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松長達百年的“神交”,讓我對“勘”字訣的理解與敬畏,都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那次修行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我的元神變得堅韌而沉穩,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打下了一根堅實的樁基。
當我再次進行元神出游時,對抗外界信息流的干擾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但同時,我也深刻地意識到了“扮演”的風險。
樹的意識宏大而緩慢,像一片寧靜的深海,險些將我的人類意識徹底同化、溶解。
如果不是火麒麟烙印在最后關頭將我喚醒,后果不堪設想。
我需要一種截然不同的扮演對象,來作為下一次“勘”字訣的修行。
如果說,樹的修行,是關于“靜”與“恒”,那么下一次,我需要的,就是“動”與“瞬”。
我需要體驗一種與樹的生命形態完全相反的、更加純粹的、被本能所驅動的生命。
我的選擇,是一條魚。
在都市的“鏡像層”中,我曾觀察過位于市中心公園那個人工湖的能量形態。
那里不像商業街那般**橫流,也不像居民區那般情緒駁雜。
湖水本身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能量屏障,讓湖中的世界,保持著一種相對的純凈。
又是一個深夜,我來到了公園湖邊。
白日里喧囂的公園此刻萬籟俱寂,只有幾盞昏黃的路燈,在水面上投下寂寥的光影。
我找了一處僻靜的石凳坐下,元神出竅,輕盈地漂浮在湖面之上。
金色的麒麟烙印在我的元神體表形成一層穩定的光膜,隔絕了水面傳來的陰冷濕氣。
我向下“望”去,只見湖水中,一個個微弱的生命光團,正悠閑地游弋著。
它們大多是灰白色,代表著簡單的、未開化的靈智。
我選中了其中一個體型稍大的光團——那是一條成年的錦鯉。
它的生命能量比其他小魚要強壯一些。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沒有魯莽地將整個元神覆蓋上去。
我分出一縷極細微的神念,如同釣魚的絲線般,小心翼翼地探入水中,輕輕地觸碰在了那條錦鯉的意識光團上。
“嗡——”
一股截然不同的感知,瞬間通過神念反饋了回來。
冰冷,濕潤,以及一種無處不在的、輕柔的壓力。
那是水的觸感。
我的意識,仿佛被瞬間抽離了空氣,浸泡進了一片粘稠而流動的液體之中。
周圍的光線變得昏暗而扭曲,聲音則化作了一陣陣沉悶的、穿透一切的震動。
我沒有立刻深入,而是保持著這種淺層的鏈接,像一個學游泳的人,先在淺水區適應水性。
魚的世界,是一個由水流、光影和震動構成的世界。
我能“感受”到,月光穿透水面,在湖底的淤泥上投下斑駁的、晃動的光斑。
我能“感受”到,遠處一只夜歸的水鳥劃過水面時,那漣漪所帶來的、一圈圈擴散開來的壓力波。
我甚至能“感受”到,水草在水流中搖曳時,所散發出的、淡淡的“氣味”——那是一種由水體中不同化學物質濃度變化所形成的、專屬于水中生物的“嗅覺”。
適應了許久,我才鼓起勇氣,將更多的神念,緩緩注入那條錦鯉的意識之中。
我的“視野”,在不斷地收縮,聚焦。
屬于人類的宏大視角被剝離,取而代之的,是魚的、純粹本能的視角。
我的腦海中,不再有“公園”、“湖泊”、“夜晚”這些復雜的概念。
世界,被簡化到了極致。
上方,是“亮處”,偶爾會有食物從那里落下。
下方,是“暗處”,可以用來躲避危險。
周圍,是流動的、可以穿行的“空間”。
突然,一股強烈的“渴望”,從錦鯉的本能深處傳來。
那不是人類的“饑餓”,而是一種更原始、更純粹的、對能量的渴求。
幾乎是同一時間,我“看”到不遠處,一個微小的、閃爍著光芒的東西,正緩緩下沉。
食物!
