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書第六頁緩緩打開。
不過這一次,看著第六世結束的總結,卻是久久沒有開啟下面的內容。
而是直勾勾的看著“萬世書”第六頁的內容,嘴角勾的讓人不忍直視,心里樂開了花。
烈武皇帝,烈武大帝,宋武帝……瞧瞧這些贊譽,這是自己個普通人能把握的?
此刻要說趙諶心里不狂喜,不美滋滋,那是假的,就問誰看了這種贊譽不迷糊?
雖然說這些稱呼都是后世人的贊譽,甚至是某種默認自己的專屬,可也有遺憾。
那就是看眼前這總結,正史里,終究沒給自己冠上皇帝的名頭,不過想想也正常。
自己臨死也是個太子,沒登上皇帝位,南宋也是由趙構開創,他會承認自己才怪。
不過趙諶相信,自己很快就會成為皇帝,而且不出意外,下一世就該自立了。
到時候,這悠悠青史,諸皇之間,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甚至他還要更上一層!
僅僅只是在諸皇之間,位列一席還不夠,怎么也要功比秦皇漢武吧?
當皇帝,擁有人類最強皮膚,是男人的浪漫,而功比秦皇漢武,才是皇帝的追求。
心里又把第六世總結,美美的看了又看,尤其是在最后那謚號上停留許久,趙諶這才意猶未盡的繼續。
后面還有他更愛的環節,后世點評!
就連“萬世書”的總結都如此吸睛,那后世點評,正史、野史傳記和網友會怎么評價?
依舊是熟悉的開頭。
不過這一世,沒什么需要回放觀看糾錯的,完顏婁室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迅速出兵滅掉自己,行動路線基本都是明牌。
第七世開啟后,他只需要給西軍五路的經略使,統制官這些人記憶打個標注即可。
雖說第六世中,有些人都沒見過,可自己這個太子到同州,就算是當初的曲端,雖然沒有表態,可依舊送來了不痛不癢的書信。
就算是有書信,也足夠了!
因為這也算是與自己的交集,只要是與自己有交集,就可以觀看到他們上一世,與自己有關的視角下,發生的一切。
“2小時25分33秒嗎?”瞟了眼自己上一世的進度條長度,趙諶微微頷首,比一部大型電影的時間還要長了。
之后,趙諶第一個就提取了曲端在上一世,與自己有關的記憶。
曲端上一世的時長為“00:24:46”,并不長,很短,進度條只有24分。
“果然不出所料,”看著曲端上一世與自己相關的種種,趙諶心中微微點頭,“悍將歸悍將,卻也沒有什么反心……”
雖然曲端有歷史背書,不是奸臣,對皇室也沒有什么壞心思,就是性格有缺陷,可人心思變,史書畢竟有局限,自己看著最放心。
看完曲端短暫的上一世后,趙諶也明白了這位悍將最初的真實想法。
曲端雖然是悍將,可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夫,或者純粹的臣子。
這是一個自信且精于計算的軍閥式統帥。
他的行為準則,首先是保存,并擴大自身實力,其次是追求最大化的功業和名聲。
他不會為了空洞的忠義的口號買單,因此,他是不會為了那篇慷慨激昂的太子令旨檄文就頭腦發熱。
他只會為看見的利益下注!
所以他要考察!
考察自己這個太子的成色與價值!
他不在乎自己這個太子,是不是法理上的正統,更不在乎那份廢太子詔。
說的直白點就是,他在乎的是自己這個太子,是一個“優質資產”,還是一個會很快破產,并連累所有投資者的“垃圾資產”!
若自己和同州軍,在與完顏婁室的圍城軍作戰中,迅速潰敗,這就證明,自己和身邊的宗澤、吳革等人能力不足。
若自己直接棄城而逃,那就更證明,自己只會耍嘴皮子,意志薄弱,不堪大用!
那他出兵救援,就是自尋死路!
不僅會損失兵力,還會引來金軍主力的全力報復,救一個必死之人,是愚蠢。
如果自己能頑強堅守,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就是自己和宗澤等人,有驚人的意志力,具備很強的組織能力和防守能力。
其次,證明自己是“硬骨頭”,值得投資。救援自己這個太子,不僅能成功,還能獲得一個強大且欠自己人情的主公。
所以,自己能堅守守多久,就是曲端評判自己價值的一個壓力測試。
自己撐的時間越長,值得他投資的價值就越高,下注的意愿就越強。
還有一點,就是創造最佳的戰術時機。
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必是致命的,而且要確保自身損失最小,戰果最大。
首先,就是消耗敵人!
