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黃埔路官邸憩廬。
剛剛吃過晚飯的蔣校長,此時正站在一幅戰地圖前,眉頭緊鎖。
自從上海開戰以來,**雖略有優勢,調派的調整師已達六個,兵力遠超日軍在上海的幾千正規軍的規模。
但是卻始終無法突破日軍防線,無法將小鬼子全部趕下海。
眼下羅卓英部正從北上路線改道馳援,后續還有三個調整師在路上,可前線傳來的戰報,依舊是“激戰終日,進展甚微”這八個大字。
現在日軍增援將近,近日就可登陸上海,校長心憂啊,再也沒有了當初開戰前優勢在我的心態。
“唉。”
蔣校長輕輕嘆了口氣,摘下眼鏡用絹布擦拭,語氣里帶著壓抑的怒火:“無法將小鬼子攆下海,責任全在前線將領的愚蠢指揮”
在校長心里,無法將小鬼子攆下海,責任全在前線的將領。
前線將領一個個蠢笨如豬,有這么大的兵力優勢,卻難有絲毫寸進。
卻絲毫不想,如果不是他蔣委員長在前線攻勢占優時,三次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給了小鬼子反應的時間,要不然這仗能打成現在這樣嗎?
正當校長在作戰地圖前痛斥前線將領時,侍從室主任陳布雷輕手輕腳地走進來,手里捧著一份電報,臉上帶著罕見的喜色:
“委座,淞滬前線急電”
蔣校長轉過身,目光如炬:“念。”
陳布雷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念道:“第九集團軍急電:裝甲兵團搜索營營長李學文中校為我軍先鋒,率部配合三十六師攻克匯山碼頭,摧毀日軍防線”
“繳獲敵坦克四輛,裝甲車四輛,斃敵千余人,此戰我軍士氣大振,日軍士氣崩潰,匯山碼頭已為我軍控制”
聽完電令,蔣校長的眉頭舒展,嘴角微微上揚,攻下匯山碼頭的消息如同一劑強心針,讓校長連日來緊繃的神經稍稍放松。
“好,打得好,光亭帶的好兵,裝甲兵團果然臥虎藏龍,一個營長,竟有如此破城拔寨之勇,硬撼銅墻鐵壁,打出了我革命軍人之血性,打出了我黃埔精神之鋒芒”
心情大好的校長轉過身,目光炯炯的看著陳布雷問道:“這個李學文,我記得是黃埔六期的,還是我的小同鄉?”
“沒錯,委座,他爺爺曾在您家的鹽鋪做過伙計,說起來也算是有些淵源。”
蔣校長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追憶:“上次他在八字橋的進攻,我就覺得此子不凡,如今又立下如此戰功,果然沒讓我失望。”
陳布雷連忙附和:“委座慧眼識珠,李營長不愧是您的同鄉,此番戰果輝煌,實乃我軍之幸。”
蔣校長微微頷首,手指輕敲桌面:“李學文此戰打得漂亮,不愧是我黃埔子弟”
想了想,校長繼續說道:“傳我命令,李學文作戰英勇,指揮有方,授予二等寶鼎勛章,晉升上校軍銜”
“其所部搜索營擴編為中央突擊隊,直屬軍政部指揮,賞法幣五千元,其所部官兵,皆按功敘獎”
“所需兵員,裝備,經費,著軍政部優先足額,火速補充,此等悍勇善戰之將才,國家當大用”
一旁的陳布雷,一邊快速的在筆記本上記錄,一邊在心里暗暗腹誹。
您老還真是只認家鄉人,旁人立了大功,想要晉升擴編,您老就推推阻阻,還要讓人核查戰損真實性和調查人家的背景。
現在輪到跟自己有關系的小同鄉,不僅跳過核查直接晉升,還讓軍政部優先足額補充。
人跟人的差別,比人跟狗的差別都大啊。
等待陳布雷記錄完畢,準備離開時,校長突然又叫住了他。
“等等,再給李學文發一封密電,就說我很欣賞他,希望他戒驕戒躁,繼續為黨國效力。”
陳布雷頓時心領神會,鄭重的點頭:“是,我這就去辦。”
這種事陳布雷早就習慣了,心里沒有絲毫的波瀾,這是校長在親自籠絡人心,基礎操作罷了,根本不值得一提,
淞滬前線,李學文從第九集團軍的慶功宴上回來,剛到駐地,通訊兵就急匆匆跑了過來:“報告營長,團部轉南京的急電”
在宴會上小酌幾杯的李學文,打了個酒嗝,伸手接過電報查看了起來。
打了勝仗慶祝一下在**系統中很正常,野戰時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更別說在淞滬這個繁華大都市了。
也就是張治中治軍比較嚴,這又是戰時,宴會上只允許小酌兩杯。
這場宴會充其量就是一個第九集團軍各師長官交流會,沒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李學文接過電報,掃了一眼,頓時愣住了。
蕭平波見狀,好奇的湊過來:“學文,怎么了?”
李學文將電報遞給他,笑著說道:“校長親自下令,咱們營擴編了,并且晉升我為上校,還給了個二等云麾勛章。”
聽到李學文所說,蕭平波瞪大了眼睛,隨即哈哈大笑,一拳捶在李學文肩上:“好小子,這下你可真是飛黃騰達了”
升官發財并非李學文本意,對于電報上的內容,讓李學文最高興的就是,允許搜索營脫離裝甲兵團序列,補充擴編成一個獨立作戰單位。
打完匯山碼頭,得到了一個標準德軍步兵團的裝備,剛想著從那忽悠些部隊,來擴充自己實力呢,結果校長就送來了這份大禮。
李學文嘴角微微上揚,這簡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中央突擊隊,團級編制,直屬軍政部,像是這樣精銳中的精銳,在編制上肯定向教導總隊團級單位靠攏。
教導總隊的一個團滿編兵力有三千二百人,比德械師一個團兩千人的人數要多得多,接近德軍團級單位,正好自己的裝備有了用武之地。
把這三千二百人消化完畢后,憑著自己的基本盤,一場淞滬會戰,兵力上擴充到一個滿編的調整師輕輕松松。
就當李學文在心里暢想未來時,通訊兵又跑來:“報告,南京又來了一封密電,指名要您親閱。”
李學文接過電報,展開一看,上面只有簡短的一行字:
“杰華吾侄:聞汝戰功,甚慰,望戒驕戒躁,為國效力。——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