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今年已經六十歲了,不再年輕也不再充滿活力。他的祖父曾經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風水先生,那個時候大清還在,處于清朝末年。
他的祖父因為一些事不得不出逃海外,并在舊金山的華人街有了立足之地——那個時候的華人對神鬼的崇敬遠勝于他們還生活在故土的時候。
因此唐先生的祖父在這里混的如魚得水,靠著陰陽術數獲得了不錯的地位。而后在這里成家立業,娶了一個東南亞裔女人。
他看著眼前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穿著打扮非常得體,站在那里就能看出當家人的氣度。哪怕他黑色外衣里面的衣服是粉色的,也不能折損他身上的威勢。唐先生確信自己這回找對人了。
直到解雨臣遞出自己的名片,唐先生更加確信。
他站起來,做出一個請的手勢。“您坐。”
店鋪空間不大,椅子倒是有兩三張。解雨臣直接坐在其中一張紅色人造棉天鵝絨椅子上,坐在這個位置上不僅剛好正對著唐先生,還能看見他背后的一幅水墨工筆人像掛畫。整體美術風格有點像過年的時候門上貼的門神畫。
掛畫上的人有六只胳膊,最上面兩條手臂和正常人沒有不同,中間一對很短,下面那對要比中間的長點。
人像的衣服明顯做過藝術化處理,完全是古代人物的描繪方式。畫像上面的人臉兇神惡煞,很符合傳統文化里對各種降妖伏魔正神的外貌描繪。
至于這張畫畫的人是不是降妖除魔的神,就不清楚了。
這張掛畫掛在墻上,前面擺著供桌。供桌上燃香,似乎當成了正神供奉。
解雨臣收回目光,詢問面前的老人。“唐先生,我要的東西在哪里?”
解雨臣這人,習慣見面說話先帶三分笑。有時候不是面無表情才能被稱之為面具,笑也可以是。
這三分笑不僅代表他的教養,也代表他有隨時翻臉的底氣。
像他們這樣的人做地下生意,沒有正經生意那些彎彎繞繞。能錢貨兩訖最好,要是不能,解雨臣也能想辦法錢貨兩訖。至于對方拿到錢后有沒有命花,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了。
唐先生笑了笑,臉上雜亂的胡子抖了抖。他沖里面喊了一聲,內容是一個女人的名字。解雨臣這才發現小小的鋪子里還有一個后門。
一個差不多年紀的老婦推開門,唐先生介紹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兩個人結婚很晚,一直沒有孩子,兩個人就這么勉強過活。
唐先生說要,他的夫人便拿著兩個盒子到了前店。
解雨臣挑眉。
九爺收來的東西,除非特別稀奇,不然都是整體整套。解九爺經商,其實不差錢。因此收的東西也燒錢。
這唐老夫人拿兩個盒子出來,難不成這是個殘次品?
唐先生打開其中一個盒子,里面正是解雨臣要的東西。“貴客請看,這東西是家父淘回來的。外國佬不識貨,以為是工業產品。也幸好家父收的及時,才沒有徹底遺落。”
解雨臣聽出他的言外之意,臉上的笑松了一些。“唐老先生放心,事先答應的價格一分不會少。”
老人的意思無非就是要錢。能看出來,這對夫妻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比較拮據。身后也沒有子女,諸多事宜都要靠自己,倒也能理解。
這個世界上能夠用錢解決的事都不是大事,如果不行,那大概率是錢不夠。如果錢給夠了還是不行,那就是供貨商決定出爾反爾了。
唐先生點點頭,唐夫人卻拿著東西下去了,留下了另一個盒子。
“遠道而來即為客,還請讓我多做招待。”
解雨臣不動聲色的看著唐先生。他對這個老人的感觀從見面開始就在不斷下降,其實伙計在和他講這個人的時候,解雨臣就覺得這是個非常難纏的人。這種難纏不是指他的心機有多深,而是指他會惡心人。
干他們這行的,交錢交貨雙方都很干脆。道上默認的規矩,如果一方開始搖擺不定,那么另一方就要做好被毀約的準備。
每年因為這種事發生沖突的盤口并不少,前些天北京一個盤口還出過事。不過那不是解雨臣的地盤,與他沒關系。
哪怕有心理準備,看著這個老人,解雨臣完全沒有生氣的想法。見多了,沒什么好稀奇的。
唐先生看著解雨臣,也有些忐忑。不過解雨臣的面部表情并不像生氣,他又松懈下來。
他讓唐夫人把東西拿下去,不僅是要吊著解雨臣,還想讓唐夫人回到后面后再問問其他買家。
他很清楚解家在國內的地位,但這里是美國。
解家再家大業大,難道還能伸到美國來嗎?
解雨臣并未接話,沉默了幾秒鐘。短短幾秒鐘,已經讓唐先生壓力倍增。
良久,這個年輕人才開始說話。
“不知道唐老先生打算給我個什么驚喜。或者說,招待?”
解雨臣漫不經心的詢問,心里百無聊賴的東想西想。這個時候他已經有點后悔沒接受黑眼鏡的服務了。那家伙當過雇傭兵,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跟外國人打交道。這人還是個通緝犯,屬于是無法無天。
在舊金山不說他有多了解,但帶著他辦事肯定事半功倍。
至少揍人絕對方便。黑眼鏡揍完肯定就跑了,沒什么后顧之憂。
唐先生不清楚解雨臣的真實想法,因此只能硬著頭皮打開剩下的盒子。
那個盒子大概一掌長,三指寬。
打開后,里面的東西讓解雨臣狠狠皺眉。
小小年紀就得當家的解雨臣已經很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但盒子里的東西還是有點驚世駭俗。
那是兩根經過處理的手指,看樣子是食指和中指。但長度遠超正常人應該有的樣子,解雨臣當然認得這種手指。
因為他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
并且因為這個人,牽扯出來一堆這樣的人。
“解先生認識這個東西,對吧。”
唐先生說的是陳述句。
解雨臣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