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劉備回復關羽的話,許攸暗暗松了口氣。
只要劉備肯給機會,許攸就自信能謀得晉升。
在如今這個**的朝廷下,想走正常的察舉入仕艱難無比。
即便通過買官的方式入了仕,如不能交錢續費,也最多在仕途待一年。
如今的朝廷,自上到下,瘋狂斂財。
竭澤而漁的方式,只會讓朝廷越來越衰敗,這也是許攸會參與王芬廢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倒不是許攸有多么高尚的信仰,而是基于士人的立場而言,許攸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朝廷,才能更好的維系屬于士人的利益。
朝廷衰敗,勢必會導致天下大亂。
天下大亂,士人代代積累的家業也會被摧毀。
亂世之中,眾生平等。
即便是累世三公之家,也會在戰禍中消亡。
若不想消亡,就必須圖變。
至于這個變,是助力劉宏改革吏治,還是實施廢立換個皇帝,亦或者破而后立重開一局,不同的士人有不同的追求。
許攸追求的,是換個皇帝。
此番來尋劉備,許攸心底還有更深的算計。
合肥侯姓劉,劉備也姓劉。
對許攸這群想要換個皇帝的士人而言,擁立合肥侯為帝與擁立劉備為帝,沒有本質的區別。
唯一的區別在于:合肥侯是個小孩,注定會淪為士人手中的傀儡;而劉備年近三十、文韜武略,絕不會甘心去當士人的傀儡。
但如此一來,劉備又比合肥侯多了個優勢,那就是:當無法用廢立手段廢劉宏時,亦可用軍爭的方式廢劉宏,就如舊日光武帝劉秀鄗城稱帝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一般。
不過在這之前,許攸還需要確認劉備是否真有光武帝的才略,能否讓大漢破而后立重開一局。
這深層次的算計,許攸并未表現出來。
在沒能確認劉備的本事前,許攸只會是劉備帳下一個來自于漢中五斗米道的謀士郭攸之。
許攸的加入,讓劉備對汝南的具體情況又了解了幾分。
汝南郡雖然是僅次于南陽郡的天下第二郡,但豪強勢力根深蒂固,且又各自修建了大量的塢堡,如同國中之國一般。
既不服從朝廷的征調,又不向朝廷繳納賦稅,反而還不斷的去兼并入了朝廷戶籍的庶民田宅。
兼之朝廷賣官鬻爵,派來的官吏也從不去想如何平衡朝廷、豪強、庶民之間的關系,反而還與豪強勾結,變本加厲的壓榨庶民。
以至于汝南郡的黃巾起起伏伏,愈演愈烈。
豫州牧黃琬雖然公正嚴明,但汝南郡已經爛到根了,不是光靠黃琬一個人的公正嚴明就能挽救的。
“若依子遠之意,我當如何?”
聽完許攸對汝南郡現狀艱難的描繪,劉備并未被嚇唬住,轉而問及解決方案。
會發現問題不算本事,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是本事。
察覺到劉備嘴角對汝南豪強的那絲不屑,許攸也膽大了幾分,道:“本朝自光武以來,朝廷就一直在推行度田令,以此來抑制豪強兼并;然而自桓帝起,度田令就幾乎名存實亡了,這也是汝南豪強會空前壯大的重要原因。”
見劉備面不改色,許攸又繼續道:“以我之見,征討葛陂黃巾,宜緩不宜速。可借葛陂黃巾之力,削弱汝南豪強的勢力。待雙方勢弱之后,右校尉再強勢入局,一面向豪強索要錢糧田宅,一面對黃巾施以懷柔之策。如此,則汝南可定矣!”
這是要我養寇自重啊!
劉備目光灼灼,洞悉了許攸之計的核心。
若不能削弱汝南豪強的勢力,即便今日平了葛陂黃巾,來日活不下去的汝南庶民又會再度打著葛陂黃巾旗號卷土重來。
起起伏伏,反叛不止。
即便庶民死傷無數,豪強也能夜夜笙歌。
朝廷威望受損,劉備名聲受損,最終只有豪強得了利。
“素聞汝南豪強,幾乎都與袁氏有關,子遠如此獻策,就不怕得罪袁氏嗎?”劉備對許攸的計策不置可否,話鋒轉到了袁氏與汝南豪強之間的關系。
許攸坦然而笑:“我既非袁氏門生,又非袁氏故吏,何須在意汝南豪強與袁氏之間的關系?更何況,漢中郭攸之獻的策,跟我南陽許攸又有什么關系?”
劉備啞然失笑,這許攸倒是個人精啊!
只要登陸“漢中郭攸之”這個小號,袁氏的惱恨就不會牽累到“南陽許攸”這個大號。
一旁的關羽卻是聽得不樂意:“你雖無事了,但大哥卻要被怨恨。如此獻策,是要讓大哥也步王芬后塵嗎?你是何居心?”
“二弟,休得無禮!”劉備止住了關羽對許攸的質問,溫潤不改:“葛陂黃巾雖然勢大,但終究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庶民。汝南豪強若肯出力,也不會讓葛陂黃巾演變至今日聲勢。”
“一個個的結塢堡自守,不外乎是想讓朝廷的兵馬沖在最前。等朝廷平亂之后,他們好再去撿漏,或是兼并土地,或是強抓奴農。壞名聲都讓朝廷擔了,好處都讓他們拿了,世間又豈能有這般道理?”
許攸心頭一喜:劉備果非凡人也!
想要擊碎腐朽,就必須有直面腐朽的勇氣,若事事只會躲在后方,想干大事又惜身,再好的謀略也無濟于事。
許攸本就是膽大妄為之人,為了成大事敢參與王芬廢立之事,心中最佩服的就是敢干大事又不惜命的,雖與劉備只是初逢,但也被劉備的膽氣所震服。
躬身一拜,許攸的語氣也多了幾分敬重:“嘗聞右校尉先在安喜縣鞭打張讓義子張豐,后在洛陽暴揍大將軍屬將吳匡,膽氣之大,州郡聞名,今日一見,方知傳言非虛。”
爽朗的笑聲響起,劉備的目光亦是堅定:“我乃西園軍右校尉,一群仗勢欺人慣了的汝南豪強,我又豈會懼怕?至于汝南袁氏,雖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但也只能逞威于盛世。”
朝代會消亡,世家同樣會消亡。
就如那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般,號稱最強世家的袁氏卻連官渡都撐不過去,也正應了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