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會在山西晉城這個陌生的城市拐出一道意想不到的彎。彼時,他剛結束一段失敗的創業,帶著僅剩的行李箱和滿心疲憊,坐上了從北京開往晉城的綠皮火車。窗外的風景從繁華都市的高樓大廈,逐漸變成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間,偶爾能看到散落的窯洞和成片的核桃林,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一股黃土與煤炭混合的獨特氣息。
火車緩緩駛入晉城站,站臺上人流不算密集,大多是背著行囊的當地人,操著一口帶著晉語腔調的普通話,熱情地招呼著彼此。林風跟著人流走出車站,抬眼望去,遠處的玨山若隱若現,山頂還殘留著些許未化的積雪,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銀光。他拿出手機,想要搜索提前預訂的民宿,卻發現信號斷斷續續,屏幕上只跳出幾個模糊的地址。
“小伙子,要去哪啊?” 一個清脆的女聲在身后響起。林風回頭,看到一個穿著藍色粗布上衣、扎著馬尾辮的女生,手里提著一個竹籃,籃子里裝著幾顆紅彤彤的山楂。女生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眼睛像晉城秋日的天空一樣清澈,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
“我找‘老窯民宿’,你知道怎么走嗎?” 林風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將手機屏幕遞給女生看。
女生接過手機,手指在屏幕上滑動了幾下,眉頭微微蹙起:“這地方在山里,導航不太準。我家就在那附近,我帶你過去吧。”
林風有些猶豫,畢竟兩人素不相識,但看著女生真誠的眼神,他還是點了點頭:“那就麻煩你了,我叫林風。”
“我叫阿謠。” 女生笑了笑,轉身朝著車站外的一條小路走去,“跟我來,走山路能近點。”
跟著阿謠走在山間小路上,林風才真正感受到晉城的山野之美。小路兩旁是茂密的松柏,偶爾能看到幾株掛滿紅燈籠似的柿子樹,風一吹,葉子沙沙作響,像是在訴說著什么。阿謠走得很輕快,腳步踏在落葉上,發出 “咯吱咯吱” 的聲音,她時不時會停下來,指著路邊的植物,給林風介紹:“這是連翹,春天開黃花,能入藥;那是山茱萸,果實能補腎……”
林風聽得入了迷,原本疲憊的心情漸漸放松下來。他看著阿謠的背影,藍色的粗布上衣在林間穿梭,像一只自由的小鳥,他忽然覺得,這次來晉城,或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走了大約一個小時,前方出現了幾間窯洞,窯洞的墻壁是黃土色的,屋頂鋪著茅草,門口掛著紅燈籠,看起來很有鄉土氣息。阿謠指著最東邊的一間窯洞說:“那就是老窯民宿,老板是王大爺,人很好。”
林風感激地看著阿謠:“謝謝你,阿謠。要不是你,我還不知道要找多久呢。”
“不用謝,我們晉城人都很熱情的。” 阿謠笑了笑,提起竹籃,“我家就在隔壁,要是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就喊我。” 說完,她轉身朝著隔壁的窯洞走去。
林風看著阿謠的背影消失在窯洞門口,才提著行李箱走進老窯民宿。民宿里很干凈,擺放著一些老舊的家具,墻上掛著晉城的風景照。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從里屋走出來,看到林風,笑著說:“你就是預訂房間的小林吧?快進來坐,外面冷。”
林風點了點頭,跟著王大爺走進里屋。里屋生著煤爐,很暖和,王大爺給林風倒了一杯熱水:“一路辛苦了,先喝點熱水暖暖身子。”
林風接過水杯,喝了一口,一股暖流從喉嚨流到心里。他看著王大爺慈祥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親切感。他忽然覺得,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自己似乎找到了一絲歸屬感。
接下來的幾天,林風每天都會在晉城的大街小巷轉悠。他去了皇城相府,看著那座氣勢恢宏的古堡,感受著古代官宦人家的威嚴與氣派;他去了王莽嶺,站在山頂,俯瞰著連綿起伏的群山,云霧繚繞間,仿佛置身于仙境;他還去了司徒小鎮,體驗了晉城的民俗文化,吃了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高平十大碗、晉城炒涼粉、陽城肉罐肉等,每一道菜都讓他回味無窮。
每天晚上回到民宿,林風都會和王大爺聊天。王大爺是土生土長的晉城人,知道很多晉城的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從王大爺的口中,林風了解到,晉城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春秋時期屬于晉國,戰國時期屬于韓國,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晉城還有很多神秘的傳說,比如玨山的 “玨山吐月”、王莽嶺的 “王莽趕劉秀” 等,每一個傳說都充滿了奇幻色彩。
這天晚上,林風從外面回來,剛走到民宿門口,就看到阿謠坐在門口的石凳上,手里拿著一個竹籃,不知道在擺弄著什么。林風走過去,笑著說:“阿謠,這么晚了還沒睡啊?”
