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十七分,主控臺右下角彈出一條系統日志:“數據采集延遲記錄:2023-10-14 14:20:38,上交所行情包接收滯后0.8秒。”陳帆盯著那行字,指尖在鍵盤邊緣頓了片刻,隨即調出昨日“聯通”交易全程的時間戳對照表。畫面左側是融券指令發出時刻,右側是對應行情快照的入庫時間,兩者之間的確存在微小偏移。
他沒說話,只將這份日志拖進新建文件夾,命名為“抓取重構需求”。屏幕反光映在他臉上,眼神沉靜。
李陽從副機前抬起頭,耳機還掛在脖子上,編譯窗口剛跑完一輪測試。“剛才我查了代理池狀態,昨天下午有三個IP被臨時封禁,雖然自動切換了備用節點,但中間斷了不到一秒。”
“就是這不到一秒。”陳帆輕聲說,“那一筆千手賣單出現在14:20:41,我們的模型標記晚了0.6秒。差一點,就差一點點。”
張遠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早已涼透。他放下杯子,目光落在終端右上角的網絡拓撲圖上。“現在這套架構太脆弱了。一個主控節點帶六臺采集機,一旦調度中心卡住,整個鏈路全停。得換。”
“換成什么?”李陽問。
“P2P。”張遠敲下回車,打開一張手繪的結構草圖,“每臺機器都當客戶端,也當轉發節點。任務不再靠主控派發,而是廣播出去,誰空閑誰接。就算某臺掉線,其他節點還能維持通信。”
陳帆看著那張草圖,手指輕輕點了點屏幕中央。“如果某個網站加強反爬,只封其中一個節點呢?”
“那就讓它自己跳出來。”李陽忽然開口,眼睛亮了起來,“我們搞個種子機制——每臺服務器啟動時先連固定地址獲取任務列表,然后主動向局域網廣播自己的在線狀態。新節點上線后,自動從活躍節點拉取數據,形成動態網絡。”
“還要加行為擾動。”張遠補充,“現在的請求頻率太規律,容易被識別。我們可以讓每個節點隨機延遲發送,甚至模擬鼠標滑動和頁面停留時間,把指紋攪亂。”
陳帆沉默了幾秒,隨后在文檔里寫下一行指令:“啟動分布式抓取3.0項目,優先級S級。”
實驗室的燈一直沒關。四臺終端同時加載新的協議框架,編譯進度條陸續推進。李陽負責核心算法編寫,張遠搭建本地測試環境,陳帆則重新設計任務分裂邏輯——原始抓取目標被拆解成若干子任務包,加密后通過多播方式分發,任一節點完成即回傳結果,其余節點自動放棄該任務。
“這樣能避免重復采集。”陳帆解釋,“比如我們要拿三大交易所的L2數據,就把這三個市場拆成獨立任務單元,由不同節點并行處理。”
凌晨四點零九分,第一輪模擬測試開始。張遠在本地架設了三個虛擬服務端,分別模擬東方財富、同花順和新浪財經的反爬策略:IP限流、驗證碼攔截、JavaScript挑戰題。新系統啟動后,七臺節點全部注冊入網,心跳信號穩定。
“開始推送任務。”李陽按下執行鍵。
五分鐘后,系統返回第一條成功響應。接著是第二條、第三條……所有節點陸續上傳解析后的行情結構體。主控臺匯總結果顯示:平均響應時間0.9秒,成功率97.1%。
“不錯。”張遠點頭,“比原來快了五倍不止。”
“還不夠。”陳帆指著其中一條失敗記錄,“這個節點在處理JS渲染頁時卡住了,耗時超過三秒才超時退出。”
李陽立刻調出日志。“問題出在Headless瀏覽器模塊加載太重。我們得換個更輕的引擎,或者只提取關鍵DOM路徑,不完整渲染整頁。”
“用無頭模式跑Chromium太占資源。”張遠提議,“不如改成規則預判——先抓網頁源碼,判斷是否包含特定標簽,只有確認需要動態解析時才啟動瀏覽器實例。”
“可以。”李陽迅速修改代碼,“再加上隨機休眠,每次請求間隔設為800毫秒到2.3秒之間的浮動值,再混入一些無效點擊事件,偽裝成真實用戶操作。”
新一輪測試在凌晨四點四十六分重啟。這次,系統不僅成功繞過所有驗證碼攔截,還在北交所的加密接口中完整提取出逐筆成交明細。主控屏跳出統計報表:總請求數三千二百次,失敗十九次,最終成功率99.3%。
“成了。”張遠低聲說。
陳帆沒有立刻回應。他調出網絡流量圖譜,觀察各節點之間的數據流轉情況。七臺設備形成了網狀連接,任意兩點均可直連或中繼轉發,主控機不再承擔唯一調度職能。即使人為切斷其中兩臺,剩余節點仍能在十秒內重建通路。
“心跳檢測也正常。”李陽指著一段日志,“離線節點被自動剔除,任務重新分配給了其他活躍單元。”
“QoS得調一下。”張遠忽然皺眉,“剛才測試時實驗室另外兩臺辦公電腦斷了網,應該是帶寬全被采集任務占滿了。”
“加限速策略。”陳帆下令,“非核心業務流量壓到最低,優先保障行情通道。你去跟校園網管打個招呼,說明我們在做高頻數據實驗,爭取把IP段加進白名單。”
“我已經提交申請了。”張遠打開郵件客戶端,“用了王教授之前批的那個項目名義,附上了設備清單和用途說明。”
“還有壓縮率。”李陽翻看傳輸日志,“原始數據包平均大小是原來的三倍多,雖然速度快了,但網絡壓力也大了。”
“改用增量同步。”陳帆快速輸入幾行命令,“只傳變化字段,不動的部分用哈希校驗跳過。另外,所有節點統一啟用LZ4壓縮,體積至少能壓下去六成。”
李陽立即著手優化。十分鐘后,新一輪測試啟動。這一次,系統在保持99.3%成功率的同時,單次傳輸體積減少62%,局域網負載下降至安全區間。
清晨五點十二分,最終部署流程開啟。陳帆站在主控臺前,手指懸在回車鍵上方。
“準備好了。”李陽摘下耳機,退開一步。
“節點全部在線。”張遠確認著連接狀態,“心跳正常,任務隊列清空,等待初始化指令。”
陳帆按下回車。
屏幕逐行刷新:
[INFO] 加載P2P網絡協議棧……
[INFO] 廣播發現信號,等待節點響應……
[SUCCESS] 接收到7個有效注冊請求
[INFO] 分配初始任務區塊,啟用動態路由表
[SUCCESS] 分布式抓取引擎v3.0啟動
主控臺中央的大屏緩緩展開一張三維節點圖,七個光點在虛擬空間中彼此連線,不斷交換數據流。實時監控顯示,系統正同時從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拉取最新行情,每0.8秒更新一次深度盤口,延遲穩定在毫秒級。
李陽靠在副機旁閉目休息,耳機還掛著未讀消息提示音。張遠往杯中倒最后一口涼茶,目光鎖定在“成功率:99.3%”的綠色標識上。陳帆坐在主位,雙眼微瞇注視著跳動的數據流,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等待第一輪跨市場同步完成。
服務器風扇低鳴,指示燈規律閃爍。新系統已全面接管數據采集任務,靜候下一個信號。
此時,主控臺右上角突然彈出一條摘要信息:“情緒指數監測模塊觸發紅色預警——中小市值個股拋售強度異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