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李知微聽了許清時這話,嘴角抽抽,心想,好家伙,這許鶴明是養不起兒子了,所以要送李家來養了?
一旁的李天佑聞言,卻是樂了。
“這事,你父親也同意?”李天佑心想,這安王看著,就不像是個好女婿人選,不過,他這兒子,倒是挺上道的。
既然,許鶴明不想要了,他李家又不是養不起。
想到這,李天佑對一旁的周同說道:“周同,趕緊帶小少爺去安置好。”
“謝謝祖父!”許清時聞言,高興地改了口。
“哈哈,這句祖父,我喜歡。”李天佑聞言開心不已,心想,看這小子多上道?
只可惜太小了,要不然,這小子做自己女婿,多好?
“祖父,往后清時就叫李清時了,若是您覺得,李清時不好聽,你也可以給清時再取個名字,叫李三,李四,清時也是可以的。”許清時一臉親昵地拉著李天佑的胳膊,撒著嬌說道。
“哈哈!好,那咱以后就叫李清時!是我們李家的孫子!”李天佑聞言開心不已。
那許鶴明,可以不要,可是送上門的孫子,哪有不要的道理。
“爹!”李知微皺眉,她也沒聽說過,親事不成,還能拐跑人家孩子的啊。
“娘,祖父都答應讓我做李家的孩子了,往后我隨娘你的姓,入你李家的族薄,不好嗎?”許清時一臉受傷地看著李知微,說道。
“小世子,我們李家,不過是一介商賈,比不得安王府的家世。況且,無論你爹娶誰,也都改變不了,你是安王世子的事實。”李知微嘆了口氣,對于許清時這行為有些暖心,可也知道,李家與安王府,那是無法相比的。
再說了,許鶴明也沒說要娶那柳氏,許清時完全是多慮了,他是安王的孩子,可是不爭的事實。
“什么?安王要毀婚?”不明就理的李天佑聞言反而更憤怒了。
他不想讓女兒嫁給許鶴明是一回事,可是許鶴明要另娶他人,是另一回事。
“祖父,所以,你收留清時吧,那惡女人,定不會容我茍活的。”許清時一臉害怕地抱著李天佑說道。
李天佑眼神復雜地看著許清時。
他一想到許清時是許鶴明的兒子,這事,便沒法應。
“小世子,剛剛我女兒說的對,我李家的家世,不如安王府,況且,若是你父親與我女兒的親事成不了,你留在我家,也容易讓人詬病。”李天佑微嘆了口氣說道。
也不知道這話,許清時一個小孩子能不能聽懂。
而在安王府的許鶴明,并不知道,自己兒子已經在他未來岳父面前,胡說八道,連他即將要娶柳如煙入府的時間都說好了。
只是為,要留在李家。
“主子,屬下剛讓人去查過了,在柳嬪入宮前,的確見過您,但是,您壓根沒與她單獨說過話。”青松將自己查到的消息,一五一十都與許鶴明說了。
“那便是沒有交集了?”許鶴明聞言倒是松了口氣,沒有交集就好。
“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交集。屬下還查到了一些,先王妃逝去的事。”青松有些為難地看著許鶴明,也不知道,這話,能不能與王爺說,畢竟,先王妃已經去世那么多年了。
如今,又即將娶新王妃。
“說!”許鶴明,冷著臉,他之前一直忙,也只以為周氏的逝去,真的是因為難產,畢竟,這年頭,因為難產去世的女子不在少數。
當時,母親,也沒察覺出異樣,顯然是那柳嬪的手段比較隱秘。
“當時,柳嬪收買了周家人,給派來的穩婆,在先王妃生產時,用了紅花,先王妃這才血崩而亡的。這是屬下去查柳嬪的過往,卻是無意中,找到了她之前的奶娘所說的。”青松趕緊說道。
“好!很好!”許鶴明聞言憤怒不已,就因為那女人的愛慕,不僅害了自己的前王妃,竟然連即將成為自己王妃的李知微與許清時也不放過。
果真是個毒婦。
“王爺,那柳嬪不僅針對了先王妃,之前這京城中出事的吳家小姐,與秦家小姐,都是他的手筆。”青松又交待道。
“哼,一個小小的戶部侍郎家的女兒,手竟然能伸得這樣長,是我的疏忽了。”許鶴明原本覺得那柳侍郎已經告老還鄉了,便也不深究了。
可是,若是不處置柳家,倒顯得他安王太和善了。
想到這,許鶴明直接領了一班人馬,往柳家走去。
李家
李天佑在聽了女兒所說的前因后果后,也陷入沉思。
柳家嗎?
他接替的剛好就是柳侍郎的位置,對于那柳侍郎經手的賬目,卻是漏洞百出。
原本,他只想著回頭整理清楚,再交由皇上,現在看來,這事,可不能再等了。
要不然,真當他李天佑是個好惹的。
他雖然不懂官場,卻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皇宮中
朱景辰看著暗衛送來的資料,眉頭緊鎖。
這小小的柳嬪,竟然還能伸手到別的朝臣家中去。
知道的是她的私人行為,不知道的,估計要誤會是他指使的。
最讓他心寒的是,許鶴明前頭王妃的事,竟然還有柳嬪的手筆。
此時,朱景辰也不知道替許鶴明開心好,還是難過好。
畢竟,攤上這樣一個惡婦的喜歡,那真是家門不幸。
“安王與柳嬪之前可有接觸?”想了想,朱景辰還是再問道。
“回皇上,安王與柳嬪此前,沒有單獨有過接觸,屬下查明,柳嬪之所以看上了安王,是因為之前安王辦差的時候,有看到過,這便生了情素。”暗衛雖然不談情,但是,也覺得,這感情,真是來的突然,也嚇人。
“哼!那她為何進宮?”朱景辰不滿地問道。
既然那么喜歡安王,何不嫁給安王?
還要進宮?
他已讓人查明,當初,柳嬪懷孕是真的,但是,她不想生,這才跳了荷花池,恰好敬妃入過,這才被他嫁禍到敬妃身上。
而他當時先入為主,覺得,不可能有人會拿自己的孩子誣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