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刺史王芬最近很煩躁。
三月初,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
但王芬不在其列!
原本王芬還對“廢劉宏而立合肥侯為帝”的計劃有所遲疑,自得知劉宏有意另委親信牧治冀州后,王芬再也坐不住了。
說好的改刺史為州牧,我這刺史為何不能直接變州牧?
莫非是疑我之故?
自古以來,君疑臣則臣必死。
不想坐以待斃的王芬,不再遲疑,一面給曹操、陶丘洪、華歆等名士去信,一面連結豪杰陰養死士。
督郵張豐前腳剛沙汰了“不合格”的長吏,王芬后腳就將這群被朝廷卸磨殺驢的長吏請到了鄴城,并厚禮相待。
為朝廷討賊,卻被朝廷無情拋棄,落難之時反被冀州刺史兼天下名士禮遇。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
這群被請到鄴城的長吏皆是毫不猶豫的加入了王芬麾下,甘愿為王芬效死。
在這期間,王芬也聽聞了安喜縣尉劉備怒鞭督郵的事跡,這令王芬倍感興趣。
一個小小的長吏,竟然敢當街怒鞭督郵,且這個督郵還是中常侍張讓的義子!
正常而言:就算劉備瞧不起張豐,也應該會顧忌張豐的義父張讓。
劉備的膽氣,讓王芬不由想到了曹操。
昔日出任洛陽北部尉的的曹操,不僅在洛陽設五色棒懲治犯禁者,還將宦官蹇碩的叔父杖斃!
劉備的膽氣不亞于曹操!
鄴城有好事者更是將劉備與曹操并稱,曰:南有曹操,北有劉備,若天下官吏皆如此二人一般不畏權貴,社稷之幸,士民之幸。
劉備人還沒到鄴城,名聲就已經在鄴城傳開。
在這個紛擾的亂世,大部分士民都將禍根指向了十常侍,且認為是十常侍欺君罔上,才導致天下動亂。
只要是去找十常侍的麻煩,好事者都要幫幫場子。
得知劉備抵達鄴城,王芬心情也舒坦不少,急派人去請劉備赴宴。
欲行廢立之事,光靠陳逸、襄楷、周旌、許攸這般長于文墨的士人是萬難成功的,王芬對此心知肚明。
劉宏若要北巡,內有羽林郎、羽林騎、南軍衛士,外有北軍五校、虎賁便衣,正需劉備這般驍勇善戰的猛士相助!
自入城后,劉備行蹤就一直被州府掌控,請帖很快就送到了劉備手中。
“大哥,小心有詐!”關羽頓生警惕。
冀州刺史宴請一介白身,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無妨!”劉備不以為意:“我一介白身,王刺史若有意害我,不必如此麻煩。今日就請諸賢弟共享刺史府的美酒美食。”
張飛一聽有美酒美食,瞬間瞪圓了雙眼:“大哥,赴刺史的宴,俺也能去?”
“當然!”劉備語氣肯定:“我兄弟四人,有福同享,既有美酒美食,豈能不與諸賢弟共享?”
張飛大喜,這三日策馬狂奔,雖然過足了風馳電掣的癮,但在吃食上依舊是難以下咽的面餅。
今日有刺史設宴款待,又豈能錯過!
簡單洗漱一番后,劉備便帶著關張趙三人來到刺史府赴宴。
原本王芬只宴請劉備一人,但見關張趙三人皆是熊虎之士,王芬心下更喜,遂又再增設三席以示拉攏之意。
酒過三巡,王芬言語試探:“玄德為朝廷討賊,本應受到朝廷的嘉賞,不曾想反遭奸人迫害,王某甚感不平。不知玄德今后,有何打算?”
劉備暗暗鄙夷: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你一個刺史,會為我一介白身感到不平?
思緒翻轉間,劉備影帝附體,忿忿不平:“我自征討黃巾以來,大小數十戰,以我的功勞封個騎都尉也綽綽有余,只因無錢賄賂宦官就被任命為小小的安喜縣尉,還連累故人為我受累!”
“我在任三年,與民秋毫無犯,本想著能憑政績升遷,不曾想竟落個被沙汰的下場,那督郵張豐,竟還大言不慚的向我索要賄賂,若非左右相勸,我必手刃此賊!”
一番怒斥下,劉備嘴唇也不斷顫抖,瞥了一眼王芬的反應,劉備又繼續表演:“我此番南下,只想進京求個公道。”
劉備影帝級的表演,從肢體語言到表情管理再到言語藝術,無不精妙絕倫,毫無破綻。
王芬絲毫未能察覺劉備的偽裝,心中暗自得意:這等武夫,拼死拼活才掙得個縣尉之職,如今一紙詔書便被革去,豈能不怨?只需略施手段,定能叫他心甘情愿為我效力。
于是繼續鼓動道:“玄德此言差矣!洛陽乃閹宦奸佞盤踞之地,哪有什么公道可求?去了那里,只怕非但討不回公道,反要惹上牢獄之災。”
劉備恰到好處地一愣,隨即又作忿忿不平狀:“我就不信這世間沒有公道!”
王芬聞言哈哈大笑:“玄德真乃性情中人!只是當此亂世,禮崩樂壞,縱有公道,亦不在洛陽。”
劉備故作驚異,順勢追問:“公道不在洛陽,卻在何處?”
見劉備“入彀”,王芬整了整衣冠,肅然而道:“有術士襄楷夜觀天象,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將族滅矣!王某不才,愿為天下人除之。玄德若欲討個公道,不如留在鄴城與王某共謀大事如何?”
臥槽!?
劉備心頭忍不住一聲國罵。
共謀大事?
你王芬能謀什么大事?
這是想邀請我行廢立之事?
雖然劉備也認為皇帝無德、英雄當為民除害,但劉備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如李二般的東半球話事人,而不是架空皇帝然后接手一個爛攤子。
伊尹、霍光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二人要承受的壓力是:干得好,得死;干不好,也得死。
劉備還沒迂腐到犧牲我全族、幸福皇帝家。
但王芬的話也讓劉備嗅到了機遇,替毌丘毅募兵雖然能立功,但功勞遠不如檢舉王芬欲行廢立之事。
似王芬這等人,被術士一忽悠就頭腦發熱的去謀廢一個在位二十年的皇帝,不是蠢就是壞。
檢舉王芬,劉備毫無道德壓力。
眼中適時流露出向往之色,劉備也鄭重的整了整衣冠,向王芬深深一揖:“我亦久慕王公威名。王公既有此志,我又豈敢不從?愿為王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