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只曬了兩日,慕少微便學完了字。
等婦人收起書頁,重新縫成冊子,她的蛇尾也在棺木內(nèi)刻下了最后一個字。
借著日光的昏黃,她注視著一長板的刻文,靜默無聲。
蛻皮三次,她的蛇尾已如金石堅韌,具備刀劍之利。而發(fā)霉的木板軟爛如紙,哪抵得住蛇尾的鋒利,是以她流暢地書寫下去,筆鋒沒有絲毫凝滯。
一瞬情景流轉(zhuǎn),仿佛回到了她手握長劍為宗門后輩題字的時光。
然,最后一筆落下,大能劍意不出,天地異象全無。昔日與同門相處的光景似夢幻泡影,一戳即破,留不得也留不住。
明明是一樣的字,一樣的筆鋒,一樣的輕重,卻像是隔著一條跨不過的冥河,徒留她的前世今生落在生與死的兩岸,沉默對峙。
日頭西斜,光影拉長。她從寂靜中回神,重踏喧囂的凡塵。
過去的尊榮就讓它過去,她放下了。
現(xiàn)在,她的眼光只落在能掌握的地方。
棺板刻字不多不少,正好一千個。不重復,不復雜,即使發(fā)音變換也依舊朗朗上口,這正是開蒙用的千字文無疑。
默讀、背誦、書寫,她很快學會了全部。
而后,她將它們打亂重組,結(jié)合利誘人的話和最簡單的引氣訣,一遍遍在腦中推演遇到有緣人后的場景。
先不提“沒有測靈盤怎么找靈根者”的事,假如她有幸找到人,那她該如何利誘對方?
村里的孩子講實在,要的是親眼所見、觸手可及的好處。若是她能秀一兩手戲法,用華而不實的術(shù)法唬住孩童,沒準對方真能成為她的同黨。
可她施不出法術(shù),唯一能拿出手的戲法大概就是當著孩子的面,把自己打個結(jié)……
得,干不了。
而大戶人家的孩子她接觸不到,高門貴族更不必想。就算運氣好碰上了,那批要什么有什么的少爺小姐也未必看得上她給的好處。
即使真遇上個愿意修仙的——好吧,她搜遍長老慣用的套路,似乎只有一句:“老朽觀你骨骼驚奇,日后必成大器,正好我這里有一本驚世功法適用于你,只要你給我磕三個響頭,喊一聲師父,我就收你入山門,早登大道。”
可這一套放在她身上……不妥也不行。
凡人中的多數(shù)都懼怕蛇,遇上蛇的第一反應是驅(qū)趕和打殺,哪會給她接近的機會,更別提有耐心看她寫字,還寫一長串,做夢呢!
不過說到做夢,她倒也見過托夢收徒的方式。
有些大能一旦卡在修煉的瓶頸,就會選擇入紅塵煉個心。他們會化作山野樵夫、江湖方士、臟臭乞丐,來凡間感受人心百態(tài)、世情冷暖,以此感悟天道,沖擊關(guān)竅。
但入世一久,他們難免會遇上一些沒被宗門發(fā)現(xiàn)的驚才絕艷之輩。
這愛才之心一起便想收徒,可修仙之于凡人如同神話,誰會相信他們的一面之詞,誰又愿意舍棄凡間煙火,去那虛無縹緲之地尋一個求而不得的長生呢?
誰也不信。
直到入夢傳道一出,家中人人都夢見同一位道人,那就由不得人不信了。
據(jù)她所知,用入夢術(shù)收徒極易成功,也適合裝神弄鬼,讓凡人對某件事或某個人深信不疑。
可這法子擱她身上也不好使,老問題,她使不出術(shù)法,怎么去托夢?
細想之下,她似乎只能當一輩子凡蛇,無任何出路了。
并且這“出路”也不算出路,若是利誘一個人得先“收徒”,那之于他們雙方都不是好事,甚至會牽涉到更多的因果。
讓她想想,再想想……
蛇尾緩慢地敲擊木板,她看著棺材板上的字,忽然心生一計。
*
慕少微把引氣訣刻在了棺材里。
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只一千個字的輪換排布無法寫完一整卷引氣訣,其中有不少空缺處,需要她學會新字才能填上。
看來接下來的日子有事干了,還得干很久。
她不打算把引氣訣藏著掖著,而是決定在刻錄完之后便立馬引人發(fā)現(xiàn)。
無論是清明上墳,還是幼童玩鬧,只要瞧見蛇從棺木里爬出來,總會掀開棺材板看上兩眼。如此,她的目的就達到了。
修真功法不比武功秘籍,它的門檻更高,習得的難度更大,入道者必須兼具耐心、靈根和悟性這三樣基礎(chǔ),少一樣都不行。
她沒有測靈盤,無法辨出凡人中誰有靈根。那么她干脆不找了,直接公開引氣訣,由著這群凡人去悟去學,讓他們自行篩選。
但凡其中有一人成功,這個人遲早會重回棺木之地,來到她的面前。
畢竟,引氣訣只能引氣,而引氣后該怎么修煉的功法可是全在她腦子里。
她并不怕引氣訣的流出會引起凡間的異動,因為凡人中的靈根者萬中無一,有靈根還能引氣入體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得了引氣訣只會棄之如敝履,而不是如獲至寶。
故而,在仙宗收徒大典之前,那個有緣人若是想在凡間修煉,就必須與她合作,沒得選。
合作需要交流,交流就能利誘,只要對方不是個蠢貨就會在交談中明白——她是一個凡人能得到的最大機緣。
之后,對方保她性命,她助對方修行,想來有個人鼎力相助,為她尋來人參鹿茸等物,那她一條小蛇就算命短,估計也能靠著這些靈物捱到收徒大典的那天。
心里有了章法,她便在月色下游出棺木,前往村中的“大戶”家。
犬吠響起,雞鴨亂叫,她不為擾人清夢而愧疚,只為在桌案上發(fā)現(xiàn)一冊三字經(jīng)而感到欣喜。
孩童已睡,呼吸淺淺。
慕少微的蛇眼在黑暗中依然能視物,她盯了他一會兒,確定這孩子不會醒,便抬起蛇尾,借著外頭的月光輕輕翻開書頁。
一字一句,依次對照。一夜過去,她為引氣訣又填上了一些字。
不過,這還是不夠。
翌日,孩童睡醒,見案上書冊尚未整理,便慢吞吞地過去把書塞進書袋。
不料一拿起書冊,他就聞到了一股淺淡的腥味,不明顯,但確實有。
他皺了皺眉,沒想太多。將書塞進袋中,他在灶上取過兩個饃饃,很快爬上牛車隨父親去往鎮(zhèn)上。
“阿爹,我的書有點腥,是被壁虎爬過嗎?”
