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 老爺爺點點頭,說道,“我們這思鄉鎮的人,都實在,你要是有啥難處,盡管開口。” 林風聽著這話,心里暖烘烘的,仿佛回到了自己老家,長輩們也是這樣叮囑他。
聊著聊著,老奶奶突然想起什么,起身從里屋拿出一個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幾塊手工做的月餅。“林風啊,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了,這是我自己做的月餅,你嘗嘗,是咱們老底子的味道。” 林風拿起一塊,咬下一口,豆沙餡的香甜在嘴里散開,那味道和小時候媽媽做的月餅一模一樣。一瞬間,他仿佛看到了小時候中秋夜,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吃著月餅,看著月亮的場景。
“奶奶,您做的月餅太好吃了,和我媽媽做的味道一樣。” 林風的聲音有些哽咽。老奶奶拍了拍他的手,溫柔地說:“好孩子,想媽媽了就給家里打個電話,要是中秋回不去,就來奶奶家過,咱們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林風用力點點頭,眼眶濕潤了。
中秋那天,林風果然沒有回城里。傍晚時分,他提著水果來到老奶奶家,院子里已經擺好了桌子,上面放著月餅、花生、瓜子,還有老爺爺特意燉的雞湯。月亮慢慢升了起來,圓圓的,像一個大玉盤掛在天上。老爺爺、老奶奶和林風圍坐在桌子旁,一邊吃著東西,一邊聊著天。
“林風啊,你老家在哪里啊?” 老爺爺問道。林風說起了自己的老家,那個早已拆遷的小村莊,說起了小時候在田埂上奔跑、在小河里摸魚的日子。老爺爺和老奶奶靜靜地聽著,時不時點頭,仿佛也跟著林風回到了那個小村莊。
“其實啊,每個人心里都有個‘思鄉鎮’。” 老爺爺放下手里的茶杯,說道,“不管走多遠,心里最惦記的,還是小時候待過的地方,還有家里的親人。” 林風深有感觸,他覺得思鄉鎮就像自己的第二個故鄉,這里的人和事,都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中秋過后,林風的調研工作進入了關鍵階段。他需要深入了解思鄉鎮的農業發展情況,于是跟著村民們一起下田勞作。清晨,天還沒亮,林風就跟著老爺爺來到稻田里。露水打濕了他的褲腳,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他學著老爺爺的樣子,彎腰插秧,不一會兒就累得腰酸背痛。
“小伙子,慢點來,別著急。” 老爺爺笑著說,“我們農民種地,靠的就是耐心和力氣。” 林風點點頭,繼續努力。雖然很累,但他覺得很充實。看著自己插好的秧苗,在田里整齊地排列著,他仿佛看到了秋天豐收的景象。
休息的時候,林風坐在田埂上,和老爺爺聊天。老爺爺說起了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那時候思鄉鎮還很貧窮,大家靠天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后來,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村民們的生活才慢慢好起來。“現在好了,路修通了,游客也多了,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老爺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林風聽著老爺爺的話,心里很有感觸。他覺得思鄉鎮的發展變化,正是中國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這次調研工作,為思鄉鎮的鄉村旅游開發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思鄉鎮,讓思鄉鎮的村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天下午,林風調研結束后,沿著思鄉河散步。走到一座古橋前,他停下了腳步。這座古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橋身由石頭砌成,上面刻著精美的花紋。林風走上橋,撫摸著橋上的石頭,感受著歷史的滄桑。
突然,他看到橋邊有一個小女孩,正蹲在地上哭。林風連忙走過去,問道:“小朋友,你怎么了?為什么哭啊?” 小女孩抬起頭,眼里滿是淚水,說道:“我找不到媽媽了。” 林風溫柔地說:“別害怕,哥哥幫你找媽媽好不好?你知道媽媽的名字嗎?” 小女孩點點頭,說出了媽媽的名字。
林風帶著小女孩,沿著思鄉河慢慢尋找。他一邊走,一邊打聽,終于在一家雜貨店找到了小女孩的媽媽。小女孩的媽媽看到女兒,激動得抱住她,不停地向林風道謝。林風笑著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
看著母女倆離去的背影,林風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有一次,他在公園里和媽媽走散了,也是一位好心的叔叔幫他找到了媽媽。那時候,他覺得那位叔叔就像超人一樣。現在,他也成為了幫助別人的人,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回到旅館,林風拿出筆記本,把今天的經歷和感受都寫了下來。他覺得在思鄉鎮的每一天,都充滿了驚喜和感動。這里的人們善良、熱情,這里的風景美麗、迷人,這里的一切都讓他難以忘懷。而那份思鄉之情,也在不知不覺中,和對思鄉鎮的熱愛融合在了一起。
第五章 鄉愁深處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風在思鄉鎮的調研工作即將結束。他心里既期待又不舍,期待著能回到城里和父母團聚,又不舍得離開這個充滿溫暖和回憶的小鎮。
