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開始在北宋慶歷四年冬至,是著名的“慶歷四年春”的年末。
主角是展昭、白玉堂,是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貓鼠CP”。
他們最早出自《三俠五義》,我很喜歡這兩個人物,在這個小說里,我沿用了貓鼠最經典的設定和人物關系,連武器都沒改。
故事開始的白家大哥白錦堂也同樣來自“三五”,雖然原著對他沒有表現,我在這個故事里展開了對他的描寫。
另外,故事里還創造了林叔、子寧、蕭華、秦明羽、十三、十七等人物,讓白家一大家子都熱鬧起來了。
女性角色也有,給展昭設計了一個義妹青舒(其實是“情書”的諧音)。
故事里的反派官職都是真實存在的:
歷史上的市舶司,就是海關;
三司,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財政部;
轉運使司,相當于現在的地方政府機關。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希望大家喜歡他們兩個,喜歡那個有趣的北宋。
話不多說,咱們開始!
-----------------
北宋慶歷四年,冬至,東京汴梁。
這一天,對于北宋人來說,是一年里的大日子。
百姓們忙著置辦新衣、回家擺酒酬神、祭祀先祖,官員們忙著交接一年的工作,年終審計、賬目清算。
因為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冬季,從冬至到除夕,朝廷開放關撲等活動,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地方官員,終于可以卸下這一年的重擔,拋開顧忌,參加民間的慶賀活動,實實在在地享受與民同樂。
對于宋朝官員來說,冬至的到來,意味著悠長假期的開始。不論是百姓還是官吏,冬至,是宋朝人的年終大節。
這一天既是冬天的開始,也是新一年的起始。
街上行人的腳步都比以往要加快了些,大概都想要早些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偶爾有酒家匆匆經過,也是為城中大戶送些熱吃食。
時下,開封城里的大戶人家最時興的是向酒家預訂吃食,方便又省事,只是忙了酒家的閑漢,每天要跑好幾趟。
還好,往來的大戶多有賞錢,一天下來,自己打壺酒,吃頓熱水飯,是足足夠了。
天氣逐漸陰冷,潘樓街的王婆一直念叨著下雪,偏老天就不給她面子,雪始終沒有下來。
街坊四鄰便笑道,“您老可做得地媒,可這老天的緣法,還是求告菩薩更加靈驗。”
自入冬以來,官家一直吃齋誦經,也不見菩薩心軟,下一場瑞雪,來寬撫皇帝虔誠的心。
這一年,北宋朝廷剛剛與西夏簽訂了停戰協議“慶歷和議”,一力簽訂停戰協議的正是中書門下平章事(使相)兼樞密使,龐籍。
宋和西夏的停戰和談,堪稱一場拉鋸戰,從慶歷三年正月一直談到了十二月,幾乎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最終西夏妥協,同意向宋稱臣。
在確定雙方的地位之后,又圍繞好處費等問題談了將近半年,直到慶歷四年的五月前后,終于議定了所有細節,簽署停戰協議。
慶歷四年十月初二日,宋仁宗頒布和議詔書,標志著慶歷和議的達成。
西夏向宋稱臣,而宋給西夏的好處是:銀子72000兩、絹153000匹、茶30000斤,兩國開放邊境貿易。
慶歷四年,終于在“新政”、“停戰”等談判聲中,吵吵嚷嚷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