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的放映,老穆心里的懊悔又回來了。
都回來了!
悔不該沒搶走沈良?。?/p>
老穆甚至隱隱有一種預感,痛失沈良這位弟子,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踏馬的!
這成片質量都能拉到課堂一幀一幀的分析了!
沒有任何一個廢鏡頭!
每個鏡頭的構圖、燈光、色彩、表演,都踏馬是上上之選。
各種隱喻,信手拈來。
踏馬的!
有些人一輩子都拍不出的一部電影,只是這小子的第一部長片。
踏馬的!
越想,越踏馬后悔!
跟老穆截然相反的是老何。
從第一秒開始,他臉上的笑容就沒停下來過。
之前,他雖然嘴上支持沈良沖沖金棕櫚,但那只是一種美好的希冀。
哪怕他看過粗剪的樣片,那會他還是這么想的。
半成品和成品的差距,就像是女人妝前和妝后的樣子。
未完成后期時,也就七分左右的樣子。
現在?
9.9分!
那些構圖、燈光、色彩的運用,于他們這些扛攝像機的而言,吸引力不亞于一個頂級大美人半果的站在面前。
此刻。
老何確信,《小偷家族有著沖擊金棕櫚的潛力。
能不能成,那不好說。
但,它已經有了跨入那道門檻的實力。
是實力,不再是潛力!
硬實力達標了。
最后能不能成功跨入那道門檻,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與此同時,像董老板、史東民、趙義軍等不是特別懂鏡頭語言的人,也沒有看迷糊。
那些隱藏在敘事里的鏡頭語言,不止是單純的炫技,也是為了迎合電影節。
那些評委們,喜歡這種調調。
但。
一部合格的電影,不能全是炫技。
炫技只是加分項。
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故事。
是表演。
是音樂。
前半段的溫情和后半段的冰冷,**裸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強烈的對比,令人印象極為深刻。
深愛孩子的‘父親’。
同病相憐的‘母子’。
叛逆的少女。
迷茫的兒子。
嘴硬心軟,偏心的奶奶。
六位主要角色,每一位都塑造的非常立體,尤其是影片后半段龔麗的那段表演。
那種快要溢出屏幕的感染力,讓人拍案叫絕。
又是一個足以納入教學素材的片段!
“爸爸?!?/p>
影片最后,林翔透過車窗,看著追車的林建東,近乎無聲地喊出那句,也是全劇唯一一句‘爸爸’。
啪!
啪!
啪!
片尾音樂響起的一剎那,小小的放映室內,掌聲如潮!
“恭喜?!?/p>
韓三坪一邊鼓掌,一邊道。
“恭喜你完成了一部佳作!”
“謝謝,謝謝師哥的夸獎。”
緊接著,現場的夸獎聲,連綿不絕。
看到如眾星捧月般的沈良,高媛媛眼中異彩連連。
那個男人,真帥。
旋即。
沈良站到熒幕前方,依次對現場的眾人表達了感謝。
“……”
“謝謝大家,沒有你們,就沒有這部電影。”
“再次感謝!”
言罷。
沈良對著眾人鞠了一躬。
這次小小的試映,沒有什么問答。
又不是什么大規模的首映,現場的人,誰不知道影片表達的是什么,是怎么拍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樣?
都門清!
很快。
眾人移步中影附近的一家酒樓。
前往酒店的途中,坐在虎頭奔后排的董老板和麾下得力干將趙義軍聊起了剛剛的試映。
“小軍,你覺得《小偷家族怎么樣?”
“很出色?!?/p>
趙義軍有一說一道:“老板,這部電影或許真有沖擊金棕櫚的可能?!?/p>
“你這么看好?”
董老板微微驚訝,別看他嘴上說著如何如何看好沈良,實際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投資沈良,一方面是那座短片金棕櫚,另外一方面是看重他背后的那些老師們。
“嗯?!?/p>
趙義軍一本正經的分析道。
“他的題材很討喜,現實主義題材一直是電影節最喜愛的類型?!?/p>
“但現實題材想要拍好,其實不容易?!?/p>
“單純的展現苦難,單純的說教、批判,或許可以因為zz原因入圍,但拿大獎的幾率,很低?!?/p>
“沈良的這部電影,最難得的是不做作。”
“不做作?”
“對。”
趙義軍舉了個例子。
“老板,您應該沒去過虹鎮老街吧?”
“沒有,怎么?”
“那里其實比電影里更臟、更亂、更差,但在影片里,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
鏡頭里出現的場景雖然破,雖然亂,但卻不臟。
另外,《小偷家族沒有旁白,這也是迥異于很多文藝片的地方。
這說明導演并沒有灌輸某種觀念給觀眾,就像那些主觀鏡頭一樣,觀眾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怎么想的,跟導演無關?!?/p>
“還有……”
董老板一邊聽著趙義軍的分析,一邊摩挲著無名指上的戒指。
半晌。
他作出決定。
“小軍,你多留意一下今年戛納電影節的動向,評委名單出了,第一時間通知我。”
“好。”
趙義軍跟了董老板多年,自然知道老板這句話的意思。
近些年來,為了對抗好萊塢,歐洲三大電影節越來越重視亞洲電影人。
不論是競賽單元,還是評審團成員,都能頻頻見到亞洲電影人的身影。
顯然。
老板是準備有計劃的公關。
對于老板的人脈,趙義軍毫不懷疑。
港圈、京圈,幾乎平躺。
稍微弱一點的也就是寶島電影圈。
不過。
假如真有寶島電影人成為今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審,老板也可以借助人脈進行公關。
前提是老板愿不愿意。
以及值不值得!
趙義軍負責給出專業建議,評價值不值得,愿不愿意,那是老板的事。
另一邊。
韓三坪的座駕上也進行著一場相似的討論。
中影雖然在歐洲沒什么影響力,但在華語圈,只要想來大陸上桌吃飯,誰敢不給面子?
“東民,賈章軻的《任逍遙今年是不是也準備報戛納?”
“是的?!?/p>
“那部電影你看過沒有?”
“沒有,不過,我聽說過一點,從我得到的消息來看,《任逍遙去戛納應該不是奔著拿獎去的。”
“為了賣片?”
“對?!?/p>
史東民如實道:“戛納的影響力畢竟更大一些,如果賈章軻是為了拿獎,他應該會送柏林,畢竟,柏林的zz屬性更濃一點,獲獎的幾率更大。”
“好,我知道了?!?/p>
韓三坪吩咐道:“你多關注戛納那邊的消息,有什么動靜,及時匯報?!?/p>
“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