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二伯就來敲門來。
“老三,起了沒?”
爹爹在屋里應了一聲,窸窸窣窣起炕穿衣裳。林歲安也被她爹的動靜吵醒了,但這會起來練功也還早,再賴會吧!
桃花村離清河縣五十里路程,牛車一趟需要將近三個時辰。寅時出發,巳時才到的糧店。
糧店的店門前的木牌上赫然寫著:
稻米:一斗五十文;
麥子:一斗三十五文;
粟米:一斗三十文;
秫米/豆子:一斗二十文;
1-2年陳米:一斗三十五文;
……
“二哥,這糧價都上漲了一些呀!我年前最后一次來縣城進貨,經過糧店看到的麥子一斗才三十文,粟米更是只需要二十二文,這……就這三個月不到漲了不少啊!”林三勇看了兩眼心又沉了沉。
“我看還會再漲。”林二勇贊同道。
“爹是說先買五石的麥子,我看還是要多買點。”林三勇建議著。
“咱家的老黃牛現在最多也就能拉八石的糧食,太多了會累著它的。”
“那咱們今天先買個七石的麥子,買完后我們去老四家一趟……”
買完糧在去林四勇家的路上,經過官鹽鋪時,林三勇拉停了牛車。
林三勇從牛車上拿出官府發放的購鹽憑證“歷頭”進店購買。
老林家整戶在官府登記的人口有二十二人,林滿枝的女戶有四人,合計的總人口有二十六人。官府給的每人每年定量不足三斤,剛過完年,老林家還有六十五斤的定額還沒購買。這次林三勇準備先買三十斤的鹽回去。
按著官府一人一年三斤不到的定額是根本不夠的。家里每年都要腌制很多的咸菜,還有家里人都是干重體力勞動,鹽的需求量會更多些。老林家每年都要買一些私鹽添補,也虧得林三勇做這么多年的貨郎才有渠道。
今天的鹽價格七十文一斤,單購買鹽就花了兩貫一百文,買得林二勇、林三勇直肉疼。這么點鹽都快趕上那一車的糧食了。
雖然私鹽一斤只需二十文,但是購買量有限,而且風險極大,老林家除非迫不得已不然不會冒險購買私鹽。
牛車到林四勇家時已經午時了,林三勇敲響了院門,沒想到來開門的竟然是林四勇。
“咦,四弟,你這時怎么在家?”
“二哥,三哥你們今天怎么來家里?”
“我們今天來縣城買糧。”
“我今天準備送糧回桃花村。”
林三勇、林四勇不約而同的回答。
原來前天林四勇下衙的時候經過糧店發現糧價漲了一些,今天請假去買了五石的麥子,五石的粟米準備拉回桃花村并告知老父親這個消息。
“那正好,二哥、三哥你們把騾車趕回去,這騾車是前幾天淑云跟來娣去挑選的。等你們下次來縣城時再把騾車趕回來就可以。”林四勇對著兩個哥哥說。
“行,那一會我們兩人剛好一人趕一輛車回去,我看爹明天可能還會讓我們來買糧。這個天不對勁得很,今年可能會旱,家里多備點糧食心里不慌忙。”林三勇篤定道。
“老四,我們就不進去了,你這院子小,再加上這牛車太擠了,我們就是來看下你們就回了。”林二勇著急著回去。
“不著急,先吃點東西再回去。”林四勇不贊同道。
“我們帶了干糧了,我們早點回去,爹肯定也在家里等急了。我把騾車牽出來就走。”林三勇不等林四勇回答就進去拉著騾車出來了。
林四勇看留不住兩個哥哥,往灶間里把今天自己要吃的煎餅都給兩個哥哥裝上帶走,還把還沒燒的一條兩斤重的五花肉也給用油紙包上讓帶回去。
林二勇、林三勇一人趕著牛車,家里的牛老了,拉重走得慢,走一半還要停下來休息吃吃草才肯繼續走。一人趕著騾車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將近四個時辰才到桃花村,到家時都已經戌時了。
家里孫輩的都被爺奶趕去睡覺了,大人都在堂屋里等著二伯跟爹爹他們。
牛車、騾車剛一進院門,家里人都出來了。
“老二、哪里來的騾車?”小劉氏眼尖第一眼就看到了騾車。
“老四買的,他今天湊巧也是買了一車的糧食要帶回來,剛好我跟老三去他那邊,就讓我們把車趕回來了。”林二勇邊卸貨邊說。
“趕緊先幫忙把糧食搬下來,都放到倉房里去。老二、老三先去休息會。老二媳婦把飯食給他們倆端出來。”林老太從堂屋里出來立馬吩咐道。
林二勇、林三勇今天確實餓壞了,三兩口就一個蒸餅下肚,粟米粥更是一人灌了四大碗。
等他們簡單休整了一下就跟林老頭匯報了下縣城的糧價。
“爹,娘。今天買糧花了兩貫四百五十文,鹽花了兩貫一百文,昨天給的五兩就剩下四百五十文了。”林三勇說著就把剩下的銅錢遞給了林老太。
“先別給你娘,老婆子,你再拿十兩出來給老三,明天讓老二、老三再去一趟。老四的騾車先不急著還給他,再拉兩車糧食回來。”林老頭想了想狠下心說。
“老頭子,你瘋了,這一下子又要花十兩出去。”林老太心疼呀!這一輩子就存了那么點銀錢。
“要是真的旱了,糧價還會漲,到時候可能一石都不止一兩銀子。糧食怎么都能吃完的,如果沒有旱,收上來的新糧食,我們可以賣出一些。”林老頭還是堅持讓兩個兒子明天繼續去買糧。
“今天村里有人看到老二他們趕牛車出去了,來問我做什么去,我就說是去老四家。你們嘴也都給我閉緊點,家里的小孩子你們都自己叮囑一下,不要讓人知道咱家買了糧。我擔心到時候會有人上門來借糧。”
“老二你們明天早上拐去鎮上跟你們妹妹說一下,讓她那邊也多囤點糧。”
“老大媳婦你明天回娘家一趟,把我的猜測跟你爹還有幾個叔叔說一下。接下來糧價可能還會上漲,如果有人去村里收購糧食千萬不要賣,如果有銀錢再多買一點囤著。”
“老三家的你明天也走一趟你爹那邊,跟他說一下多買點糧。你爹他們一直都沒有種糧食,更要多囤點。”林老頭不放心的叮囑著兩個媳婦。
而老二媳婦為什么沒有叮囑讓她回娘家,也是因為老二媳婦是從小被賣的。那時太小她也不知道自己娘家在哪里。
林老太一直覺得老頭子是擔憂過度,即使旱一季也沒關系的,又不是沒有旱過,不需要這么緊張。家里平時大小事雖然看著是她做主,但是一旦遇到大事的時候還是老頭子說的算的。
林老太又從錢匣子里數出了十兩銀子,一陣肉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