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趙瀅、榜眼上官月、探花宋玉——”
‘嘶~’
“果然都是我大虞朝有名的幾位女才子,聽說她們的出身也同樣顯赫呢。”
聽著周圍響起的各種議論聲,李平安的表情卻逐漸疑惑了起來:
狀元不是李欣悅,甚至連榜眼和探花都不是她?
大虞朝的狀元由殿試作答之后,再由皇帝和諸位考官共同決定,凡是參與殿試之人,都可稱為‘天子門生’。
一般情況下,影響殿試排名的有兩個因素,一是參試者本身的才能,另一點則是她們的外表。
畢竟如果前面幾人的文章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皇帝肯定更會愿意一個符合自己眼緣的狀元。
讓李平安感到疑惑地是,這大虞朝的律法甚至大多數應敵之策都是出自自己之手,李欣悅又跟在他身旁學習多年,卷試方面肯定不會有大的問題。
至于容貌,李欣悅從十四歲開始,前來說親的媒婆硬生生將家里的門檻踩低了接近十厘米,即使當不得狀元,但入前三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才對。
目光持續下移,隨著榜單上的名字逐漸出現,李平安臉上疑慮更甚:
沒有!
沒有!
沒有!
直至最后一名,他都沒有看到李欣悅的名字!
這不合理!
之前的鄉試和會試,李欣悅已得頭籌,縱使此次發揮失誤且容貌不得女帝歡心,也不可能榜上無名。
“殿內,到底發生了什么?”
在李平安滿心疑慮的同時,剛剛放榜完成的兩名小吏居然再次行動了起來。
‘嘿~’
“還有,還有一張榜!”
“這是什么東西,居然可以和殿試金榜放在一起?”
不只是周圍百姓,李平安的目光也落到了一旁的新榜之上:
他有一個強烈的預感,李欣悅的經歷,肯定與這張新榜有關。
一片矚目之下,新榜逐漸展開。
“是一篇文章?”
“凡天下勢,皆以利來……”
只看第一句話,李平安便知道了這是李欣悅的作品。
雖然筆跡發生了改變,但其中蘊含的思想、表達的內容,都是他一字一句所授,而現在,這篇文章上卻寫著‘趙瀅’的名字。
“不愧是狀元文章啊,想不到有一日能在女子的筆下見到如此恢弘之作,陛下取士于女子,果然有先見之明。”
實際上除了第一篇之外,還有著榜眼和探花的文章一同展示,但在對比之下卻顯得毫無特色。
三甲文章盡展,兩名小吏卻從懷里再次取出一張白色方紙。
“還有?”
“這次又是什么?”
“這好像……是有人盜竊狀元文章?”
“好不要臉!”
“陛下辛苦為天下女子爭取好處,卻有人行此等無恥之事敗壞我等女子名聲,就該將其直接斬首!”
“斬首怎么行?應該扒光了衣服游街示眾,為咱們的女狀元好好出氣!”
第三次張貼的紙張上的內容毫無疑問便是‘李欣悅盜取狀元文章,企圖殿試舞弊而被女帝革除功名’的消息。
這次科舉關乎女子,所以前來觀看放榜的也是女子眾多。
幾乎瞬間,周圍便是罵聲一片,各種污言穢語叫囂著要將李欣悅陳塘來為女子正名。
聽著傳入耳中的各種對李欣悅的斥責辱罵之語,李平安面色陰沉:
我那乖巧可人的孫女,到你們口中就成了文賊賤婦了?
他可以肯定,李欣悅不做出盜取他人文章的事情。
“老頭,你是大牛子村李平安嗎?”
在李平安面色陰沉之際,兩道人影卻走到了他的身旁:
“我家小姐有請。”
雖然是在邀請,但二人的臉上卻沒有絲毫尊敬之色,見到李平安沒有回應自己,為首之人更是低聲補充了一句:
“事關李欣悅,所以……”
“走!”
聽到孫女的名字,李平安瞬間做出決定:
在這種時候找上門來,而且關乎李欣悅,無論對方是誰,他都要去見一見的。
在二人的帶領之下,李平安到達一輛馬車前。
“進去吧?”
對著李平安指了指,一名下人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輕佻:
“托你家孫女的福氣,你還能一把年紀體驗一下坐馬車的感覺。”
李平安剛剛進入馬車,甚至還未來得及坐定,方才說話的下人已經猛一甩手中皮鞭,馬車瞬間如離弦之箭一般沖了出去,絲毫不在意會不會撞到路上的百姓。
足足花費小半個時辰,馬車駛進一個院子,然后停下。
“到地方了。”
一邊示意李平安下車,帶路的下人還不忘開口提醒道:
“我家小姐可是左相之女,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狀元,待會兒見到她的時候,一定要尊敬。”
“要不然的話,打斷你的狗腿!”
說話間幾人七扭八拐進入一處花園,里面正有鶯鶯燕燕數十名女子互相交談嬉笑。
“小姐,您要的人找來了。”
帶著李平安直接走向為首的一名身穿鵝黃色錦繡長裙,頭戴碧玉步搖的女子,帶路下人滿臉媚笑道。
‘嗯。’
微微點頭,趙瀅將目光落到李平安身上:
“你便是李欣悅的爺爺?”
說話時趙瀅的眼中閃過幾分意外之色:
本以為那小賤人的爺爺會是一個土里土氣的佝僂老叟,沒想到乍一看居然自帶幾分氣度,不似普通農戶。
意外歸意外,但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她專門派人找來李平安,可不是單純看看對方的相貌:
“李欣悅盜取本小姐狀元文章,實乃欺世盜名之惡賊,按理來說,我該稟明陛下,治你一個教女無方之罪。”
“但聽聞除了李欣悅之外,你在這世上已無其他親人,本小姐心善,不愿你一把年紀還遭受此等災厄,所以特意將你找來,想要給你一條活路。”
“以后你就留在本小姐府上當個私奴,平日里負責倒倒夜香、掃掃院子,每個月賞你一兩碎銀以做生活之資。”
隨著趙瀅的話語出口,就連帶李平安過來的兩名趙府下人都忍不住露出了嫉妒之色:
小姐還是太過善良了,不計較這死老頭養出一個欺世盜名的文賊賤女就算了,居然還想給他一條活路。
每個月一兩的俸祿,可比整個趙府九成的下人都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