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那就是讓完顏婁室的精銳圍城軍去和同州守軍互相消耗。
如此,金軍的銳氣會在攻城戰中磨掉。
兵力也會因此而產生傷亡,后勤更是會出現問題,高頻次,幾乎是輪替的不間斷的攻殺,將士們更是會變得疲憊不堪。
如此一來,敵人必將露出破綻。
彼時,全力攻城的完顏婁室,其陣型和注意力,全都會集中在同州城上。
大后方將完全暴露出來。
此時,就是他攻殺的選擇最佳戰機!
一切的核心因素,全都在自己這個太子身上,曲端此舉可謂一石二鳥。
既考察了自己,又能撲殺完顏婁室!
可惜,他性格上的缺陷,被完顏婁室這位天花板級別的頂尖統帥給洞徹利用了。
最終導致功敗垂成!
給曲端的記憶進行編輯注釋后,趙諶又陸續給西軍五路經略使中的一些人如法炮制。
不過京兆府中,那位陜西制置使錢蓋,卻被他忽略了,此人自己入長安,必須除掉!
第七世的準備工作都做完后,趙諶的心不由熱了起來,終于到自己最喜歡的環節了。
心中一動,“萬世書”第六頁的內容緩緩隱去,而后一條條后世點評浮現。
而后,趙諶笑了,驕傲了,精神了!
“諶,沖齡監國,秉性剛烈。同州一役,寧玉碎而不瓦全,以身殉道,天下悲慟。
其存,趙氏有后;其亡,宋室魂斷。然其氣節,開南宋百五十年悲歌抗爭之先聲。”
——《宋史紀事本末·太子諶殉國錄》
“太子諶,聚義同州,傳檄討虜,雖未竟其功,然其以血醒世之志,猶若荊軻擊柱,項羽別姬,剛烈之氣,千載下猶能激蕩人心。”
——《忠義錄·卷三》
“金虜雖強,終不能屈其之志。同州城下,十歲太子以身鑄魂,其所求者,非一身之存亡,乃華夏萬民不屈之心。
此誠霸道之始,仁者之終也。”
——《陔余叢考·論宋太子事》
“上聞太子諶殉國同州,震悼。
下詔曰:侄諶沖年秉節,蹈難守仁,可追謚為:懷烈太子,以旌其忠。
論曰:懷烈以十齡之身,抗暴虜于危城,其志可哀,其節可尚。
然‘懷’之一字,亦見廟堂深意,蓋惜其未正位而歿,亦所以定名分,安社稷也……”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看到趙構給自己的謚號,趙諶冷笑,他自然的明白,這個謚號什么意思。
懷,何為懷?
慈仁短折曰懷,執義揚善曰懷,失位而死曰懷。
這個字,可以說是用意極深了。
這是暗示自己年幼,更關鍵的是定性,并強調自己,仍是太子身份,從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之前的“監國”合法性。
烈,何為烈?