這個念頭,甚至不能稱之為念頭,它是一種如同電流般瞬間傳遍全身的指令。
我的“身體”——那條錦鯉的身體,猛地一擺尾鰭,一股強大的推力傳來,我以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無比流暢的姿態,向著那個光點沖了過去。
沒有思考,沒有猶豫,只有純粹的、指向目標的行動。
我張開嘴,將那個光點一口吞下。
那是一只落水的飛蛾,它身體所蘊含的微弱能量,在我的“胃”中迅速分解,化作一股暖流,補充著我的體力。
一種簡單的、如同程序設定好的“滿足感”,在我的意識中升起。
我繼續在湖中游弋,重復著追逐、吞食、躲避的循環。
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那個流傳已久的說法: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是真的嗎?
我嘗試著,用我的人類意識,去“回顧”剛才發生的一切。
然而,我失敗了。
在魚的意識里,似乎根本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概念。
每一個瞬間,都是一個全新的“現在”。
剛才那只被我吞下的飛蛾,它的味道、形態,都已經從我的感知中徹底消失,仿佛從未存在過。
我不禁感到一絲困惑。
如果真是這樣,魚是如何學會趨利避害,如何記住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險的呢?
我沉下心來,更深層次地去“勘”這具身體的記憶模式。
終于,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魚的記憶,并非儲存在我們所理解的“大腦”或“意識”中。
它的記憶,銘刻在它的身體里,銘刻在它對外界特定刺激的“應激反應”里。
就在這時,一道巨大的、黑色的陰影,從我的上方籠罩下來。
我的人類意識,認出那是一只夜鷺。
但魚的本能,卻在瞬間被觸發了。
那道黑色的陰影,與我身體深處某個古老的、被傳承了億萬年的“數據庫”中的一個條目,完美匹配。
這個條目上,只寫著兩個字——“天敵”!
“危險!”
一股冰冷的、源自基因最深處的恐懼,瞬間攥住了我的心臟!
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判斷。
我的身體,已經在我意識到危險之前,做出了最完美的反應。
尾鰭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角度和力量猛地一拍,我的身體如同一支離弦之箭,瞬間向著旁邊一處茂密的水草叢中射去!
我能感覺到,夜鷺那尖銳的鳥喙,幾乎是擦著我的鱗片劃過,帶起一股致命的水流。
我躲在水草叢中,身體因為本能的恐懼而微微顫抖。
但僅僅過了幾秒鐘,當那道黑色的陰影遠去,水流的震動恢復平穩后,那股深入骨髓的恐懼,便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的意識中,又恢復了那種純粹的、當下的平靜。
仿佛剛才那場生死一線的追逐,從未發生過。
我終于明白了。
魚的記憶,不是故事,不是畫面。
它是一種“模式識別與應激反應”的集合。
它不需要記住昨天被什么東西追過,它只需要記住,“黑色陰影 特定的水流震動模式=危險=立刻逃跑”。
這是一種更高效率、更低能耗的生存策略。
它不是沒有記憶,它只是以一種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更接近于計算機底層邏輯的方式,在記錄著這個世界。
這次“扮演”,沒有古松那般波瀾壯闊的時間跨度,卻讓我對“生命形態”和“信息記錄方式”的多樣性,有了顛覆性的認知。
我開始擺脫那種根深蒂固的“人類中心主義”思維。
我意識到,我們引以為傲的智慧、情感、記憶,或許,也只是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而已。
在更高的維度看來,它未必比魚的本能更“高級”,只是更“復雜”而已。
當我收回神念,元神回歸肉身時,我感覺自己的神魂,多了一絲如同水流般的“靈動”與“柔韌”。
如果說,樹的修行,教會了我“存在”,那么,魚的修行,則教會了我“適應”。
而下一次,我又該去學習什么呢?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夜空中,一只正繞著路燈翩翩起舞的飛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