這天,林風來到了思鄉鎮的小學。他之前聽說這里的孩子們學習條件不是很好,所以特意買了一些書籍和文具,想送給孩子們。走進校園,他看到孩子們正在操場上玩耍,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像盛開的花朵一樣。
林風把書籍和文具分給孩子們,孩子們高興得歡呼起來。一個小男孩拿著一本書,跑到林風面前,問道:“叔叔,你是從城里來的嗎?城里是什么樣子的啊?” 林風笑著說:“城里有很多高樓大廈,有很多汽車和火車,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不過,城里也沒有咱們思鄉鎮這么美的風景,這么善良的人們。”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道:“叔叔,我長大了也要去城里看看,然后回來建設咱們思鄉鎮,讓思鄉鎮變得更美好。” 林風聽了,心里很欣慰。他覺得這些孩子們就是思鄉鎮的未來,他們有著美好的夢想和堅定的信念,一定會讓思鄉鎮的明天更加輝煌。
從小學出來,林風來到了思鄉河邊的一棵大榕樹下。這棵大榕樹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枝繁葉茂,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林風坐在樹下的石凳上,看著河面上的波光粼粼,心里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自己剛來到思鄉鎮的時候,對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心里充滿了迷茫和不安。而現在,他已經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這里的每一個人,每一寸土地,都讓他感到親切和溫暖。
突然,一陣熟悉的歌聲傳來。林風抬頭一看,原來是幾個村民在河邊唱歌,唱的是思鄉鎮的民謠。那歌聲悠揚、婉轉,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林風跟著歌聲輕輕哼唱起來,眼眶再一次濕潤了。
他拿出手機,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爸,媽,我再過幾天就回去了。”“好啊,兒子,我們都盼著你回來呢。” 媽媽的聲音里充滿了期待。“媽,我在思鄉鎮遇到了很多好人,這里的風景也很美,等我回去了,給你們講講這里的故事,以后有機會,咱們一起來這里看看。”“好啊,我們都聽你的。”
掛了電話,林風站起身,沿著河邊慢慢走著。他知道,無論他走多遠,思鄉鎮都會成為他心里最珍貴的回憶。這里的人們,這里的風景,這里的一切,都將永遠留在他的心里。
調研工作結束的前一天,思鄉鎮的村民們為林風舉辦了一場歡送會。大家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還表演了精彩的節目。老爺爺和老奶奶也來了,老奶奶拉著林風的手,依依不舍地說:“林風啊,以后有空一定要常回來看看,我們都惦記著你。”
林風點點頭,說道:“爺爺奶奶,我一定會回來的,這里就是我的家。”
歡送會結束后,林風回到旅館,收拾好行李。他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思鄉鎮,心里充滿了不舍。他想起了初到思鄉鎮時的迷茫,想起了和村民們一起勞作的快樂,想起了中秋夜和老爺爺、老奶奶一起賞月的溫馨,想起了幫助小女孩找到媽媽的成就感…… 這些回憶,都將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第二天一早,林風提著行李,準備離開思鄉鎮。村民們都來送他,老爺爺和老奶奶還給他準備了很多土特產,有自己種的蔬菜,有手工做的臘肉,還有老奶奶親手做的月餅。
“林風啊,路上小心,到了城里給我們報個平安。” 老爺爺說道。“林風啊,記得常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都等著你回來。” 老奶奶說道。
林風點點頭,眼里含著淚水,說道:“謝謝大家,我會想你們的,我一定會回來的。”
汽車緩緩開動,林風坐在車里,看著窗外的村民們漸漸遠去,心里充滿了不舍。他知道,這次離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他會把在思鄉鎮的經歷和感悟帶回城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也會常回來看看,看看這里的人們,看看這里的風景,看看他心中的第二個故鄉。
汽車駛離了思鄉鎮,可林風的心,卻永遠留在了這里。他知道,無論他走到哪里,思鄉鎮都會是他心里最溫暖的港灣,這里的鄉愁,也將永遠陪伴著他,激勵著他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情感。
林風回到城里已有半年,可思鄉鎮的一切仍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辦公桌上壓著那張在思鄉山頂拍下的全景照,相框邊緣被他摩挲得有些發亮;抽屜里藏著老奶奶送的土布手帕,每次摸到那粗糙卻溫暖的布料,仿佛還能聞到陽光與皂角的味道。
這天午休,他正對著電腦修改項目方案,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來電顯示是 “思鄉鎮王叔”—— 那是旅館老板,當初林風離開時,兩人互留了聯系方式。他連忙接起電話,王叔爽朗的聲音從聽筒里傳來:“林風啊,還記得我不?告訴你個好消息,咱們鎮的鄉村旅游規劃批下來啦!大伙都惦記著你,想請你回來幫幫忙,你看方便不?”