安民有功曰烈,秉德遵業曰烈,戎業有光曰烈,剛正曰烈。
這個字,倒是褒揚,承認了自己抗金戎業,和剛烈殉國的行為。
無非就是事太大,他捂不住。
以此用以安撫主戰派和天下人心罷了。
“哼,”趙諶心底不屑冷哼,“這陰暗的狗東西,心胸也就芝麻那么大點了……”
“算計自己人的時候,倒是上心。”
之后,不再理會陰暗趙構的用意,繼續看起了點評,他不想被這狗東西破壞好心情。
“……”
“太子諶殉國同州,天下震動。其剛烈死節,遂定南宋‘抗金雪恥’為不可易之國是。
飛雖以直道見忤,然舉朝皆懾于懷烈太子遺風,無敢以‘議和’罪忠良者。
故飛雖不得志,卻得終其天年,謚武穆。論曰:懷烈之血,實鑄武穆之盾,庇佑之。”
——《宋史·岳飛傳論》
“只見那太子,立于同州城頭,面對百萬虜騎,面無懼色。言道:孤死,國魂不可滅!滿城軍民聞之,無不泣下,愿效死力。
是日,血染渭水,天地同悲。”
——《大明英烈傳·宋太子遺事》
太夸張了,百萬?“呵……”看到演義傳記的點評,趙諶不由搖頭輕笑。
“評話有云:撼山易,撼太子之霸道難!完顏婁室百戰名將,終不能使十歲稚子折腰。同州鼓聲絕,華夏魂夢生……”
——《說岳全傳·楔子》
“若論大宋第一剛烈人物,非康王,非岳韓,乃十歲殉國之太子諶也。其行事如流星經天,雖瞬息,卻光芒萬丈,照徹千古。”
——《宋末英雄演義·總評》
“嗯?還有武俠小說創作了?”目光下移,趙諶先是一愣,而后恍然道:
“也是,光是出逃汴京,再到西進關中,城破自刎,這些都是武俠小說最好的切入點,那些大師,不借此來寫才是怪事……”
想著,趙諶來了興趣。
想看看自己在武俠小說里,會是怎樣的一個化身。
“那太子一劍在手,竟有宗師氣度。
望著城下鐵騎,對身旁老臣笑道:宗帥,今日讓金狗知曉,我漢家兒郎,骨頭是硬的!
此言一出,城中江湖豪杰聞之,無不扼腕,引為武林百年第一憾事……”
——金大師《神州奇俠錄·同州血章》
“世上最利的不是刀劍,是求死之心。趙諶不過十歲,但他的決心卻比玄鐵更硬,比寒冰更冷。他敗了,但他讓整個天下都記住了一件事:有些東西,比勝負更重要……”
——古大師《英雄無淚·外一章》
“我還是更喜歡古大師的文風……”趙諶咂咂嘴,他喜歡那種滿滿逼格感的文風。
之后,黃大師、溫大師、等眾多武俠大師的小說節選,趙諶都一一看了下來。
不得不說,比起史料文獻,小說就是要精彩,并且吸引人的多。
看完小說與自己有關的節選點評后,目光繼續下移,觀看了起來。
“太子趙諶的決策,是一種極致的象征性抵抗。他通過精心策劃的就義,將自身**毀滅轉化為一個不朽的政治與文化符號,深刻影響了南宋乃至后世民族心理結構。”
——《重估宋代精神:從符號學看歷史》
“在同州的悲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早熟的靈魂如何試圖以一己之力承擔整個文明覆滅的重壓。趙諶的選擇,是意志對命運的終極反抗,其哲學意義遠超一場軍事失敗。”
——《劍橋中**事史·遼夏金元卷》
“這個十歲孩子的死,如同一顆投入歷史靜湖的巨石,漣漪蕩漾至今。
他或許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年輕,也是最決絕的‘國魂’化身。
后世崖山之后無中國之嘆,其精神源頭,正可追溯至同州城頭那抹瘦小的身影。”
——《東洋的悲劇:宋的滅亡》
不論是正史,還是傳記演義小說,全是一片贊揚,趙諶心里爽爽的。
之后,趙諶又看了幾條嚴肅文獻的點評,而后目光繼續下移。
“竟然是后世名人點評?”趙諶沒想到,這次的點評,竟然如此豐富。
他本以為這次之后,慣例是網友點評才對,沒想到竟然出現了很多名人。
這次的后世點評,太豐富了!
當然,從現代文獻可以看出來,現代史學家們的評價,就更為深刻了。
甚至之后的文獻中,字里行間都能看出,對自己獨屬的“向人心行霸道法”的復雜。
想說自己秉性癲狂又覺得不妥。
畢竟自己從逃亡到現在,都很穩重。
說自己穩重,城府深沉,可做出的選擇,又是那么的極端瘋狂。
可以看出得來,正如自己所料,史學家確實在皺眉了,文字里透著一股別扭。
對此,趙諶只是心底一笑。
真正的原因,誰又能誰想到,行霸道于天下人心,是當時為了說服宗澤三人的借口?
只是他也沒想到,這行霸道于天下宋人之心的說辭,對后世竟然有那么大的影響。
不但給南宋立下了政治正確,岳飛也因自己這番話,命運被改寫,得以善終。
“……”
“宋室南渡,獨太子諶北峙同州,十歲而殉社稷。剛烈之氣,千載下猶能激蕩人心!”