阿謠抬起頭,看到林風,臉上露出一絲驚訝,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剛回來啊,我在整理東西。”
林風的目光落在阿謠手里的竹籃上,竹籃看起來很老舊,竹條已經有些發黑,但編織得很精致,籃子的邊緣還刻著一些奇怪的花紋,像是某種符號。林風好奇地問:“這個竹籃看起來很特別,是你家的傳家寶嗎?”
阿謠的眼神閃爍了一下,將竹籃往身后藏了藏,輕聲說:“就是一個普通的竹籃,沒什么特別的。”
林風看出了阿謠的不對勁,但也沒有追問,只是笑了笑:“時間不早了,你也早點休息吧。”
“嗯,你也早點休息。” 阿謠點了點頭,起身朝著自己家的窯洞走去。
林風看著阿謠的背影,心里充滿了疑惑。他總覺得那個竹籃不簡單,阿謠的反應也很奇怪,像是在隱瞞著什么。他回到民宿,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海里一直浮現著那個竹籃和阿謠奇怪的眼神。
第二天早上,林風起得很早,他想去問問阿謠關于竹籃的事情。他走到阿謠家的窯洞門口,看到窯洞的門虛掩著,里面沒有動靜。林風猶豫了一下,輕輕推開門,走了進去。
窯洞里很簡陋,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個柜子,墻上掛著一些曬干的草藥。阿謠不在窯洞里,桌子上放著那個神秘的竹籃,竹籃的蓋子打開著,里面放著一些泛黃的紙張和一個小小的銅盒。
林風好奇地走過去,拿起一張泛黃的紙張,上面寫著一些古老的文字,他看不懂,但能感覺到這些文字很古老,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他又拿起那個小小的銅盒,銅盒的表面刻著和竹籃邊緣一樣的花紋,盒子上有一個小小的鎖孔,看起來是一個密碼鎖。
就在林風想要仔細研究銅盒的時候,身后傳來了阿謠的聲音:“你在干什么?”
林風嚇了一跳,趕緊放下銅盒和紙張,轉過身,看到阿謠站在門口,臉色很不好看。林風有些尷尬地說:“對不起,阿謠,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很好奇這個竹籃……”
“誰讓你進我家的?誰讓你碰我的東西的?” 阿謠的情緒很激動,眼睛里含著淚水,“這些東西對我很重要,你不能碰!”
林風看著阿謠激動的樣子,心里很愧疚:“對不起,阿謠,我知道錯了,我不該隨便進你家,不該碰你的東西。你別生氣了,好嗎?”
阿謠深吸了一口氣,擦了擦眼睛,輕聲說:“算了,你也不是故意的。只是這些東西是我爺爺留下來的,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不想讓別人隨便碰。”
“你爺爺?” 林風好奇地問,“你爺爺是做什么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什么啊?”
阿謠沉默了一會兒,緩緩地說:“我爺爺是一個老中醫,也是一個守墓人。這些東西是他留下來的,里面記載著一個秘密,一個關于晉城寶藏的秘密。”
“晉城寶藏?” 林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真的有寶藏嗎?”