“腥?”漢子想了想,“可能是那個水缸的水不干凈,書一泡就出味兒了?!?/p>
“那我還要教他們識字嗎?他們把我的書扔進了水缸里?!?/p>
“要的。”漢子道,“同個村子的人,低頭不見抬頭見,教人識字是人情,你要讓他們欠你,往后才能敬你?!?/p>
“爹,我不懂?!?/p>
“傻孩子。”漢子笑道,“你真以為他們不出束脩,不去學堂,能跟你學得一樣嗎?”
“你只是教他們識幾個字,卻得到了鄉(xiāng)親送的不少東西,而這些,我們正好給你先生送去,讓他多照看你?!?/p>
“你要是讀書有本事,來日童生秀才舉人都是你,你大可離開村子,村人還得跪你。”
“你要是沒本事讀書,也能回村里做個教書匠,鄉(xiāng)親們都會養(yǎng)你,一輩子的吃喝也不愁了?!?/p>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當?shù)恼佌伣陶d,做兒子的似懂非懂地聽著,誰也沒想到行至半路時,牛車板下會掉落一條蛇,而這條蛇一閃身便消失不見了。
慕少微離開村子,為的是進入野林捕點別的吃食,她實在吃膩了老鼠和蜈蚣。
豈料這對父子這么能講,一路上全是他們的說話聲,而今天,她居然能聽懂個七七八八。
能聽懂是好事,可惜內(nèi)容經(jīng)不起細聽,總讓她想起修界的事。
這“大戶”家的孩子就像小宗門長老的子女,一出生占了好位置,往后便都是好位置。
他們只消露出一點資源,普通弟子便會為他們鞍前馬后。個別會鉆營的會拿著好東西孝敬長老,結(jié)果長老回頭就把他們的“孝敬”打包送給了子女的師尊,一滴血未出便為子女搏得了額外的關(guān)照。
末了,子女混得好平步青云,混不好就重回宗門當個長老,左右會有弟子孝敬。
他們是不愁了,可普通弟子呢?
普通弟子就活該一輩子當干柴,在小宗門的熔爐底下燒嗎?
嘖,凡間與修界不愧都是人呆的地方,連各方計較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村人的孩子回來當個教書匠興許真能扶持村人,養(yǎng)出一代代讀書人;而長老的子女回來當長老,只會做一輩子蛀蟲,還不如死在外邊得了。
這么一想,有些修士真是連凡人也不如。
*
費了半日,她重回野林。
鹽地太遠,出生地多鷹,她只能在邊緣找些吃食,最好是鳥蛋、蛙或幼兔。
但尋尋覓覓,一無所獲,野林邊緣的吃食就像野菜一樣,早就被人挖光了。
無奈,她只好往深處進去些,行動間也愈發(fā)謹慎。本以為要等天黑了才能吃上飯,怎知風向一變,她便聞到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風中浮動著細微的粉末,蛇信一吐便沾上,滋味可口,就是有些干。
這是什么?好香!
蛇頭一轉(zhuǎn),她追著粉末而去,最后在一處懸崖峭壁上發(fā)現(xiàn)了一棵龐大的榆樹。它半樹蔥綠,半樹腐朽,而在它的腐爛之處長著一株成熟的靈芝,顏色棕紅,極美。
風一來,靈芝輕搖,扇子般的蓋上飛起一陣粉末,隨風前往不同的方向。
看一眼樹上有無鷹巢,再遠眺崖外是否盤旋著鸮鳥,待確定二者皆無,慕少微當即咬牙一縱身,愣是從陡峭的崖壁上蜿蜒而下,沖向靈芝。
地寶難得,可遇不可求。
先不管下來了要怎么上去,總之靈芝不吃到嘴里真是蛇生白搭!
她成功地把自己掛在了樹上,艱難地夠到了靈芝。當她爬上靈芝蓋時,蛇尾立刻扎入其中固定蛇身,以免被風卷下山崖。
伸出蛇信,她吞吐著靈芝粉末。接著一點一點扒開靈芝的肉,憑著密集的蛇牙撕咬起來。
些微的靈氣涌入,從食道貫入蛇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