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出了朝議殿后,還沒走兩步便被嬴政的內侍叫走了。
章臺宮,秦王寢殿中。
見許青來了,嬴政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從座位上站起來,對著許青說道
“先生來了,快坐快坐下。今日朝議,是寡人繼位以來最揚眉吐氣的一次的。”
“多謝大王,臣不過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
許青被嬴政拉著坐到了坐席上,輕笑著擺手說道。
看著嬴政那壓不下去的嘴角,許青也知道嬴政到底有多么高興了,被壓制了九年,終于有人在朝堂上幫他硬鋼趙姬,維護了屬于秦王的尊嚴,這怎么可能不開心。
“先生謙虛了,豎刁伯嚭之人常有,伍子胥范蠡而不常有,先生實乃我之伊尹姜尚啊。”嬴政看著許青感慨道。
君辱臣死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放眼史書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幾個?這讓向來處于被壓制和危險之中的嬴政,不僅揚眉吐氣了,更是讓其心中多了幾分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身邊還有忠貞之人。
蓋聶看著君臣和睦,惺惺相惜嬴政和許青,眼中閃過一抹異樣之色,對于今日許青在朝堂上的表現,他自然也是敬佩的,畢竟許青做到了他這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或許當初在鬼谷,我和小莊不應該專注劍法,也應該學一些其他的。”蓋聶心中想道。
說后悔,蓋聶并不后悔,畢竟路是他自己選的,他沒有什么后悔的,只是有些感慨罷了。
聽到嬴政的認可和夸獎,許青只是謙虛的笑了笑,趁機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大王過譽了,不過我倒是有一件事不明,大王為何要讓右丞相與我一起前往太乙山?我若是離去,他留在朝中也能給大王一些幫助。”許青疑惑的問道。
提到熊啟,嬴政臉上的笑意收斂了幾分,看著許青緩緩說道
“楚國外戚雖然支持寡人,但華陽太后這些年不問朝政,右丞相和昌文君兩人也年輕難以服眾,又被仲父和母后所忌憚,所以也無法給寡人太多的幫助。”
“敏兒如今也懷有身孕,根據太醫推算這下個月月底就要臨產。之前寡人與右丞相商議過此事,右丞相說改日要為敏兒祈福,所以便想著讓他與先生一起去太乙山,順便祈福。”
聽到嬴政的解釋,許青恍然大悟,這是給他和熊啟創建交好的機會啊。
嬴政口中的敏兒就是熊啟的妹妹,楚國公主羋敏,不過羋姓是嫁給嬴政之前才有的,原姓為鄭,至于為何這樣,許青也不清楚,不過應該跟混亂的貴族圈有關。
其和熊啟一樣,都是如今的楚王熊完在秦國為質時的孩子。
而羋敏的孩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日后的公子扶蘇了,一個被人格外惋惜的仁慈有才華的愚忠公子。
“等到先生從太乙山回來,還勞煩先生到時候給敏兒看看身體。”嬴政繼續說道。
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答案,許青也沒有再追問下去,雖然知道熊啟心在楚國,并暗中扶持反秦勢力,但是他沒有證據,根本無法坐實這位這右丞相、秦王寵妃哥哥通敵的罪名。
而且楚國外戚現在是盟友,也是嬴政在朝堂除他之外僅有的派系盟友。而且熊啟雖然心在楚國,但也是為嬴政和秦國賣力效勞,他若是現在毫無證據的說出熊啟的真正想法,那就是誣陷了,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這乃是我分內的事情,不知大王還記得當初與我們一起返回秦國的無雙鬼嗎?”許青岔開了話題說道。
嬴政腦海中當即浮現了身材魁梧、銅皮鐵骨、刀槍不入的兩丈多高的壯漢,如此雄壯的人,他自然也是印象深刻。
“記得,先生怎么突然說起了他?”嬴政點了點頭問道。
“無雙鬼天生神力,銅皮鐵骨,又刀槍不入,比魏國修煉橫練功夫的披甲門也只強不弱,如此人才不應該埋沒在我的府邸之中,最適合他的地方是軍隊。”許青說道。
聞言,嬴政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
“他的確是適合軍隊。”
“軍隊之中以實力為主,無雙鬼若是能夠進入軍隊之中,哪怕他智商有所缺陷,但也能夠幫大王收攏軍心。”蓋聶看著嬴政說道。
軍隊之中以實力說話,尤其是以軍功受爵的秦軍。而無雙鬼就是天生的戰場機器,只要進入軍隊稍微訓練一番,就是一個大殺器。
讓其進入軍隊,不僅對秦軍有好處,對嬴政同樣如此。
將無雙鬼樹立為秦軍典范,可以幫嬴政收攏低層軍官和士卒的忠心,再加上蒙氏一族和王翦等人的幫助,哪怕軍隊中有其他人的眼線,也能夠保持軍隊的忠誠。
“好,正好稍后蒙驁老將軍要來跟寡人匯報軍醫的事情,到時候您和他商議吧。”嬴政點頭說道。
王翦和蒙氏一族的忠心他自然不懷疑,只是在軍隊中安插一個自己明確的忠心之人,對他而言更為有利就是了。
許青點了點頭,將無雙鬼安排好后,他便沒有后顧之憂了,可以專心離開咸陽前往太乙山了。
就在許青等候蒙驁的時候,關于今日朝議的事情也在咸陽城中流傳開了。
咸陽城繁華地段,一處酒樓之中。
酒樓大廳內熱鬧非凡,不少士人四五圍坐在一起談論著什么。
“你們聽說了嗎?今日朝議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長信侯嫪毐想要舉薦自己三個門客擔任衛尉、內史和左弋,結果到最后和前段時間引起諸多非議的大良造許青拔劍相向!”
