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義急聲道:“殿下!若非殿下當(dāng)年知遇之恩,竇義一介商賈,焉能有后來風(fēng)光?
忠心豈是因賣身契而定?此心日月可鑒!”
孫嬤嬤也抹著眼淚:“老奴的命是皇后娘娘和殿下給的,您在哪兒,老奴就在哪兒!”
趙鋒更是梗著脖子:“屬下誓死追隨殿下!”
看著他們激動而真誠的面龐,蘇明禾心中最后一絲顧慮消散了,涌起一股暖流。
她嘆了口氣,語氣緩和下來:“罷了……既然你們心意已決。那以后,我們便以‘小姐’相稱,在外人面前,更是要小心。”
她看向竇義:“竇義,你的能力,我從不懷疑。以后錢財經(jīng)營之事,便勞你多費心了。”
“屬下定不負小姐所托!”竇義激動地應(yīng)下。
幾人商議,晚上在蘇明禾租住的小院相聚細談。
夜幕降臨,蘇明禾的小院亮起了溫暖的燈光,與周圍鄰居家的燈火并無二致,卻又隱隱透出別樣的生機。
暮色四合,小院燈火溫暖。
孫嬤嬤和詰兒用“撿漏“所得買來豐盛食材,廚房里香氣蒸騰。
最令人驚訝的是五歲的青葵。
她搬了個小凳子墊在腳下,剛好能夠到灶臺,那張稚氣未脫的小臉上,卻是一派超乎年齡的沉穩(wěn)老練。
她不像個孩子,倒像個坐鎮(zhèn)中軍的大帥,指揮若定:
“嬤嬤,那條鯉魚要改十字花刀,用黃酒和姜片先腌著,方能入味去腥。”
“詰兒姐姐,灶里的火候再大些,這臘肉須得猛火快炒,逼出油香才好。”
“對,現(xiàn)在放醬油,沿著鍋邊淋下去……小心濺著。”
她個頭小小,指揮起孫嬤嬤和詰兒這兩個“大人”卻有條不紊,偶爾還會伸出小手,親自掂量一下鹽糖的比例,或者湊近聞聞味道,然后小大人似的點點頭。
那架勢,依稀可見昔日公主府司膳房里,那位以靈巧和創(chuàng)新聞名的青葵姑娘的風(fēng)采。
孫嬤嬤和詰兒也心甘情愿地聽她調(diào)遣,畢竟,前世能嘗到青葵手藝的人,非富即貴。
院子里,趙鋒和竇義幫著擺好了從舊貨市場淘換來的八仙桌和幾條長凳。
蘇明禾甚至讓趙鋒找來了一些彩色皺紋紙和細竹篾,幾人一起動手,做了幾個簡易的宮燈和買來的彩幔掛在院里。
雖然沒有綾羅綢緞,沒有明珠美玉,但在普通電燈泡和自制彩燈的映照下,這小院竟也別有一番溫馨雅致的情趣。
“雖然簡陋,但總算有點‘家’的樣子了。”
蘇明禾看著眼前的景象,輕聲說道。
眾人聞言,皆是心有戚戚焉。
幾人正說著,院門快敲響,趙鋒快步去開門,是竇義來了。
只見他抱著一個用紅布覆蓋的長條形物件,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
“小姐,各位,抱歉來遲了!”
竇義臉上帶著興奮的紅光,“屬下一下午沒閑著,找了木料,親手趕制了這份賀禮!”
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他猛地掀開紅布。
一塊嶄新的木匾顯露出來!木質(zhì)不算名貴,但打磨得十分光滑。
上面是竇義親手鐫刻的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永安小筑!
字是楷體,卻隱隱帶著唐風(fēng)的筋骨,尤其是那個“安”字,筆觸間仿佛能看到昔日長安的雍容氣度。
“永安小筑……”
蘇明禾喃喃念道,指尖輕輕拂過那冰涼的刻痕。
永安,是她前世的封號。
小筑,是她們?nèi)缃裨谶@新世界的安身之所。
這塊匾,承載著過往的榮耀,也寄托著對未來的期盼。
竇義躬身道:“小姐,屬下拙技,聊表心意。
愿我們在此‘永安小筑’,能如同昔日長安的公主府一般,成為我等心安之處,亦是我們在此世,重鑄‘盛世’的起點!”
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懇切,擊中了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蘇明禾看著這塊匾,看著圍在身邊的眾人——忠心耿耿的侍衛(wèi)趙鋒,醫(yī)術(shù)精湛的孫嬤嬤,心思細膩的詰兒,天賦異稟的小廚娘青葵,還有如今歸位、精于經(jīng)營的竇義……
她的團隊,她的班底,已然初具雛形。
她深吸一口氣,臉上綻放出穿越以來最釋然、最明亮的笑容。
“好!好一個‘永安小筑’!”
她朗聲道,舉起面前以茶代酒的杯子:“今日,我們以此陋室為新起點!前塵已逝,來日可期!愿我等同心協(xié)力,在這新天地里,——”
她目光掃過每一張激動的面孔,聲音清越,帶著無盡的信心與力量:
“再創(chuàng)一個,屬于我們的盛世華章!”
“敬小姐!”
“敬盛世!”
眾人紛紛舉杯,聲音匯聚在一起,在這小小的院落里回蕩,沖破了夜的寧靜,也沖開了通往未來的大門。
而眾人也是穿越以來第一次吃到這一桌滿意的餐飯。
既有充滿九十年代特色的紅燒鯉魚,醬汁濃油赤醬;也有孫嬤嬤拿手的蒜苗回鍋肉,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被炒得卷曲透亮;
還有詰兒清炒的時蔬,碧綠爽口。
湯則是用料扎實的蘿卜排骨湯,在蜂窩煤爐子上煨了許久,湯色奶白,香氣撲鼻。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幾樣帶著明顯“前朝遺風(fēng)”的菜式:一道玲瓏牡丹魚膾,是用青葵憑著模糊記憶,將普通草魚片薄如蟬翼,巧妙擺成牡丹花形,淋上她特調(diào)的酸甜汁,形色雅致;
一碟金齏玉鲙,實則是用現(xiàn)成的蘿卜絲、黃瓜絲替代,但刀工精細,配色清新;
還有幾樣小巧的點心,如貴妃紅,是用紅曲米粉染色的糯米糕和唐風(fēng)茶點的玉露團。
雖因材料所限只得其形似,卻也精致可人,與街上買的桃酥、雞蛋糕截然不同。
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用餐方式。
在大唐,貴女用餐是嚴(yán)格的分餐制,一人一案,食不言寢不語。
而此刻,大家圍坐在一張圓桌旁,碗筷交錯,笑語歡聲。
竇義感慨著古今之異,趙鋒笨拙地學(xué)著用筷子給蘇明禾夾了塊她多看了兩眼的魚膾,孫嬤嬤不停地讓大家多吃,詰兒小聲跟青葵討論著下次點心可以如何改進……
熱鬧,鮮活,充滿了人情味兒。
蘇明禾看著眼前這迥異于前世的景象,看著燈光下每一張帶著笑意和滿足的臉龐,心中那片自穿越以來便籠罩的陰霾,似乎也被這溫暖的煙火氣驅(qū)散了不少。
“雖無瓊漿玉液,亦無鐘鳴鼎食,”
她端起盛著自家熬煮山楂水的粗瓷碗,輕聲笑道:“然此間風(fēng)味,亦足慰心懷。”
眾人皆笑,紛紛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