阿謠點了點頭,眼神變得嚴肅起來:“我爺爺說,在晉城的某個地方,藏著一批古代的寶藏,是當年李自成起義時留下的。這批寶藏不僅有金銀珠寶,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我爺爺的任務就是守護這批寶藏,不讓它落入壞人的手中。”
林風聽得入了迷,他沒想到,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小城,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個巨大的秘密。他看著阿謠,認真地說:“阿謠,如果你需要幫忙,我可以幫你。我雖然沒什么本事,但我愿意和你一起守護這個秘密,找到這批寶藏。”
阿謠看著林風真誠的眼神,心里很感動。她猶豫了一會兒,點了點頭:“好,林風,我相信你。不過,尋找寶藏的過程會很危險,你真的愿意和我一起嗎?”
“我愿意。” 林風堅定地說,“不管有多危險,我都會陪在你身邊。”
從那天起,林風就和阿謠一起,開始了尋找晉城寶藏的旅程。他們首先從阿謠爺爺留下的那些泛黃的紙張入手,那些紙張上的古老文字很難辨認,阿謠只能認出其中的一部分,是關于晉城的一些地理信息和歷史事件。
林風提議,去晉城的圖書館和博物館看看,或許能找到一些關于這些古老文字的資料。阿謠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于是兩人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去了晉城市圖書館。
晉城市圖書館很大,藏書很豐富。林風在古籍區找了很久,終于找到了一本關于晉城古代文字的書籍。根據這本書的記載,阿謠爺爺留下的那些古老文字,是晉城特有的一種古文字,叫做 “晉城篆”,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種文字,后來逐漸失傳了。
有了這本書的幫助,阿謠和林風開始一點點地解讀那些泛黃的紙張。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終于解讀出了一部分內容。這些紙張上記載著,寶藏藏在晉城的一座山里,這座山叫做 “藏寶山”,藏寶山的具體位置在晉城的西南部,靠近王莽嶺的地方。
此外,紙張上還記載著,要找到寶藏,需要先找到三個線索,這三個線索分別藏在晉城的三個地方:皇城相府、玨山和司徒小鎮。只有找到這三個線索,才能確定藏寶山的具體位置,打開寶藏的大門。
“太好了,我們終于有線索了!” 林風興奮地說,“我們明天就去皇城相府,尋找第一個線索。”
阿謠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嗯,我們明天就去。不過,我們要小心一點,我爺爺說,除了我們,還有其他人在尋找這批寶藏,他們都是壞人,為了得到寶藏,不擇手段。”
林風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我知道了,我們會小心的。”
第二天早上,林風和阿謠早早地就出發了,前往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居,是一座集官宅、民居、祠堂、書院、防御工事于一體的古堡式建筑群。
兩人走進皇城相府,沿著石板路慢慢前行。相府里游客很多,熙熙攘攘的,很是熱鬧。阿謠和林風一邊欣賞著相府的建筑,一邊尋找著線索。根據紙張上的記載,第一個線索藏在相府的 “御書樓” 里。
御書樓是皇城相府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樓里珍藏著康熙皇帝御賜給陳廷敬的匾額和書法作品。阿謠和林風走進御書樓,里面很安靜,游客們都在靜靜地欣賞著康熙皇帝的書法作品。
兩人在御書樓里仔細地尋找著線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忽然,阿謠的目光落在了一塊匾額上,匾額上寫著 “午亭山村” 四個大字,是康熙皇帝御筆親書。阿謠發現,匾額的右下角有一個小小的凹槽,凹槽里似乎藏著什么東西。
阿謠示意林風過來,小聲說:“林風,你看,這個凹槽里好像有東西。”
林風走過去,仔細一看,果然發現凹槽里藏著一個小小的木盒。他小心翼翼地將木盒取出來,木盒很小,只有手掌大小,表面刻著和竹籃、銅盒一樣的花紋。
“這一定就是第一個線索了!” 林風興奮地說,“我們快打開看看。”
阿謠點了點頭,接過木盒,仔細地觀察著。木盒上沒有鎖孔,只有一個小小的按鈕。阿謠輕輕按了一下按鈕,木盒 “咔噠” 一聲打開了,里面放著一張小小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一行字:“玨山吐月時,寶在月中藏。”
“玨山吐月?” 林風皺起了眉頭,“這是什么意思啊?”
