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并沒有明白,尤其淇縣百姓,心中更添了一份擔憂。
“是種地不用交租,做生意要交?那我賣炊餅也要交更多的錢嗎?”
淇縣如今本就不多的商人更是不滿,“做點小生意本來交的錢就比種田多,限制也多,昭景大帝真是……”
旁邊的人連忙捂住了他的嘴,“閉嘴吧,再說下去不僅要交稅,自己也要交代下去了!”
【先說農業稅本身,我們一般盤點的時候會把人頭稅也算在里面,那是因為安玉姝在淇縣改稅第一項便是將稅種統一。】
【最開始安玉姝是打算按戶征稅,不再按人頭,昭景大帝卻問她為什么不按資產征稅,就是你有多少土地,以此為基礎按比例征稅,直接將人頭稅納入田賦。】
【這標志著我國的稅收“以丁為本”轉向了“以資產為本”,影響了后世數百年,我們現在的稅收改革也是以此為基礎,可謂影響深遠了。】
安盡微微低頭陷入思考,她可能真的只是問一問,畢竟自己的前世可從來沒接觸過過按人頭或戶征稅,但安玉姝既然把自己的疑問聽成了建議,應該是有辦法實行下去。
正在安盡沉思時,安玉姝來到了德陽殿,她并沒有打擾到其他人觀看天幕,只悄悄向武興帝行了禮,在他的示意下坐在了安盡的對面。
安盡一抬頭便看見安玉姝已經就坐,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不得不說,人頭稅的取消確實提升了淇縣人民生孩子的意愿,這一時期的生育率提升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后來昭景大帝登基之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有力提升了戰亂之后的勞動力數量。】
【不過好處很明顯,但如果一個不注意很可能再次被貪官污吏利用,被異化成新的苛稅。】
【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安玉姝很有發言權。】
【據史書記載,安玉姝在改制期間,忙得那叫一個日夜顛倒,焦頭爛額。】
【不過她也應該樂在其中,陷在工作里發了狠忘了情,不知天地為何物了。】
【就連昭景大帝來勸她多休息,別熬壞了身子,她都置之不理,甚至在昭景大帝來第三次的時候直接將人關在了門外。】
【哈哈哈,每次我看到不同的演員在不同的劇里,演出了昭景大帝同樣的迷茫疑惑和委屈,都好想笑。】
安盡:……她現在就委屈地看了她的大姐姐一眼。
安玉姝心虛地摸了摸鼻頭,不敢說話。
武興帝覺得此時此刻自己也應該勸兩句,但看著兩個女兒的互動,默默閉上了嘴。
算了,多少年沒關注過,現在裝什么慈父。
【不得不說,昭景大帝真的很注意養生,但她的身邊人貌似都對此無感,通通在工作里發了狠忘了情。】
【幸虧后來昭景大帝大力發展了醫學,不然依這些人的工作強度非得再早死十年不可。】
【為了這些人,昭景大帝愁得頭都要禿了吧,時不時得讓太醫去看看,后來還衍生出了定期統一體檢,一年兩次,到現在這已經是政府和企業的固定福利了。】
【除了一個人,昭景大帝是真不管他死活。】
【可憐的宋將軍,是吧?哈哈哈】
【別說別說,現在說了以后就沒有這么好笑了!】
【“好笑”,哈哈哈,宋將軍真大冤種!】
剛把柴劈好的宋衡抬頭看向天幕,也不知道這個“冤種宋將軍”是誰?能被后世人這么說,看來是被昭景大帝針對了,他不由得為這位和他同姓的將軍嘆息一聲,看來昭景大帝也不是個心胸開闊之人。
蕭挽瀾看著“將軍”兩個字,看來是和他一樣的武官,公主不喜歡他嗎?
【此外就是推動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將田賦和徭役統稱為農業稅,并統一用銀兩征收,就像我們現在直接交錢一樣,不用再上交糧食和布匹。】
【我們現在交稅已經不用現金了,發工資也不用。】
【對啊,我現在都快對錢沒概念了。】
【沒想到我也有對錢沒概念的一天(狗頭)】
【好想讓昭景大帝她們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啊,她們也沒想到會發展這么快吧。】
安盡:看到了看到了,兩個世界都看到了。
【另一個方面呢?淇縣的商業幾乎沒什么發展吧?】
【頂多就是百姓家里做多了的東西拿出去叫賣,或者一些個體戶賣賣食物和一些手工制品。】
【是的,淇縣經商的氛圍并不濃厚,大多數人還是愿意守著自己的耕地過日子的。】
【那怎么辦?沒人經商,也收不上來稅吧?】
【你忘了這個時候的淇縣最大的商人是誰了?】
【哦,昭景大帝!】
【是的!所以為了推動淇縣的商業發展,昭景大帝一方面加快在淇縣建廠,招錄大量工人,另一方面開放了加盟。】
【原來加盟商從那個時候就出現了!】
【但是都去做生意了沒人種地也不行吧,雖說現在只是一個縣還好一點。】
武興帝也有這個疑惑,所以幾代帝王都實行近乎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若是從商,其三代子孫便連小吏都不得擔任,雖然實行過程中會寬松一些,但整體壓制商人的政策百年來皆是如此。
他倒是好奇安盡該怎么在農商之間平衡。
【當然不會讓所有人都去做生意,而且哪怕這個時候放開限制,亂世之中選擇行商的也不會多。】
【而昭景大帝的加盟要求也很高,首先需要識字。】
【這算什么高要求,還有不認識字的人嗎?】
【你現在識字是因為昭景大帝推廣義務教育,那個時候的底層百姓就算想識字也求學無門。】
義務教育?
又是一個陌生的詞,武興帝揉了揉眉心,天幕強制性讓他們能看懂這些經過簡化的文字,可一些陌生的名詞不了解就是不了解。
他向下一看,他的大臣們都如他一般,就像是剛剛啟蒙的兒童在開始識字的時候就遇到了繁雜的經典著作,費力地汲取著里面的內容,茫然又無措。
武興帝長長地嘆了口氣,他這個女兒到底折騰了多少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