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改變它的品質(zhì),就像將木柴燒成炭,將鐵煉成鋼。”陸離去拿了幾塊蜂窩煤后問小玉:“剛才的生火的爐是哪個?帶我過去。”
“唯。”
小玉帶路,帶著陸離到了燒沙子的那個熔爐。
看著熔爐里面冒出來的火苗,陸離拿過一個火鉗,將蜂窩煤壘上去點燃。
放上去之后,他轉(zhuǎn)過頭和尉遲敬德說:“其實這個蜂窩煤已經(jīng)能夠替代百姓家里的材火和炭火了,我摻入粘土,是為了延緩它過快燃燒。尉遲將軍,以前似乎從來沒有人成功將石炭的品質(zhì)提升吧?就像將木材燒成木炭一樣。”
“石炭經(jīng)過一些方法的提升,就類似于將木材燒成炭一樣,那石炭的品質(zhì)甚至比最好的木炭都還要好,足夠為熔爐再添加10斤火候。而石炭在晉陽那邊,可比木材要更容易得到。”
尉遲敬德看著被點燃的蜂窩煤并沒有散出滾滾濃煙,瞇起了眼睛。
如果真能如此的話,那么最大的限制問題也確實解決了,再加上高了三十斤火候的高爐,大唐的鐵產(chǎn)確實能飛速提升。
“哦,對了,還有打鐵。”陸離說到:“有根能不斷旋轉(zhuǎn)的軸承,做出一個不斷能上下捶打的大鐵錘,是沒問題的吧?”
如果有一根能不斷轉(zhuǎn)動的鐵棍,能否做出一個不斷上下捶打的大鐵錘?
答案是肯定能的。
尉遲敬德說到:“你說的這些按理上來說是沒錯的,我等你的石炭,如果……”
陸離笑了笑,“屆時開爐,殿下定然會邀請諸位大臣、將軍過來見證新時代的。”
尉遲敬德沒再說話。
連尉遲恭都被這小子給說服了?只差那石炭,便可以讓大唐產(chǎn)鐵量增加10倍?有人眼里閃過一抹精光。
當然,這時候還有人是有疑問的,房玄齡出來說到:“煉鋼是怎么做的?”
鋼鐵,鋼和鐵,兩者形影不離,作用卻大不一樣。
鋼從鐵中蛻,也比鐵更強。
鋼刀和鐵刀碰撞,絕對是鐵刀斷,想要鋼不難,炒鋼法和灌鋼法都能制作出鋼來,但是怎么說呢……全看鐵匠手藝,只能小量生產(chǎn),根本沒法像鐵一樣直接大量生產(chǎn)。
畢竟煉鐵只要把礦石投進爐里不斷提升溫度就可以了,但是想要煉鋼要考慮的可就多了。
陸離眨了眨眼睛,看著尉遲敬德說道:“尉遲將軍,給您來解釋怎么鍛鋼?”
尉遲敬德還在琢磨十倍產(chǎn)鐵的事情,隨口說到:“我曾經(jīng)做過炒鋼,就是將生鐵與熟鐵混合在一起,但做出來的鋼鐵品質(zhì)如何很看鐵匠手藝。”
得到回答的陸離又問:“生鐵和熟鐵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對吧?”
“那是自然,生鐵脆硬,熟鐵軟韌。”
“熟鐵是從炒鋼里炒出來的,要是炒的好直接可以炒出鋼,炒過頭了就是熟鐵,對嗎?”
“嗯。”尉遲敬德點頭。
陸離說到:“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給生鐵和熟鐵定制一個標準,就像長度一樣,再拿標準的生鐵和熟鐵混合重煉,通過不斷試探不同的比例,試探出標準情況下多少生鐵和熟鐵混合才能煉出鋼?”
尉遲敬德皺著眉頭說:“你說的簡單,這很難下標準的。”
鐵里面到底蘊含了什么東西,蘊含了多少東西太難控制了,只能靠著鐵匠的眼力和手法去慢慢控制。
“可除去能鍛打排掉的雜質(zhì)之外,將鐵分生、熟、鋼的主要區(qū)別,是碳。”
“炭?木炭?”