林風的心猛地一跳,手里的筆 “啪” 地掉在桌上。他想起離開時對村民們說的 “我一定會回來”,想起那些在稻田里插過的秧、古橋上聽過的風、中秋夜吃過的月餅。“王叔,我當然方便!” 他幾乎是脫口而出,“我這就向公司申請,盡快回去!”
掛了電話,林風再也無心工作。他翻出壓在文件堆下的調研筆記,泛黃的紙頁上記滿了村民的建議:“望鄉山步道可以加些休息亭”“思鄉河沿岸能種些垂柳”“古村落的老房子得好好修,別讓它塌了”…… 每一條后面都畫著小小的對勾,那是他當時暗下決心要實現的承諾。
一周后,林風再次踏上了前往思鄉鎮的路。汽車駛進主街時,他一眼就看到了變化:街口立起了木質牌坊,上面刻著 “思鄉鎮” 三個燙金大字,兩旁掛著紅燈籠;曾經坑洼的路面鋪成了青石板,幾個孩子踩著滑板車呼嘯而過,留下一串笑聲。
“林風!這里!” 王叔早已在牌坊下等候,身邊還站著老爺爺和老奶奶。老奶奶拉著他的手,上下打量著:“瘦了點,是不是城里工作太累?快跟我回家,我給你燉了雞湯。” 老爺爺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
當晚,村民們又聚到了一起,還是在老奶奶家的四合院。院子里擺了兩桌菜,燉雞湯、炒臘肉、涼拌野菜,都是林風熟悉的味道。大家圍著他問個不停,“城里的地鐵是不是比汽車快?”“聽說高樓里能看到云彩,是真的嗎?”“咱們的旅游項目啥時候能開工?” 林風一一回答,看著滿院熟悉的笑臉,心里滿是踏實。
席間,村支書拿出一份規劃圖,鋪在桌上:“林風,你是專業的,這圖你幫著看看,哪里需要改。” 林風湊過去,指著圖上的古村落區域:“這里的老房子得保留原貌,咱們可以把部分民居改成民宿,讓游客體驗老底子的生活;望鄉山的步道要修得緩一點,方便老人和小孩走,再在山頂建個觀景臺,能看到更遠的風景。”
村民們聽得頻頻點頭,王叔一拍大腿:“就按林風說的來!咱們明天就分工,年輕人去清理步道,老人在家做些手工,等游客來了能賣些錢。” 林風看著大家干勁十足的樣子,心里涌起一股熱流 —— 他知道,自己這次回來,不僅是為了兌現承諾,更是為了守護這份讓他牽掛的鄉愁。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林風就跟著村民們上了望鄉山。山路比他上次來的時候好走了些,村民們提前清理了雜草,還墊了些碎石。他扛著鐵鍬走在隊伍里,身邊的小伙子們說說笑笑,時不時有人遞來一瓶水:“林風哥,累了就歇會兒,咱們不急。”
爬到半山腰時,林風看到幾個老人坐在石頭上休息,手里還拿著竹編。“張奶奶,您怎么也來了?” 他走過去問道。張奶奶笑著舉起手里的竹籃:“我編些籃子、簸箕,等游客來了能賣,也給咱們鎮添點特色。” 林風看著那精致的竹編,想起小時候奶奶也會編這些,他蹲下身:“張奶奶,我跟您學學唄?”
張奶奶教得耐心,林風學得認真。雖然手指被竹條磨得發紅,但當他編出一個小小的竹筐時,心里滿是成就感。“不錯不錯,有天賦!” 張奶奶夸贊道,周圍的人也跟著笑起來。林風看著手里的竹筐,突然覺得,這些手工制品里藏著的,不僅是手藝,更是一代代人對家鄉的熱愛。
中午休息時,大家坐在田埂上吃午飯。林風拿出從城里帶來的面包,卻被王嬸塞了一個菜團子:“吃這個,比面包頂餓。” 菜團子是用玉米面做的,里面包著青菜和肉末,咬一口滿是香味。他一邊吃,一邊和身邊的大叔聊天,大叔說:“咱們鎮以前窮,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好了,有了旅游項目,孩子們說不定就能回來了。”
林風心里一動,他想起調研時遇到的一個叫小石頭的男孩,當時小石頭說 “長大了要去城里,再回來建設思鄉鎮”。他問大叔:“小石頭現在怎么樣了?” 大叔笑著說:“那孩子出息了,在城里上初中,放假就回來幫家里干活,還說要給咱們鎮設計標志呢。”
下午,林風跟著村民們去修古村落的老房子。老房子的木門已經有些腐朽,瓦片也掉了不少。他和木匠李師傅一起換木門,李師傅一邊刨木頭,一邊說:“這房子有幾十年了,我小時候就在這兒玩,可不能讓它塌了。” 林風看著李師傅專注的神情,想起自己老家的老房子,要是當年能好好保護,是不是也能像這樣,留住更多回憶?