——(明)王陽明《傳習錄·補遺》
“同州一炬,諶魂歸蒿里。以童稚之身,行霸王事,雖敗亦足令狐鼠輩羞死。”
——(明)李贄《焚書·讀史札記》
“……”
“考同州之役,太子諶非不能走,乃不愿走。所謂‘舍生取義’,童而踐之矣。”
——(清)曾國藩《求闕齋日記》
“……”
“吾國民族精神之不死,于十齡之烈太子身上見得最真。其價值遠超一座城池。”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趙諶太子是同州城頭的一把火,燒穿了‘積弱’的假象。他告訴我們,國人血性從未冷卻,只在等待點燃之時。”
——魯迅《偽自由書·最天才的烈士》
“……”
“讀宋史至同州一節,唯有一哭。哭其壯烈,更哭我民族沉睡之魂,竟需一孩童,以性命來喚醒!此痛,深入骨髓……”
——《新青年·隨感錄》
“宋室南渡,偏安之局已成,而太子諶獨能以十齡沖齡,于同州作此驚天動地之犧牲,其氣節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此種不屈不撓之精神,正是我輩今日對抗外侮,完成復興所亟需提倡之國魂!”
——《民國二十六年告全**民書》
“讀史至烈太子同州殉國事,令人慨嘆。若當時宋室上下,皆能如太子諶一般,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則歷史必當改寫。可見‘精神’之重要,遠超于物質……”
——《廬山軍官訓練團講話》
“同州之役,太子諶雖敗猶榮。他的死,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所有茍且偷安者的卑微。軍人,當時時以烈太子之精神自勉,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
——《對黃埔師生的訓詞》
“……”
看著近代以后的名人評價,趙諶這才意識到,隨著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的足跡越多,對后世的影響,也就來越多。
不過能看到迅哥兒的贊美,確實美美的。
當然,可不僅僅是自己熟悉的迅哥兒,還有民國時,許許多多的名人。
不過很快,趙諶又發現了不同。
包括民國時期的人物點評,對自己的稱呼,全都是“烈太子”,而非“烈武帝”。
這也就是說,這“烈武帝”的稱號,是現代網友弄的了。
同時他也明白自己的“烈武帝”取自哪了,自己的謚號,懷烈太子了。
果然,網友的第一條點評,對自己的稱呼,就是“烈武大帝”。
“十歲啊!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咱烈武大帝已經開始‘行霸道于天下人心’了?”
——磕歷史比磕CP上頭。
“我的天,以身殉道是讓你這么用的?烈武帝這操作太炸裂了!我直接獻祭我自己,給華夏加個‘不屈’BUFF!”
——霸道總裁祖師爺。
“如果這位烈武帝,成功繼位,這個話題我能聊三天三夜!想象一下這種狠人當皇帝,請容我倒吸一口涼氣……”
——合歡宗第一狼滅。
“誰懂啊,烈武帝這種人設,要是放在晉江,那就是美強慘的天花板!
十歲帝王,容顏未展已注定的悲劇,偏偏性子烈像火,以身殉道的時候該有多決絕!
霸道不是對臣民,是對這該死的命運!嗚嗚嗚媽媽粉心疼死了!”
——今天也在為古人流淚。
“復盤烈武帝同州副本:等級LV10,隊友宗澤(殘血),臨時隊友曲端(豬隊友),對面是滿級BOSS完顏婁室帶大軍。
正常玩法是猥瑣發育,他直接選了【隱藏路線:以身殉道】,解鎖成就:霸道の火種。
獲全服唯一稱號【烈武帝】!
這游戲理解,領先版本一千年!”
——骨灰玩家。
網友的點評,可以說是極其歡樂了。
不過真正讓趙諶在意的是,自己在第六世的所作所為,竟然在歷史上留下這么多痕跡!
這是之前幾世都不曾有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歷史的偏移,越來越大了。
之前歷史的修正下,自己也就是在史書上多了幾筆而已,還僅限于研究宋史的文獻。
可漸漸地,歷史不再隱藏自己,抹除自己的痕跡,而是在融合,合理修正。
“若是有朝一日,我一統天下,那就是真正的改變歷史了……”趙諶心中暗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