐。”
田桂蘭熱情地招呼:“阿姨這就去給你們倒酸梅湯。”
李妙晴有些不好意思:“麻煩阿姨了。”
“不麻煩不麻煩!”田桂蘭擺擺手道:“月心,去屋里把電扇搬出來,這天氣悶著呢。”
三個孩子在石桌邊坐下,攤開作業(yè)本。
魏陽曜果然掏出一道三角函數(shù)題,愁眉苦臉地推給田月心。
“這個啊,很簡單。”
田月心拿起筆:“你看,先把這個公式套進去……”
李妙晴探頭看了看。
“我們老師教過另一種解法,可能更簡單些。”
她接過筆,在紙上寫下幾個步驟。
田月心看著,眼睛漸漸睜大。
“哇,這樣真的更簡單。”
魏陽曜一拍大腿:“妙晴你太厲害了!”
田月心抿了抿嘴:“嗯,是挺巧妙的。”
不一會兒,田桂蘭端來酸梅湯和一小盤綠豆糕。
“慢慢寫,餓了就吃點心,月心,照顧好同學。”
酸梅湯冰涼酸甜,在這悶熱的下午格外解渴。
三人一邊寫作業(yè),一邊閑聊。
“你們省城作業(yè)多嗎?”魏陽曜問李妙晴。
“差不多吧,就是難度可能大一點。”李妙晴咬著筆頭:“不過省城補習班多,好多同學都去上補習班。”
“補習班?”田月心皺眉:“那不是沒時間玩了嗎?”
“是啊,所以我沒去。”
李妙晴笑笑說:“我爸媽倒是想讓我去,但我拒絕了,我覺得學習靠自己就夠了。”
魏陽曜哀嚎一聲。
“你是學霸當然這么說,我這種學渣可怎么辦啊。”
田月心戳他腦袋。
“那你還不認真聽講,整天就知道打籃球。”
“打籃球怎么了,我這是全面發(fā)展。”
魏陽曜不服氣道:“妙晴你說,運動是不是很重要?”
李妙晴被逗笑了:“是是是,魏同學說得對。”
作業(yè)寫得差不多時,田月心突然想起了什么。
“對了,你們等我一下。”
她跑進屋里,不一會兒抱著幾匹絲綢樣品出來。
“妙晴,你看,這是我媽新染的色,好看嗎?”
絲綢在夕陽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顏色從淺粉到深紫,漸變自然。
“真漂亮!”
李妙晴輕輕撫摸布料:“這顏色怎么染出來的?”
“我媽的獨門秘方。”田月心有點小得意:“用的是柘城特有的植物染料,省城可沒有哦。”
魏陽曜湊過來說。
“田阿姨的手藝可是柘城一絕,上次省里來的領導,都特意來買呢。”
李妙晴仔細看向絲綢,頓了頓道:“這個顏色做成發(fā)帶一定很好看。”
田月心眼睛一亮:“對啊!我怎么沒想到。”
“庫房里有很多邊角料,正好可以做發(fā)帶。”
說著,田月心拉著李妙晴跑進庫房。
魏陽曜看見,不由得一愣,隨即跟了過去。
庫房里堆滿各種顏色的絲綢,空氣中有淡淡的染料清香。
田月心翻找出一筐邊角料:“看,這些本來都要扔掉的。”
李妙晴挑出幾塊顏色特別的:“這些做發(fā)帶太可惜了。”
“可以做些小飾品,比如胸針什么的。”
“你會做?”田月心問道。
“跟我媽媽學過一點手工。”
李妙晴有點不好意思:“她手術之余,喜歡做手工減壓。”
三個孩子頓時來了興致。
田月心找來針線,李妙晴教他們怎么把絲綢邊角料,做成簡單的發(fā)帶和胸花。
魏陽曜手笨,老是扎到手,但還是堅持要學。
“我要做個胸針送我媽!”他信誓旦旦。
結(jié)果做出來的東西歪歪扭扭,把兩個女孩逗得前仰后合。
夕陽西沉,院子里點起了燈。
田桂蘭出來看見三個孩子圍在一起做手工,忍不住笑了。
“喲,這是要改行當手工藝人啊?”
“媽,你看妙晴做的發(fā)帶。”田月心舉起一個成品:“多好看!”
田桂蘭接過仔細看了看:“針腳真細致,妙晴手藝不錯啊。”
李妙晴臉色一紅:“阿姨過獎了。”
“這要是拿到店里賣,肯定有人要。”
田桂蘭若有所思:“現(xiàn)在的小姑娘,就喜歡這種小飾品。”
魏陽曜突然跳起來。
“對啊,我們可以做來賣,賺零花錢。”
田月心瞪他:“想得美,作業(yè)寫完了嗎?”
“寫完了寫完了。”
魏陽曜來了精神,眼睛一亮:“妙晴負責設計,月心你負責裁剪,我負責……我負責銷售。”
“你就會耍嘴皮子。”田月心撇嘴,但眼里卻帶著笑意。
李妙晴看著手里的絲綢發(fā)帶,嘴角上露出笑容。
“要是真動手做,不如換個新樣式。”
“眼下省城里頭,這種手工小玩意兒正時興,賣得可不便宜。”
田桂蘭點頭說道:“這主意不錯,咱們柘城的絲綢是好,就是樣式太傳統(tǒng),年輕人不喜歡。”
“要是能有些新樣式,說不定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三人越聊越興奮,直到周素云過來找人。
“妙晴,該回家吃飯了!”
李妙晴聽見,看了看手上的腕表,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很晚了。
“媽,你看,這是我們做的。”
周素云看著女兒手里的發(fā)帶和胸針,臉上露出一絲驚訝。
“真漂亮,是你們?nèi)齻€一起,還是……”
“我們?nèi)齻€一起做的。”
魏陽曜抬頭看著周素云,朗聲道:“阿姨,我們要創(chuàng)業(yè)了!”
周素云被逗笑了,忙摸了摸女兒的頭。
“看來我們家妙晴,在柘城適應得很好啊。”
送走李妙晴,魏陽曜也準備回家。
田月心送他到門口。
“今天挺開心的。”魏陽曜突然說:“感覺妙晴來了以后,好像更有意思了。”
田月心點點頭:“她確實很厲害,懂得多手也巧。”
“但你更厲害!”
魏陽曜趕緊補充:“沒有你,我們也想不到用邊角料做東西。”
田月心笑了:“少拍馬屁,明天記得交數(shù)學作業(yè)。”
月光灑在青石板路上,魏陽曜推著自行車慢慢走遠。
田月心回到院子里,看著石桌上散落的絲綢邊角料和半成品發(fā)帶,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也許,三個人的友誼,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她小心翼翼地收起那些材料。
心里已經(jīng)開始盤算,明天要做什么新樣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