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警官,好久不見。”陳言站起身,客氣地伸出手。
“陳言,恭喜你,聽說《隱秘之后》拍得很順利。”林舒雅微笑著和他握了握手,眼神卻一如既往地帶著探究的意味,“冒昧打擾,實在是不好意思。”
“哪里,林警官找我,肯定是有重要的事。”陳言不動聲色地將話題引向正軌,他可不信對方真是來噓寒問暖的。
“確實有件事,想請你幫忙。”林舒雅也不再兜圈子,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但并沒有立刻打開,而是看著陳言,語氣誠懇地說道:
“我們省廳的犯罪心理研究中心,最近在做一個關于‘藝術性犯罪人格’的課題研究,想邀請你作為我們的特邀顧問,提供一些......嗯,來自創作者視角的思路。”
“我恰,你這娘們兒沒完了是吧。”
陳言心理吐槽,但嘴上回答的干凈利落,沒有絲毫猶豫。
“不去。”
兩個字,直接把林舒雅后面準備好的一大套說辭全都堵了回去。
空氣,瞬間有些尷尬。
林舒雅顯然沒料到陳言會拒絕得如此干脆,她愣了一下,才勉強笑道:“陳言,你別誤會,這只是一次純粹的學術交流,不會占用你太多時間,而且......”
“林警官。”陳言打斷了她,臉上掛著歉意的微笑,但態度卻異常堅決。
“我很感謝你們的看重。但我首先是一個演員,我的本職工作是演戲。之前協助警方破案,純屬巧合,也是我作為公民應盡的義務。但‘顧問’這個身份,太重了,我承擔不起,也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和時間。”
“還讓不讓人活了?我好不容易才得了幾天安穩日子,能安安心心演個戲,你大爺的,怎么又找上門了?再被卷進去,天知道罪犯榜那幫瘋子又會怎么解讀我!不行,絕對不行,打死都不能再摻和了!”
看著陳言那副“油鹽不進”的樣子,林舒雅知道,常規的邀請方式已經沒用了。
她沉默了片刻,沒有再提“顧問”的事,而是將那份文件推到了陳言面前,緩緩說道:
“好吧,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強。不過,我這里正好有一個剛發生的案子,很有意思,或許能給你未來的創作提供一些靈感。不如,就當聽個故事?”
她這是以退為進。
陳言本想再次拒絕,但看到林舒雅那雙似乎能洞察人心的眼睛,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今天這個“故事”,他是非聽不可了。
“林警官請講。”陳言重新坐下,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林舒雅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她開始描述案情,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能讓人身臨其境的魔力。
“這可以看成一個兩幕劇。劇本的第一幕,堪稱完美。”
“三天前,市中心的安信銀行金庫,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失竊了價值近百萬的‘無記名債券’。”
“現場沒有任何暴力入侵的痕跡,所有的安保系統,從紅外線到壓力感應,都沒有觸發警報。監控室的錄像一切正常,沒有任何可疑人員進入的畫面...
甚至,金庫內部都沒有留下任何屬于外人的生物痕跡,干凈得就像一間剛剛打掃過的藝術展廳。”
林舒雅的描述,讓陳言的眼神微微一凝。
無暴力入侵、無警報、無影像、無痕跡......這聽起來,確實是頂級大師的手筆。
“手法精準,目標明確,來去無蹤。”
林舒雅總結道,“就像一個幽靈,悄無聲息地取走了他想要的東西。負責現場勘查的老專家說,這是他從業三十年來,見過的最‘干凈’的案發現場。漂亮,對嗎?”
陳言不置可否,雖然表面點頭,但心里卻忍不住的開始吐槽:"所以呢?這和我有什么關系?"
林舒雅看著他的反應,話鋒陡然一轉。
“但是,這部劇的第二幕,卻寫得簡陋至極,簡直像出自一個三流編劇之手。”
“就在案發第二天,我們在城西的一個郊區里,發現了一輛被遺棄的舊面包車。我們在車里,找到了一個被隨意丟棄的錢包,錢包里,有一張屬于銀行金庫的C級磁卡。而這張磁卡的主人,叫楊偉。”
“楊偉,前安信銀行的信貸員,半年前因為挪用公款和賭博被銀行開除。他欠了一屁股的賭債,名下所有資產都被凍結,可以說已經走投無路。最關鍵的是,他有多次因為小偷小摸被拘留的前科。”
林舒雅說到這里,停了下來,目光灼灼地看著陳言。
“一個動機充足,有前科,性格懦弱的賭徒。人證物證俱在,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完美嫌疑人。”
但陳言聽完后,他自然聽懂了林舒雅的意思。
一個能策劃出那種“藝術品”級別劫案的頂級罪犯,會用一輛破面包車,一張寫著自己名字的磁卡,來作為自己犯罪的收尾嗎?
這簡直就像一個世界頂級的大提琴家,在演奏完一曲華麗的樂章后,結尾處卻突然用指甲在琴弦上劃出了一道刺耳的噪音。
這不合理。太不合理了!
看到陳言臉上的思索,林舒雅知道,鉤子已經放下去了。
她身體微微前傾,壓低了聲音,語氣里帶著一絲蠱惑:
“陳言,你懂劇本。你告訴我,一個能寫出如此華麗第一幕的編劇,會允許自己的作品,出現這么一個粗糙、愚蠢、漏洞百出的第二幕嗎?”
“這個疏忽,太刺耳,太刻意了。它不像是失誤,更像是一個記號,一個故意留給某個特定觀眾的謎題。”
“劇本”、“觀眾”、“刻意失誤”......
這幾個詞,捅進了陳言的腦海深處,打開了他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一種熟悉的、被人從暗中凝視的感覺,再次籠罩了他。
這種感覺,他在“魔術師”案中體會過。
但這一次,感覺又有所不同。
“魔術師”的挑釁,充滿了華麗的、病態的藝術感,像一場癲狂的舞臺劇。
而這次的“劇本”,給人的感覺卻是一種冰冷的、居高臨下的傲慢。
罪犯仿佛不是在犯罪,而是在“出題”,在用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戲耍著所有企圖讀懂他的人。
這不是給警方的線索。
這是一封......沒有署名的戰書!
陳言腦海里,一個戴著金絲眼鏡、氣質儒雅的身影浮現在他的腦海。
那個在《懸案》首映禮后臺,用一個個專業術語將他逼入角落,最后留下“舞臺不同”那句評語的男人。
那個讓他第一次感到,被人看透的男人。
陳言猛的抬頭,打斷了林舒雅的分析,問出了一個讓對方始料未及的問題:
“林警官,是姜顧問讓你來找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