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明指了指旁邊架在三腳架上的阿萊攝影機。
“它就是導演的眼睛,也是觀眾的眼睛。
它‘看’到哪里,觀眾就看到哪里。
你要做的,就是理解它此刻‘想看’什么。”
陳文明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
他深入淺出地講解起來。
“全景,就像遠遠地看一幅畫,導演想看你整個人的狀態、你和環境的關系。這時候,你的動作可以大一點。”
“中景,大概到腰這里,導演想看你的動作和部分表情了。
這時候要給鏡頭一個舒服的角度,動作要更清晰有力。”
“近景,重點在臉和上半身,眼神、細微的表情就是關鍵!
這時候,身體動作反而要收一點,不能太大,否則容易出框。”
“特寫,你臉上每一根汗毛它都要看清楚!
這時候,呼吸都要控制,一點點微小的表情變化都會被放大。”
陳文明一邊說,一邊親身示范。
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地落在鏡頭最需要的位置上。
“記住,鏡頭就是一雙最饑渴、最專注的眼睛,它想從你身上‘挖’出故事來!”
蕭景辰聽得極其認真。
那些“升格”、“中景”、“特寫”的術語被他記在了腦中。
尤其是陳文明那句“鏡頭就是一雙眼睛”,如同一道閃電,瞬間劈開了他眼前的迷霧!
眼睛?
讓這雙眼睛看到“情報”?
這個他太熟悉了!
潛伏、傳遞信息、制造假象……
如何讓特定的“眼睛”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角度,看到你想讓它看到的東西。
這對蕭景辰來說,是他的看家本領!
畢竟,以前做暗衛時,他也常需要在特定情況下,故意讓目標看到某些“巧合”。
“我明白了,陳老師。”蕭景辰的眼神瞬間變了。
他看向鏡頭時不再是無視,不再是茫然。
而是一種獵人鎖定目標般的專注。
那冰冷的玻璃鏡片后面,仿佛真的睜開了一只無形的、充滿探究欲的眼睛。
再次開拍,蕭景辰果然再沒出過走位問題。
“咔!好!漂亮!”
陳導的聲音一次比一次興奮,最后簡直要眉飛色舞。
“景辰,開竅了!開竅了啊!老陳,你這老師當的,立竿見影啊!”
他忍不住打趣陳文明。
陳文明也笑得開懷,連連擺手:“我可不敢居功!是景辰自己悟性高,一點就透!天生的材料!”
“是陳老師教的好,講的透!”蕭景辰謙遜地笑了笑,心里對陳文明充滿了感激。
目光再次掃過那些鏡頭。
在他看來,只要想著讓這些眼睛看到該看的東西,走位自然就精準了。
對于蕭景辰來說,鏡頭已經不再是無生命的冰冷機器。
而是一個個等待被他引導視線的“觀察者”。
一天的拍攝終于結束。
蕭景辰換下了那身又臟又破的乞丐服。
他坐在一個道具箱上,小口地喝著林海給他準備的枸杞水。
久違的感到了一種精神上酣暢淋漓后的放松。
就在這時,選角導演王強腳步匆匆地穿過收工的人群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