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風雪中,影影綽綽走來了十幾個人影。同樣是一群逃難者,衣衫襤褸,滿面風霜,老少皆有。他們互相攙扶著,看到這座破廟,眼中頓時爆發出絕處逢生的光芒。
“有……有地方避雪!”一個嘶啞的聲音喊道。
這群流民踉蹌著沖向廟門。
“站住!”田修文如同一尊鐵塔,猛地堵在破爛的廟門口,手中哨棒橫起,眼神銳利。王氏持短刀站在他身側,同樣面色冷峻。
那群流民被嚇了一跳,猛地停住腳步。他們看到田修文和王氏手中的武器,以及兩人身上那股不好惹的氣勢,頓時畏縮起來。人群中有老人發出無力的嘆息,有孩子嚇得往大人身后躲。
一個看起來像是他們中領頭的老者,顫巍巍地上前一步,他凍得嘴唇發紫,作揖道:“這……這位好漢……行行好,風雪太大了,實在走不動了,讓我們進去避一避,擠一擠就好了,擠一擠就好了……”
田修文眉頭緊鎖,沒有立刻答應。他不是鐵石心腸的人,但潰兵的襲擊讓他不敢再輕易相信任何人。廟里空間本就狹小,現在廟里還烤著騾子肉,這些人明顯就是沒有多少糧食的,看到那么多肉要是奮勇攻擊,林家眾人也不會落得好……
林四勇走了過來,站在田修文身后。他掃視著這群人,大多是面黃肌瘦的婦孺老弱,幾個男子也是眼神惶恐,不像有威脅的樣子。但他不敢冒險。
“廟小,容不下這么多人。”田修文硬著心腸道。
那老者噗通一聲跪在了雪地里,磕頭哭求:“好漢爺,求求您了,實在是沒法子了,孩子們都快凍死了,我們不要地方,就……就擠在門口檐下躲躲風也行啊!”
他身后的人群也發出低低的哀求和哭泣聲,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凄涼。
林家人看著這一幕,心情復雜。他們自己也是難民,深知其中的苦楚。林老頭不忍地別過頭,李氏緊緊抱著昏睡的長寧,眼圈紅了。
林歲安看著跪在雪地里的老人也是很不忍,如果今晚趕走這群人,那這群人在這大雪天真的都會凍死的。
林四勇深吸一口氣,與田修文交換了一個眼神。他知道田修文的顧慮完全正確,但是……
“田大哥,”林四勇低聲道:“看情形,不像有詐。都是苦命人……若是見死不救,我們與他們……又有何異?況且,這大雪不知何時才能停,萬一他們凍死在門口……”
田修文眉頭擰成了疙瘩,他何嘗不知,他看了一眼王氏,王氏微微點了點頭。
“讓他們進來吧。”最終,田修文側開了身子,但手中的哨棒并未放下,眼神依舊警惕,“都聽好了,廟里地方小,我們有傷員病人,你們擠在那邊角落。不許喧嘩,不許靠近我們得火堆和行李,若有異動,別怪我棍棒無情。”
那群流民如蒙大赦,千恩萬謝,互相攙扶著,小心翼翼擠進了廟門,縮在離林家火堆最遠的那個角落。他們帶來的寒氣瞬間彌漫開來,讓本就不暖和的破廟溫度又降了幾分。
兩群人涇渭分明地待在破廟的兩端,中間隔著冰冷的空氣和濃濃的戒備。林家這邊熱火朝天地烤著騾子肉,新來的流民那邊,則擠在一起瑟瑟發抖,低聲安慰著孩子,又羨慕地看著林家的那堆堆扎實的肉。
分肉給新流民是不可能的,但是林四勇還是給他們分了點柴禾,讓他們先渡過今晚,明日白天他們就要自己出去找柴禾了。
頭一天,雙方界限分明,林家這邊,田修文和王氏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武器不離身,他們夫妻和林家的幾個還能動的男丁輪班守夜。幾乎沒有合眼。
第二天,雪還是沒有停的跡象,那群新流民中的幾個男子出去找了些柴禾回來,因為一夜的大雪覆蓋,柴禾不好找,找到的不是很多。
這群人看著還行,他們也都還有點粗糧,白日就用破瓦罐燒了一瓦罐的粗糧粥。
在極度無聊的共同困境下,那老者看林四勇像是個讀書人,看起來也不像田修文那樣駭人,就主動搭訕:“這位好漢……看您應該是個讀書人?這是要往哪里去?”
林四勇模糊地回答:“嗯,老丈好眼力,去江南地界。各位又是從何而來去往哪處?”
那老者嘶啞著回道:“唉……不敢瞞好漢,小老兒們是從束鹿縣逃出來的……那地方,沒法待哇!”
“束鹿縣!”林歲安立馬豎起耳朵認真傾聽。
老者的話匣子打開了,帶著血淚的控訴和恐懼:“先是遭了洪水,再是遭了兵災,官兵和賊兵打了起來。本因洪水莊稼就都毀了,后來又是抓丁,見男的就拉,說是去修工事,去了就沒見回來……實在沒法子,只好往外逃……”
他喘了口氣,眼中余悸未消,“這一路過來,簡直是闖鬼門關,真定府那邊根本不讓過,關卡守得鐵桶一般,盤查得厲害,路引稍微有點不對就抓去充役,我們繞了好久……”
林歲安心中咯噔了一下,趙州就是屬于真定府管轄,她們當初坐漕船出來的一路管轄就很嚴,看來后面管理又更加嚴厲了些,不知道趙大叔可還好,還有老掌柜……
“還有南宮縣地界那邊,潰兵多得像蝗蟲,三五成群,搶糧搶錢,稍有不從就動刀子……”老者聲音哽咽,說不下去了,只是搖頭抹淚。
他身邊的一個中年漢子接口道,語氣低沉,“還有武邑那邊道上也不太平,聽說有大隊的馬匪活動,專門劫掠像我們這樣的流民隊伍……我們沒敢走大路,盡挑些荒山野嶺的小道,這才……這才僥幸到了這里。”
老者稍微平復了一下,又帶著一絲渺茫的希望說:“不過,我們也聽路上逃難的人零星說起,一直往南走,過了黃河…..好像情況好些?說是……說是荊湖南路那邊,還有廣南東路一些地方,地多人少,官家好像默許流民過去墾荒落戶……也不知是真是假……”
老者的這些話也印證了林四勇打聽來的消息,南下去朝廷控制力相對薄弱,需要人口的南方,確實是條活路。
只不過往荊湖路或者廣南路下去路途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