其中一人壓低聲音,神色凝重的說道。
見有人提出話題,周圍立刻有人湊過去,繼續說道
“朝議剛剛結束,你們便也聽說了呀。據說是因為長信侯嫪毐仰仗太后,敢輕視大王,做出了諸多不敬之舉,身為中常侍的大良造便站出來維護大王。”
“據說朝議上那場面那是一個激烈,大良造不畏淫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怒斥長信侯,言辭激烈,剛正不屈,當場便震懾住了長信侯。”
見有如此勁爆的消息,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了過來,開口說道
“還有這種事情?當時場景究竟如何?”
眾人議論紛紛,無不好奇的等著知情人的講述。
中間說話的兩個知情人也沒有故作神秘,很快便將朝議上發生的事情簡單的講述了一遍。
“據說大良造怒斥完長信侯后,長信侯惱羞成怒拔劍威脅大良造,而大良造毫不示弱拔劍迎上,靠著一身浩然正氣嚇的長信侯丟劍下跪,向大王請罪呢。”
得知前因后果后,四周的人無不感慨萬千,眼中露出崇拜之色。
“大良造威武,手持凌虛,威武不屈,做到了君辱臣死,當真是我輩楷模啊!”有人感慨道。
其余人也是齊齊點頭,面露激動和期待之色。
許青在朝議上的舉動無疑戳中了他們這些士人心中的爽點,君以國士待我,我便以死效忠。
當朝持劍怒斥不軌者,一人一劍震懾群臣。
這是他們做夢不敢想的場景啊。
“做人當為大良造啊!入仕當為板蕩忠臣,在野當行醫救世!”
“當真是我輩楷模啊!”
眾人無不感慨,眼中閃爍著期待和崇拜之色,想著自己某天能夠與許青這般留名青史。
“先前韓國竟然還敢誣陷大良造,果然小國出君子,非小國之功。我等應當為大良造洗清冤屈,讓天才人知曉大良造的壯舉。”
“沒錯,若不能成為大良造這般人物,也絕不能讓人誣陷他!”
“回去我便聯系師門好友,為大良造洗清冤屈。”
眾人義憤填膺為許青鳴不平,他們已經將許青當做了心中的偶像,爭取要成為許青這般的人物。
畢竟許青的經歷和行為太勵志了,出身寒微,不以為恥,靠著自身才華而出眾,后被奸臣誣陷被迫遠走他鄉。
受君王之恩,國士遇我,國士報之。
長得帥,才華出眾,地位高,一身浩然正氣、剛正不阿.這種人簡直就是按照儒家士人標準出來的,他們怎么可能不向往呢?
關于朝議上所發生在之事還在咸陽城內傳播著,每個聽到許青事跡的人都為之敬佩,將其當做偶像來對待。
咸陽,文信侯府。
“終于是寫好了,此篇當為我所著書中冬紀中首篇,許青當為臣子楷模。”
呂不韋看著手中剛寫好的竹簡,小心翼翼的吹著上面的墨水,眼中滿是欣喜之色。
他所著的書籍雖然包羅萬象,但也有著明確的劃分,分為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十二紀按照月令編寫,文章內容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變化邏輯排列,屬于應和天時的人世安排,體現了道家天道自然與社會治理的吻合。
而冬紀寫的便是關于人的品質問題,而許青的私德沒什么好說的,畢竟呂不韋自己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但是許青在其他方面,那絕對是楷模,值得后人臣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