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亦曾習天文陰陽之術。據我觀之,確有黃門、常侍即將族滅的天象,然而天象之變不在今年,應在明年。”見王芬對術士之論深信不疑,劉備改變了戰術。
“哦?”王芬沒想到劉備也懂天文陰陽之術,驚訝問道:“玄德何以篤定,天象之變,應在明年?”
“天機不可泄露!自古以來,天機變化都自有其運轉規律,倘若人力介入太過,反會令天機不穩,繼而使天機混沌難辨。”劉備故作神秘:“雖然具體緣由不能明說,但我可以通過陰陽之法推算出與王公此番謀劃有關的人。”
見劉備說得煞有介事,王芬心下更驚,問道:“既如此,玄德不妨推測一番?”
隨即,在王芬驚訝的目光下,劉備以手指蘸水,在桌面寫下了許攸、周旌、陶丘洪、華歆、曹操五人姓名。
“這怎么可能!”王芬駭然而起,滿臉的難以置信。
不論是許攸還是周旌,都是秘密來的鄴城,平日里也不拋頭露面。
王芬給曹操、陶丘洪、華歆去信,亦是私下所為。
王芬想不明白,為何劉備能準確道出五人姓名!
難道,劉備當真也懂天文陰陽之術?
劉備自然是不懂天文陰陽之術的,但劉備有穿越者先知先覺之能,更勝于天文陰陽之術。
見王芬被唬住,劉備又道:“王公雖然不懼一死,但死亦有別。若因輕信術士之論愚蠢而死,豈不是惹人嗤笑?”
王芬沉默。
眼前的劉備讓王芬愈發的看不懂了。
王芬不怕死,但怕死后名聲受損。
對王芬而言,名聲更重于生命。
若真如劉備所言,今后豈不是被人評為:志大才疏徒增笑料?
王芬抬頭看向劉備:“玄德當真是去洛陽求公道的?”
劉備尷尬一笑:“信口胡謅之言,王公莫要當真。”
王芬頓感無語。
承認得倒是挺坦直。
王芬又問:“若王某猜得沒錯,玄德今日信口胡謅,是想自王某處騙幾副甲胄吧?”
誒?!
變聰明了?
劉備驚訝。
看懂了劉備的眼神,王芬不由氣悶:“莫非在玄德眼中,王某愚蠢好騙?”
劉備口稱非也,但眼神卻告訴王芬:我就是這么想的。
努力平復內心的躁火,王芬又問出了另一個疑惑:“玄德的初衷既然是來騙王某的,為何不得了好處直接離開?”
劉備坦然直言:“我原本只想騙一副魚鱗甲,然后入洛陽揭發王公的陰謀;沒想到王公出手闊綽,竟然一次性相贈四副魚鱗甲。我于心不忍,故而相勸。我還是太仁義了!”
王芬被劉備的實話驚得一口氣沒接上來,忍不住連連咳嗽。
不僅要騙我的魚鱗甲,還要揭發我?
這是仁義?
“玄德,你可真是,性情中人。”王芬看向劉備的眼神頗為復雜。
若說劉備兇狠吧,劉備在這勸王芬慎思;若說劉備仁義吧,劉備初衷就是來騙王芬的。
良久。
王芬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肅容再問道:“玄德今后有何打算?是否要留在鄴城當武猛從事?”
劉備亦是收起了散漫,斂容而道:“那得看王公,是信我,還是信襄楷了。若是信我,王公今后莫要再提誅殺閹宦之事,我留在鄴城當武猛從事;若信襄楷,我會前往徐州助毌丘毅募兵,求得拜謁大將軍的機會,今后若與王公刀兵相向,還請王公休怪我不念贈甲之情。”
王芬面露猶豫:“王某雖然相信玄德所言,但眼下箭在弦上已非王某能止。眾人舍棄性命來助王某,王某又豈能說棄就棄?”
劉備嘆了口氣,起身道:“既如此,我只能向王公辭行了。”
“且慢!”王芬急忙起身,道:“王某雖然不能輕棄所謀,但可讓玄德以冀州武猛從事的身份將兵入洛陽,以兵屬大將軍。以玄德的武勇和智略,定會受大將軍器重。”
年初時,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向何進進言:“《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鎮四方。”
何進遂入朝請示劉宏,劉宏便詔令何進大發四方兵,講武平樂觀下。
不論是年初時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為從事將兵入洛陽,還是毌丘毅去丹陽募兵,都是在響應這個詔令。
這些具體的細節,劉備不太清楚,但王芬卻是心知肚明,故而在得知劉備要去尋毌丘毅時,王芬就有了讓劉備將兵入洛陽的想法。
雖然王芬相信劉備的天文陰陽之術,但王芬的謀劃都到了后期,一大堆人舍棄性命跟著王芬謀富貴,這個時候王芬若是退出,頃刻間就能身敗名裂。
王芬一向重視名聲勝過生命,是不愿意接受這個結果的。
權衡利弊之下,王芬決定助劉備一臂之力,既然劉備有意拜謁何進,王芬就讓劉備效仿張遼將兵入洛陽,以此為晉身之資。
劉備不由心緒翻涌:這人情欠大了!
本來只想欺負下王芬這個老實人騙幾副甲胄,沒想到王芬是送了四副魚鱗甲后,還要助劉備將兵入洛陽,以兵屬何進!
比起四副魚鱗甲,后者不亞于直接托舉劉備!
不論今后局勢如何演變,劉備“大將軍屬將”的身份,可以讓劉備獲得更大的政治聲望!
“我欺騙王公在前,王公何以如此待我?”劉備臉色愈發的凝重。
“我宴請玄德的初衷,亦只是想利用玄德,不曾想玄德仁義,告知王某天象變數。王某心中有愧啊!”王芬嘆了口氣,隨后又斂容向劉備躬身一拜,又道:“倘若王某誅宦失敗,還請玄德念社稷不易,伺機誅殺閹宦,如此,王某心愿足矣!”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備也沒了再拒絕的理由。
雖然當冀州武猛從事可能會因為王芬謀劃廢立之事而受到影響,但若能趁此機會入京為將,對劉備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
“如此,就依王公之言。”劉備拱手:“我本為中山靖王之后、孝景閣下玄孫,亦不愿看到閹宦禍國殃民,若有機會,我必會取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