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省和西陜省有些地方僅僅隔著一條小溪,小溪流經的東面就是南河,小溪的西邊就是西陜,要是在國道上,區別就是一塊牌子的正反面,正面是“歡迎您再來西陜”,反面則是“南河歡迎您”。
牌子兩邊的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口音,種一樣的莊稼,但就是行政隸屬不一樣,也享受著不一樣的風俗,不一樣的行政領導。
這就造成了自己村的事首先得匯報給鄉里,鄉里再匯報給縣里,縣里匯報給地區,地區最后匯報給省里。
這樣就流傳一句笑話,相鄰兩個村莊不同的省,發生點糾紛就直接造成了兩個省級別的矛盾,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對面不相識,老死不往來”。
坊間流傳著一個傳說:南河省函谷關古城鎮派出所出警,沿群眾報案歹徒逃跑的路線駕車急追,一不小心就追到了西陜境內,西陜省潼川縣交警大隊在國道上設卡查車,看到南河警方的同志都著便服不說,開的車只掛了一個自己做的“治安巡邏”的牌子外,任何能證明車輛的手續都沒有,西陜交警按慣例把車扣下,讓南河的警方打電話讓人送車的藍本登記證,等來的卻是南河警方的援兵,在堂堂的三一零國道上,上演了一場警察打警察的“好戲”,不明就里的群眾還以為是在拍電影,西陜省的群眾流傳的是“雜牌軍打正規軍”,南河省流傳的是“敢查我們警察的車,我們的警察牛逼啊,著急了自己人都打”。
這就行成了兩邊警方的信息壁壘,兩邊的警情從來不共享,除非匯報給各自的公安廳,由公安廳再進行警情通報和信息共享。
劉志鋼就是看到了兩個省這樣的壁壘,所以,在西陜省作案后,就到南河省修整休息。
實際上,劉志鋼他們是閑不住的,一是等馮學子和大林的傷勢好轉,二是等西陜省的警情放緩,半個月后,耙子楊和小林租了一輛面包,當然不能讓司機知道去拉什么,把安西市康復路搶劫的現金拉了回來,槍支還留在了安西市,按劉志鋼的原話就是“等場子再涼一涼,還要殺個回馬槍回去的”“人家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咱們是槍支到處放,用起都順手”。
這次讓劉志鋼盯上的就是南河省和西陜省最臨近的鎮子—古城鎮,古城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搞金礦發了財的百萬富翁(據說早上億了),名字叫吳百讓,但吳百讓卻是一個大善人。。。
最初的踩點是歐陽萬學跟“百事通”馮學子去的,后來馮學子受傷了,劉志鋼就帶著小林去了兩次,說句實在話,吳百讓的衣著一年四季中山裝,綠解放鞋,開著一輛北京吉普的2020,家里也是普通的二層小樓,根本沒有一點的“大款”的影子,連他們的鄰居,有的開的車都比吳百讓的強,劉志鋼第一次懷疑馮學子的情報是錯的。
本章完,待續-雷神大洪(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