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會上的生死狙擊,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徹底壓碎了在學院內部尋求安穩的幻想。暗影議會的觸手能如此輕易地滲透進核心區域,意味著江美御院本身也不再是絕對的安全港。危機感迫使紅粉佳人與傅沉舟的同盟必須擁有一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隱蔽且堅固的基地。
“風暴角”荒島,這個他們曾浴血奮戰、全殲“獵犬”小隊的地方,因其天然的惡劣環境、復雜的磁場干擾以及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不二之選。
這一次,沈天佑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他不再僅僅是“金主”或“跟班”,而是展現出了驚人的商業魄力與戰略眼光。
“學院和各大勢力盯著的,是我們手里最尖端、最核心的成果。”沈天佑在臨時會議上侃侃而談,眼神銳利,“但任何技術都有其衍生品和低端應用。我們可以把‘自適應護盾發生器’的簡化版——只保留基礎物理防御和微弱能量偏轉的‘民用安全手環’,以及‘瞬發能量干擾器’的閹割版——僅能干擾非致命性電子設備的‘信號屏蔽鈕扣’,推向市場。”
蘇蔓殊微微蹙眉:“這些技術流出,會不會有風險?”
“風險可控。”沈天佑自信地分析,“核心技術我們牢牢掌握,推出的只是皮毛,甚至故意設置了幾代技術代差。但對于全球的富豪、政要、乃至某些特殊行業來說,這已經是劃時代的保命裝備。我們可以通過沈家控制的離岸公司和多層代理網絡進行銷售,資金流向絕對隱蔽。”
他的動作快得驚人。憑借沈家龐大的商業機器和全球渠道,短短數周,“守護者”系列民用安全手環和“靜默”系列信號屏蔽鈕扣,便以令人咋舌的天價,在上流社會的圈子里悄然流行起來,成為了身份和安全的象征。海量的、干凈的資金,如同洶涌的暗流,通過復雜的金融操作,源源不斷地匯入沈天佑為此項目專門設立的基金。
資金到位,荒島的建設以驚人的速度展開。沈天佑沒有大張旗鼓,而是動用了沈家旗下最核心、最隱秘的工程團隊,所有成員都簽署了最嚴苛的保密協議。建筑材料、精密儀器、能源核心……一切物資都通過偽裝成垃圾運輸船或地質勘探船的方式,在夜色掩護下送達“風暴角”。
實驗室的主體沒有選擇在地表,而是依托于島上那個他們曾戰斗過的山洞,向下、向山體內部縱深挖掘、加固。運用了部分從“破曉之光”裝備反向研究出的復合材料技術,結合秦妤優化后的能量符文,整個地下基地的墻壁不僅堅不可摧,更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探測。
基地的能源核心,采用了小型化的、基于“星靈能量”理論的聚變反應堆,由蘇蔓殊和秦妤親自調試,能量供應穩定而充沛。
而防御系統,則是新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
傅沉舟負責主導外圍警戒。他將從“破曉之光”和暗影議會裝備中汲取的探測技術,與姜月漓的精神感應能力結合,設計出了一套“多層次靈覺監控網絡”。無數個紐扣大小的、偽裝成巖石或植被的傳感器被布置在島嶼沿岸和關鍵路徑。它們不僅能捕捉物理移動、能量波動,更能感知到帶有惡意的“精神意圖”,一旦有未經授權的生命體靠近并懷有敵意,系統會立刻分級報警。
秦妤則負責基地本體的防御。她在基地入口、通風管道、能源中樞等關鍵節點,布置了改進型的“疊層偏轉裝甲”與強化能量護盾的組合。更厲害的是,她借鑒了“空間穩定器”的原理,在基地最核心的區域(如主實驗室、數據中心)設置了“局部空間鎖”,除非得到特定能量密鑰,否則任何形式的空間傳送或穿透都將被強行阻斷。
姜月漓也沒閑著,她將自己的“相位同步器”與整個基地的監控和防御系統連接,使其具備了初步的“電子戰”和“心理戰”能力。一旦有入侵者突破外圍,她可以發動針對性的精神干擾,或者釋放虛假信息,迷惑敵人。
整個荒島,在沈天佑資金的驅動和眾人技術的整合下,正迅速變成一個固若金湯、科技與超自然力量完美結合的“堡壘”。
站在初步建成的地下基地主控室內,看著屏幕上顯示的島嶼全息模型以及各項系統的運行數據,沈天佑長長舒了口氣,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成就感。他終于找到了自己在這個非凡團隊中的準確定位——不僅僅是后勤官,更是戰略資源的整合者與轉化者。
蘇蔓殊看著煥然一新的基地,又看了看身旁因為連日操勞而眼眶深陷卻目光炯炯的沈天佑,第一次對他投去了真正意義上的、帶著認可的目光。
“干得不錯,沈天佑。”
沈天佑撓了撓頭,嘿嘿笑了,之前的惶恐和笨拙似乎在這一刻褪去了不少。
傅沉舟默默檢查著監控網絡的最后幾個節點,感受到這座島嶼正在形成的、如同刺猬般的力量,一直緊繃的心弦,也略微松弛了一絲。這里,或許能成為他們對抗黑暗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和“盾”。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堡壘的建成,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它更像是一個明確的靶子,宣告著他們的獨立與反抗。暗影議會和“破曉之光”絕不會坐視不管,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但這一次,他們有了一個可以依托的據點,有了更精良的裝備,以及……一個更加凝聚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