干活的時候,林風發現墻角有一株蒲公英,白色的絨毛在風中輕輕搖晃。他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的院子里,經常追著蒲公英跑,把絨毛吹得漫天都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蒲公英挖出來,種到了院子門口的空地上:“讓它在這里好好長,以后游客來了,也能看看咱們這兒的花草。”
夕陽西下時,老房子的木門換好了,瓦片也重新鋪過,看起來精神了不少。林風站在門口,看著夕陽灑在斑駁的墻面上,心里滿是欣慰。他拿出手機,給父母打了個電話:“爸,媽,我在思鄉鎮挺好的,這里的房子修好了,特別漂亮,等你們有空,我帶你們來看看。” 電話那頭,父母的聲音滿是欣慰:“好啊,我們等著。”
日子一天天過去,思鄉鎮的變化越來越大。望鄉山的步道修好了,兩旁種上了桃樹;思鄉河沿岸栽了垂柳,還建了幾個釣魚臺;古村落的老房子改成了民宿,門口掛著紅燈籠,窗戶上貼著窗花;村民們的手工作品擺在了村口的小店里,竹編、土布、剪紙,琳瑯滿目。
這天,是思鄉鎮鄉村旅游項目開業的日子。一大早,鎮里就熱鬧起來,紅燈籠掛滿了主街,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林風穿著村民們送的土布衣裳,忙著招呼游客。有游客問他:“這里為什么叫思鄉鎮啊?” 林風笑著說:“因為每個人來到這里,都會想起自己的家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著鄉愁。”
游客們跟著林風逛古村落,看老房子,聽村民們講過去的故事;去望鄉山爬山,在山頂的觀景臺看風景,吹著山風聊天;到思鄉河邊釣魚,看著垂柳在風中搖曳,感受著鄉村的寧靜。有個阿姨說:“這里太舒服了,比城里安靜,空氣也好,下次我要帶家人來。”
中午,游客們在民宿里吃飯,吃的都是村民們自己種的蔬菜、養的雞鴨,還有手工做的饅頭、面條。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紛紛夸贊:“這才是家鄉的味道!” 林風看著大家開心的樣子,心里滿是自豪 —— 他知道,這些味道里藏著的,是思鄉鎮的溫暖,也是每個人心里的鄉愁。
下午,小石頭回來了,他真的給思鄉鎮設計了標志:一個由山、水、老房子組成的圖案,下面寫著 “思鄉鎮 —— 你的鄉愁棲息地”。小石頭把標志貼在村口的牌坊上,興奮地說:“林風哥,你看,這是我設計的,以后大家看到這個標志,就知道是咱們思鄉鎮了!” 林風摸了摸小石頭的頭:“設計得真好,以后咱們鎮會越來越有名的。”
傍晚,游客們漸漸散去,村民們聚到了思鄉河邊的大榕樹下。有人提議:“林風,你給咱們唱首歌吧,就唱你上次在山頂哼的那個。” 林風有些不好意思,但看著大家期待的眼神,還是點了點頭。他清了清嗓子,唱起了那首在思鄉鎮學會的民謠:“思鄉鎮,思鄉愁,山清水秀繞心頭;老房子,舊時候,夢里常回家門口……”
歌聲在河邊回蕩,村民們跟著輕輕哼唱,有的人眼里泛起了淚光。林風看著身邊的人們,看著遠處的青山、近處的河水,突然明白,鄉愁不是對過去的懷念,而是對家的眷戀,對根的堅守。思鄉鎮不僅是他的第二個故鄉,更是所有心懷鄉愁的人的棲息地。
夜深了,林風站在老奶奶家的院子里,看著天上的月亮。月亮圓圓的,和去年中秋夜的一樣亮。他想起了初到思鄉鎮的迷茫,想起了和村民們一起勞作的快樂,想起了項目開業時的熱鬧。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會離開這里了 —— 這里有他牽掛的人,有他熱愛的土地,有他永遠的鄉愁。
他拿出手機,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思鄉鎮的夜景照,配文:“此心安處是吾鄉,思鄉鎮,我回來了,再也不走了。” 不一會兒,評論區就熱鬧起來,有同事問他:“真的不回城里了嗎?” 他回復:“回,只是我的家,現在在這里了。”
月光灑在院子里,照亮了墻角的蒲公英,白色的絨毛在風中輕輕搖晃,像是在為他祝福。林風知道,未來的日子里,他會和村民們一起,把思鄉鎮建設得更好,讓更多人在這里找到自己的鄉愁,讓這份鄉土間的溫暖,永遠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