“并不完全是,木炭的碳還要多加一個石頭的石,我說的是加了石字的碳。”
陸離搖頭:“鐵里面的碳多了就是生鐵,脆。少點就是鋼,正合適。再少點就是熟鐵,軟。而炒鋼的原理,就是去碳,所以才需要不斷的翻炒,讓鐵里面的碳釋放出來,如果不翻炒,是練不了鋼的。”
尉遲敬德沒有說話,炒鋼他懂,碳什么的他就不懂了。聽都沒聽說過,不過需要不斷翻炒倒是真的,不然也不會叫炒鋼。
在他們詢問碳是什么之前,陸離趕緊轉(zhuǎn)頭跟李世民說:“殿下,你帶人來早了,如果遲些日子的話,或許我就能拿出真正實現(xiàn)增產(chǎn)鐵的整個方法出來了。”
跟他們解釋什么是碳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得趕緊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才行。
而且煉鋼煉鐵這事又急不了,更高的溫度對于耐火材料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建設一個大熔爐,那真不是幾天時間就能搞定的。
他拿起火鉗,將燒的通紅的蜂窩煤夾了下來:“不過殿下這趟也不白來,殿下,您看這蜂窩煤如何?可否替代木炭柴火?”
李世民聽到這話走近過來,將手輕輕拂過蜂窩煤的上方,感受著蜂窩煤散發(fā)出來的熱量,然后又輕拂其手,小吸了一口蜂窩煤生出的那縷白色煙霧。
并無正常石炭燃燒的那種極其刺鼻的味道。
至此,他這才徹底確定這蜂窩煤真的能直接替代木炭。
李世民臉上滿是感慨的說道:“這個蜂窩煤,如今確實可以替代木材減輕大唐百姓對于柴火的負擔了,回去我就下令,立即大量制作來緩解百姓柴火之苦。”
長安、洛陽這種人口聚集的大城,對于柴火的需求是海量的,但是柴火的來源又是有限的……不過這石炭改進后嘛,剛好石炭的產(chǎn)地離長安、洛陽這種人口大城都不算遠。
運來長安肯定是賺不到什么錢的,但是這蜂窩煤又不是為了賺錢而營造。
“還有適配這蜂窩煤的爐子。”陸離跟小玉說:“去叫人提那幾個蜂窩煤爐過來。”
“唯。”小玉立刻小跑去叫人拿蜂窩煤爐來。
三種蜂窩煤爐,單通、雙通、三通,能滿足不同的火力需求和場景……
“這個是什么東西。”李世民指了指一個半圍爐子后面的圓孔。
“這是用來加裝煙囪導管留下的。”陸離臉色嚴肅的跟李世民說到:“殿下,不管是燒木炭還是這燒蜂窩煤,不管有沒有白煙,都絕不能在關門關窗的房中點燃,除非在爐子上加煙囪,導熱氣出房外,不然會中炭毒死人的……”
“那升騰的熱氣就是炭毒的原因?”李世民臉色也嚴肅了起來。
炭毒,很早之前古人們就發(fā)覺了,總結(jié)出了經(jīng)驗:不能在封閉的房間內(nèi)燒炭。
陸離點點頭:“差不多,越不通氣的地方越嚴重,但很多時候做一個煙囪導那氣出去就好了。”
這一下,這幫人的注意力確實全都被蜂窩煤所吸引,全部都湊近了過來,對著蜂窩煤評頭論足。
而長孫無忌湊過去看了看蜂窩煤爐后,又過來跟陸離小聲問道:“我觀你房中墻上掛著一張紙,紙上寫到:氣候?qū)τ谕醭挠绊懀渴怯泻尉売蓡幔俊?/p>
現(xiàn)在確實不能輕看這毛頭小子了,曲轅犁、水車、蜂窩煤、煉鐵,刨除掉還未確定的煉鐵,光前三樣東西,陸離就可以算是“獻功”,僅靠這個,他就夠當官了。
對于對方能注意到這件事,陸離也不稀奇,說:“如果北方水土肥沃,草原人的牛馬膘肥體壯,他們想要南下掠奪中原的**是不是就會銳減?”
“嗯?”
長孫無忌還以為他會說氣候?qū)τ趪鴥?nèi)所產(chǎn)生的問題呢,沒想到卻說起了外部因素。
陸離繼續(xù)說到:“這個說起來是比較復雜的,而且并不是現(xiàn)在大唐的必要探討方向。”
氣候問題是人類沒辦法的干預的事情,只能被動的去接受與面對。
但是知道氣候變化,對于一個封建王朝來說是好事,能預知到接下來可能會面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