阿謠想了想,說:“玨山吐月是晉城的八大景之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月亮會從玨山的兩個山峰之間升起,看起來就像是月亮從玨山里吐出來一樣,非常美麗。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第二個線索藏在玨山,而且只有在玨山吐月的時候才能找到。”
“那我們只能等到中秋節前后才能去玨山找第二個線索了?” 林風有些失望地說。
阿謠點了點頭:“嗯,不過還有幾個月才到中秋節,我們可以先去司徒小鎮看看,說不定能找到一些關于第三個線索的信息。”
林風覺得阿謠說得有道理,于是兩人離開了皇城相府,前往司徒小鎮。
司徒小鎮是一個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小鎮,里面有很多仿古建筑,還有各種民俗表演和特色小吃。阿謠和林風走進司徒小鎮,看到里面熱鬧非凡,游客們都在開心地游玩。
兩人在小鎮里轉了很久,根據紙張上的記載,第三個線索藏在小鎮的 “老戲臺” 里。老戲臺是司徒小鎮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戲臺的建筑風格很古老,雕梁畫棟,很是精美。
兩人走進老戲臺,里面空無一人,只有戲臺的墻壁上掛著一些老舊的戲服和道具。阿謠和林風在戲臺上仔細地尋找著線索,忽然,林風發現戲臺的地板上有一塊松動的木板。他蹲下身,輕輕掀開木板,下面是一個小小的地窖,地窖里放著一個小小的陶罐。
林風將陶罐取出來,打開蓋子,里面放著一張泛黃的地圖,地圖上畫著晉城的地形地貌,還有一些標記。阿謠接過地圖,仔細地看了看,說:“這張地圖應該就是第三個線索了,上面標記的地方,可能就是藏寶山的大致位置。不過,要確定具體位置,還需要結合前兩個線索。”
林風點了點頭,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寶藏,但他們已經離寶藏越來越近了。
第四章 危機四伏
接下來的幾個月,林風和阿謠一邊等待著中秋節的到來,一邊繼續研究那張泛黃的地圖和阿謠爺爺留下的其他資料。他們發現,地圖上標記的藏寶山附近,有很多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和竹籃、銅盒、木盒上的花紋很相似,他們猜測,這些符號可能是打開寶藏大門的密碼。
在等待的日子里,林風也沒有閑著,他在晉城找了一份臨時的工作,在一家旅游公司做導游,這樣不僅可以賺錢養活自己,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晉城的歷史文化和地理風貌,為尋找寶藏做準備。
阿謠則每天都會去山里采草藥,然后拿到鎮上的藥店里去賣,賺一些生活費。她還會利用空閑時間,向村里的老人們打聽關于藏寶山和寶藏的傳說,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日子一天天過去,中秋節很快就到了。這天晚上,月亮格外圓,格外亮。林風和阿謠早早地就來到了玨山,等待著玨山吐月的美景。
大約在晚上八點左右,月亮開始從玨山的兩個山峰之間升起,銀白色的月光灑在玨山上,整個玨山都籠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圍中。阿謠興奮地說:“林風,你看,玨山吐月開始了!我們快去找第二個線索。”
兩人沿著玨山的山路慢慢前行,根據紙張上的記載,第二個線索藏在玨山的 “月亮洞” 里。月亮洞是玨山的一個天然溶洞,因為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月光會透過溶洞的頂部照進洞里,洞內會出現一個圓圓的光斑,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月亮,所以叫做月亮洞。
兩人走進月亮洞,洞內很黑暗,只有月光透過頂部的縫隙照進來,形成一個圓圓的光斑,落在洞中央的一塊石頭上。阿謠和林風走到石頭旁邊,發現石頭上刻著一些文字,這些文字和阿謠爺爺留下的紙張上的文字一樣,是 “晉城篆”。
阿謠拿出之前找到的那本關于晉城古代文字的書籍,對照著上面的內容,一點點地解讀著石頭上的文字。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阿謠終于解讀出了文字的內容:“藏寶山,在王莽嶺之南,有一石門,以三符開之,符在相府、玨山、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