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國、張宏斌等人低著頭,不敢與徐有為對視。
徐有為盯著蔡愛國:“愛國同志,在強行平墳之前,你們有沒有做過深入的民意調查?有沒有進行過充分的政策宣傳?有沒有考慮過老百姓的情感?”
蔡愛國支支吾吾:“徐書記,由于艾市長要求限期完成試點,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工作做得不深不細,基層在執行過程中又走了樣。”
徐有為語氣嚴厲:“我知道,你們有壓力,有考核。
但是,什么樣的政績觀才是正確的?是報表上那幾個冷冰冰的數字,還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支持?
如果一項工作,搞得天怒人怨,哪怕指標完成得再漂亮,也不是政績,是敗績!是隱患!”
接下來,徐有為面向干部群眾,朗聲道:“我來談幾條意見。
一是殯葬改革必須堅持法治原則、尊重民意,重新調研,制定科學、人性化、合法規的方案,堅決杜絕‘一刀切’和強制命令!海河縣必須立即無條件暫停強行平墳運動!
二是由紀委介入,對在此次事件中作風粗暴、濫用職權、嚴肅損害群眾利益的干部嚴肅查處……”
徐有為一口氣說了五點意見,然后說:“殯葬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方法一定要對頭!
必須堅持宣傳引導、教育示范為主,要充分尊重歷史文化和群眾感情,絕不能再搞這種簡單粗暴、激化矛盾的‘運動式’執法。
河南周口平墳事件給我們的教訓,還不深刻嗎?”
接下來,徐有為要去下一站。
當蔡愛國、張宏斌等縣領導要求陪同時,被徐有為堅決拒絕:“你們不用陪了!我和志遠隨便走走看看,這樣才能看到最真實的情況。”
徐有為離開時,群眾自發鼓掌。
有群眾喊話:“徐書記,你是我們的好書記!”
吳志遠感觸很深,老百姓很淳樸,只要是真心實意為他們做一些事,他們會記在心里。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干部的功過是非,群眾看得最清,感受最深。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干一輩子秘書,如果有一天,他走上領導崗位,甚至成為主政一方的主官,他也要像徐有為那樣,努力做一個讓群眾發自內心鼓掌的干部。
上車后,徐有為說:“志遠,平墳運動是艾昆同志大力推行的,今天被我叫停,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接下來的市委常委會,必有一場硬仗。”
吳志遠謹慎分析:“徐書記,艾市長在龍城根基很深,而且,他曾是省長秘書。
今天這件事,雖然您在道理和民心上占了主動,但也要防止艾市長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比如,可能會質疑您未經常委會討論就擅自否定既定政策,或者將責任完全推給基層執行走樣,回避政策本身的方向性問題。”
“志遠,你說得對。所以,我們接下來的動作要快、要準。
你回去后,把今天的現場情況,特別是群眾反映的逼出人命、株連式處罰、經濟負擔加重等問題,形成一份詳實、客觀、有充分證據的報告。
同時,研究國家和省里關于殯葬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做到有理有據。
我們要爭取大多數常委的支持,特別是那些對平墳運動一直有保留意見的同志。”
“徐書記,我會盡快準備好材料。”
徐有為意味深長地說:“龍城的發展,需要的是凝聚人心,而不是制造矛盾;
需要的是法治和理性,而不是運動和蠻干。”
徐有為頓了頓,忽然問:“志遠,剛才所見所聞,你怎么看?”
吳志遠謹慎回答:“徐書記,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再好的初衷如果被歪嘴和尚念錯了經,也會變成擾民害民的惡政。
海河縣的殯葬改革之所以引發強烈反彈,問題就出在執行過程中嚴重脫離群眾,忽視了傳統情感,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層層加碼,甚至摻雜了特權思想和權力任性。
這不僅達不到改革目的,反而在制造新的矛盾,透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徐有為點頭道:“志遠,你說到根子上了。移風易俗,需要的是春風化雨,而不是狂風暴雨。
靠行政命令,靠挖掘機,平不掉千百年的傳統,只能平地起怨氣,平掉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儒家講‘養之’‘教之’。
我們有些干部,就是太心急了,太迷信權力的強制力了!”
車子駛向前方。
吳志遠試探著問:“徐書記,接下來去哪里?要不,中午就去我父親的水產養殖場用餐?
我讓媽媽做幾道農家土菜。媽媽廚藝挺好的。
前些年,村里有紅白喜事,都請我媽掌廚。
這幾年,她主要在水產養殖場,以場為家。”
徐有為似乎有些心動:“志遠,你家在哪個鎮?距離這里有多遠?”
吳志遠說:“龍橋鎮。就是張萬林龍橋煤礦所在的鎮。距離這里也就二十幾公里。”
徐有為看看時間,說道:“也行,聽你的。先去你爸爸水產養殖場,下午,我們再去別的地方看看。
不過,你暫時不要透露我的真實身份,就說我是你朋友,因為場里不僅有你父母親,還有其他人。”
吳志遠心中大喜,連忙應道:“好的,徐書記,我明白。
我就說您在省城工作,這次來龍城考察項目。我到時候叫您徐老板。”
徐有為點頭認可:“嗯,就這樣。”
吳志遠當即撥打媽媽電話。
得知兒子中午帶朋友吃飯,媽媽很高興。
車子行駛在鄉間公路上。
吳志遠從車后窗中注意到,后面有車跟隨。
他提醒徐有為:“徐書記,后面有輛車,一直跟著,看樣子像是縣里的車。”
徐有為淡淡地說:“意料之中。我們不讓他們陪同,他們心里沒底,怕我們看到更多不好的方面。他們想跟,就隨他們吧。”
車到水產養殖場,跟蹤的車輛不見了。
水產養殖場是鎮里在荒灘、濕地上改造的,有一千多畝,是吳志遠父親吳大貴和朋友韓根發合伙承包的。
韓根發是大股東,擁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吳大貴則擁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水面中央,有一個一百多畝的湖心島。
湖心島之前是一個小山坡,地勢較高,四周蓄水淹沒后,就成了坐落在水面中央的小島。
從湖岸到湖心島沒有路,來回都要坐船。
吳大貴開著機動船來了。
船頭還站著一個女孩——韓根發的女兒韓婷婷。
韓婷婷和吳志遠妹妹吳可欣同齡,二十二歲,吳可欣讀大四,她讀的是專科,已經參加工作,是龍橋鎮衛生院護士。
韓婷婷和吳可欣從小就是吳志遠的跟屁蟲。
韓婷婷長大后,對吳志遠心生愛慕,然而,在吳志遠眼里,韓婷婷和吳可欣一樣,都是她的妹妹。
吳志遠和蘇桃紅談戀愛的消息官宣后,韓婷婷傷心了好一陣子。
雖然是初夏,但今天溫度達到三十度。
韓婷婷穿著緊身牛仔褲、粉色短袖T恤衫,白色運動鞋。
她身材高挑,凹凸有致,明眸皓齒,雖沒有蘇桃紅的嫵媚,卻清純、干凈、充滿青春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