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張懷安看著面前這個面色堅毅的青年,雖然臉被太陽曬的有點黑,但還是能看出對方年紀并不是很大。
“回將軍的話,卑職蘇定方。”
張懷安咧了咧嘴,在對方肩膀上拍了兩下,笑道:“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了,本將軍第一次上戰場,對軍務還不太熟悉,還需要多仰仗蘇將軍!”
蘇定方臉上的表情有些愕然,他倒是沒少聽說張懷安的大名,但張懷安聽說過自己?蘇定方一時間也拿不準張懷安是不是在客套,不過還是抱拳道。
“將軍言重了,協助將軍本就是卑職的分內之事,不過卑職是昭武校尉,將軍的名頭,卑職還擔待不起。”
張懷安有些尷尬,不過在心里開始罵李二,自己一個從四品的明威將軍,結果副將直接掉到了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不過想到對方是蘇定方,張懷安便也不再糾結。
大唐的軍隊紀律遠超張懷安的想象,三千人根本不用張懷安指揮,便由三位振威校尉,三十名致果校尉,指揮著井然有序的往城北趕去。
輜重走在最前邊,騎兵走在后邊,因為張懷安率領的是前鋒營,所以三千人全是輕騎兵,哪怕是輜重隊伍,都是駑馬拉的馬車。
而且其實馬車上也沒多少東西,最多的還是箭矢之類的東西,至于糧草,已經早就出發了,分別在關外與并州,等待大軍進行補給。
在關中,大軍只能配備三天的糧草,出了關中可以帶九天的糧草,到了并州,大軍便可以帶半月糧草。
張懷安騎馬走在騎兵隊伍的最前面,蘇定方在右邊同樣騎著一匹黑馬落后張懷安半個馬身的位置,因為兩人也不太熟悉,所以沒什么話。
右邊則是抱著旗桿的薛禮,張懷安想著自己這隊伍里估計最會打仗的就是蘇定方了,還是要跟人家套套近乎的。
“老蘇啊,你這馬叫什么名字啊?”
“回將軍的話,卑職的馬叫墨羽!”
張懷安點頭:“嗯不錯,你取名的水平跟本將軍差不多,我家的馬叫小白!”
右側的薛禮嘴角抽動了幾下,到底是沒笑出聲。
“老蘇,你說陛下既然把祭壇設在城北,為何不讓我們直接從朱雀大街往北走呢?還有從南邊出城繞一圈!”
蘇定方已經開始感覺張懷安是不腦袋有什么問題了,但人家是主將,問了自己就要回答:“將軍,朱雀大街北邊,是皇城啊!”
“是嗎。哈哈,我給忘了!”
“噗!”
聽著身后傳來的笑聲,張懷安腦袋都沒回,取下得勝勾上的步槊,槍桿向后伸去,雙腿輕夾小白馬腹,小白馬上心領神會,站在了原地,然后身后就傳來了一聲悶哼!
薛禮眼神飄向捂著肚子的牧羊,你真傻,自家老爺多小心眼你不知道嗎,還敢這時候笑出聲!
張懷安把步槊重新掛上得勝勾,面對蘇定方那詭異的眼神,笑著說道:“家奴,沒管好,讓老蘇你見笑了!”
“不敢,不敢。”
張懷安等人是從城東走的,前后皆是大軍,此次從長安出發的軍隊不過六萬多人,其他的四萬多會在路上慢慢匯合進大軍,最后匯聚十余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大軍,直搗陰山的頡利老巢。
當張懷安聽到鼓聲暫歇了片刻,就看到前面的一個打著忠武將軍旗號的隊伍開始加速,根本不用張懷安下令,前面的輜重隊伍也已經開始加速。
等到張懷安的隊伍抵達城北之時,這里不知何時已經建起了一座巨大的祭壇,張懷安心中懷疑,李二不會是抽調了給自己蓋府邸的工匠趕工出來的吧?
張懷安已經看到了程處默等人所在的位置,這里便是自己先鋒營要待的地方。
聽到第二通鼓開始響,張懷安站在先鋒營最前面心想,剛剛自己要是帶人堵在城東的官道之上,自己后邊的軍隊會不會急得抽刀子砍人?
先鋒營的位置距離祭壇很近,張懷安已經看到了身穿龍袍的李二站在祭壇東側的觀禮臺,還有站在祭壇下方身穿官服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
祭壇高足足三丈,分三層,最上層祭昊天上帝,另設青帝神位,陪祀北斗星神。
中層祭皇地邸,恒山神,大漠神,下層設牙旗與六纛。
看著祭壇上熊熊燃燒的大鼎,張懷安忽然也有些心緒翻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張懷安此刻才深刻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恐怕祭祀過后,三天之內,六萬多大軍里面除了張懷安和牧羊,哪怕李二讓他們拔劍抹脖子,恐怕都愿意。
三聲鼓響,六萬余大軍已經全部在祭壇旁邊站定,除了偶爾傳出的戰馬嘶鳴,無一人出聲。
城北走出一群巨大的壯漢,看的張懷安都有些咋舌,前方三個壯漢舉著三桿長三丈的大旗,旗桿頂上一個碩大的金狼頭,旗面上繡著“北斗鎮北”四個大字。
后邊一群壯漢舉著斧鉞,長戟,然后便是由一百二十人組成的鼓角隊,演奏著張懷安聽不懂的曲子,身邊的蘇定方偷偷告訴他,這叫《北伐樂》。
樂隊身后便是百官,等到百官也在祭壇下站定,張懷安正等著李二登臺表演呢,結果卻看到一個穿著華麗禮服的老頭用奇怪的聲音喊道:“迎神!”
然后剛剛停歇的鼓樂再次響起,雖然張懷安仍舊聽不懂,但還是能聽出與之前的并不一樣。
蘇定方貼心的告訴他,這玩意叫《昭武樂》。
“陛下何時登臺?”
見蘇定方的眼神有些愕然,張懷安一拍腦袋,便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
“陛下如果親征才會登臺主祭,不然陛下只可以監禮。”
張懷安點頭,雖然不懂,但他看的很認真,畢竟將來自己也是要登臺主祭的。
八名穿著禮服的壯漢抬著神位入壇,李靖,李勣,柴紹,還有陪祀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便開始跪拜,三次叩首之后,李靖便登上了最上層的祭壇,親手把黑牛頭捧到了神位之前,斟酒三奠過后,祭壇上便有人開始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