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了一宿功的許青,在第二天便早早的換上官服前往了章臺宮參加朝議。
他除了是太醫令之外,還是中常侍,是有資格參加朝議的。
章臺宮,朝議殿門外。
等到許青到了之際,殿前已經到了數十位文官武將了,相較于第一次殿前眾人的敵視,此時這些人的目光要平和很多。
文官們看向許青的目光帶著幾分探究,許青去文信侯府為呂不韋看病的事情他們也都聽說了,據好事者說許青前后在文信侯府待兩個時辰之久。
許青和呂不韋當處這么長的時間,若是單純看病,他們大多數人是不相信的,定然還有其他事情。
不然的話就是呂不韋腰疾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才讓許青這位神醫耗費如此長久的時間治療。
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事情,畢竟這兩件事都能讓本就不太平的朝堂掀起滔天巨浪來。
相較于文官這里的探究,武將那邊看向許青的眼神便多了幾分火熱,十幾個武將朝著許青圍了過去。
“大良造來了啊,兩日不見您怎么看起來更加英俊了。”
“你這是什么話,大良造本就貌比宋玉,才華更是遠超宋玉這個只會唱楚辭的。”
“拿宋玉和大良造相比,那不是折辱了大良造嗎?你們這些人啊.”
不等許青跟這些武將打招呼,武將們便開始主動夸贊起許青,甚至言語之間還有著拆臺的暗中較勁。
“諸位同僚實在是過譽了,宋玉乃是文學大家,我與他所鉆研領域不同,各有千秋,沒有高下之分。”
許青謙虛的拱手說道,不過心中卻提高了警惕。
這些武將就差將我有事相求的寫在臉上了,而且言語之間還拆臺較勁,許青稍微思索便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么了。
無非是想要從他這里提前預定被他培訓后的軍醫,從而為軍中的士卒多增添幾分從戰場上活下來的可能。
只要軍醫救人的水準提高,并救下大量的士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士卒的斗志,讓他們降低后顧之憂。
這些武將們想的挺好,但秦軍的軍醫數量有限,如何軍醫是個麻煩事,不管怎么分定然都會有人有異議。
所以許青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只負責培養,至于分配交給國尉去做。
“看看,大良造多謙虛,我們可要多學學啊。”
“是啊.”
看著武將們大有繼續吹捧的意思,許青連忙開口打斷道
“諸位有什么事情就直說吧,我雖才疏淺陋,但若是能夠為軍隊出一份力,定然不會推辭的。”
見許青將話說的這么明白,武將們反倒是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要是私下里他們定然敢直接和許青說,只不過周圍這么競爭對手在,讓他們不好意思說出有口。
就在武將們猶豫之際,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在后面響起。
“大良造來的挺早啊,你們都圍著大良造干什么!?”
許青和一眾武將扭頭看去,便看到身穿黑紅色長袍,手拿笏板的蒙驁大步走了過來,一雙虎目盯著許青,走路帶風,身后跟著幾名身穿盔甲的將領。
見蒙驁來了,圍著許青的武將們也只能散開,心中有些懊悔,他們剛才就應該直接出口要軍醫的。
“見過上將軍,諸位同僚。”許青對著蒙驁等人拱手說道。
“大良造不必客氣,我們武將大多都是粗人不在乎這些虛禮。”蒙驁笑著說道。
其余武將也對著許青還禮打招呼,反正他們已經明確表示支持嬴政了,自然不擔心和許青走的稍微近一些會引來非
“軍醫的事情有了結果了嗎?大王準備什么時候讓你開始培訓?”蒙驁看著許青繼續問道。
此話一出,周圍的武將們紛紛看向了許青,面露期待之色等著許青的回答。
“軍醫的事情有了結果,大王準備先召集咸陽附近軍隊中的醫者進行培訓,同時發布求賢令,從全國和山東六國尋求有天賦和醫術高明的醫者入秦,選取合適的人選進入軍隊成為軍醫。”
“至于多長時間能夠培訓出第一批軍醫我也不清楚,若是有經驗的大概數月即可,新人時間稍微長一些。”
許青用余光瞥了一眼期待的武將們,便將自己和嬴政商議的結果說了出來。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看向身邊袍澤的目光帶著些許警惕,平日里大家都是好兄弟好袍澤,但是事關自己麾下軍隊,那么就別怪大家不講武德了。
蒙驁沒有在意周圍武將們的反應,畢竟他也是從這些人的年齡走過來的,自然明白他們在想什么。
平日里為了糧草器械都能讓他們爭論不休,如今面對更為稀缺的軍醫沒有當場吵起來已經是很顧著顏面了。
“那大王可有安排如何分配嗎?”蒙驁低聲問道。
軍醫分配不僅事關軍隊,更是代表著嬴政更加偏向那支軍隊,將那個將領當做心腹看待。
提到分配的問題上,武將們的心也懸了起來,緊張的盯著許青,心中默默為自己祈禱。
“這件事大王準備交給國尉府,讓國尉和諸位將領商議好后公平分配。大家也不用心急,這只是第一批,之后還有更多優秀的軍醫,到時候軍隊不會再缺少軍醫的。”
許青對著眾人笑著說道,他可算是將這個麻煩拋出去了,剩下的就是鑣公和蒙驁頭疼的事情了。
武將們聽到這個結果,也只能打消了心中的小心思,等著國尉府商議出結果來。
蒙驁微微點頭,他知道嬴政此舉是為了安撫武將們,至于說公平分配定然不可能真的公平,作為心腹自然是要有更好的優待,其余人大差不多就可以了。
只要做到明面上的公平即可,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但是他并不怎么擔心軍醫分配的問題,無論怎么分配他兒子蒙武和孫子蒙恬的軍中定然不會少了的。
就在此時,殿內的編鐘聲響起,殿外的群臣們也紛紛停下了談論,開始排隊準備上朝。
蒙驁和武將們對著許青微微點頭后,便站到了另一邊,而許青則是回到了文官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