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過后,林晏開始思索這個步兵班對自己的作用。
這其實和壯丁差距不大了,不過作為系統兵,他們忠誠度百分百,而且不會違反任何他發布的軍規軍紀。
還比雜牌軍便宜了44點,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劃算的,征召完后放一旁訓練一段時間就能上戰場,打幾仗很快就能成長起來。
隨后他看了一眼蘇聯的其他兵種。
有【正規軍】,【指戰隊】,【近衛隊】,【游擊隊】和【政委】。
【正規軍】:蘇軍標準步兵班。10人編制,6支莫辛納甘步槍保證基礎射程,2支PPSh-41沖鋒槍強化近戰能力,1挺DP輕機槍提供班組壓制火力。特別設定:每30個班組中會有1個班組配備政委旗手,當旗幟展開時周邊單位獲得士氣加成——“牢牢團結在紅旗下,死守同志們為之喋血的土地”。(400)
莫辛納甘步槍耐用性高,易于生產和維護,彈容量5發,彈道平直,精度高,在二戰中算是比較優秀的狙擊槍。
我國有一個神射手當時就拿著莫辛納甘步槍干掉214個米軍。
PPSh-41就是著名的**沙沖鋒槍,配備71發的彈鼓,射程200米,使用7.62口徑子彈,是二戰中最強沖鋒槍之一,大容量彈鼓加上全自動火力,巷戰利器。
DP輕機槍在國內俗稱“大盤雞”或“唱片機”,主要就是因為那個標志性的圓盤式供彈結構,射速600發每分鐘,實際射速90發每分鐘。一梭子47發子彈,射程1500米。
DP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各有優劣,說不上誰好誰壞,它故障率極低,耐風沙和低溫,結構簡單易維護,雖然換換彈需要五六秒,但是持續作戰火力強。
而布倫輕機槍一梭子30發,操作靈活,精準度高,工業比較復雜一些。
林晏心念一動,先試著生產了一隊正規軍。
白光閃過,十名戴著鋼盔,身著蘇聯軍裝的士兵出現在空地上。
林晏的目光立刻被其中一名軍官吸引,那人肩上竟扛著一面近兩米高的紅旗,鐮刀錘子的圖案鮮明奪目,看得他心頭一跳。
幸虧他每次試驗新兵種都選在無人的地方。
他趕緊拉開系統里的蘇軍軍械庫面板,重新定制了一面青天白日旗,讓旗手趕緊換上。
讓他覺得有點意思的是,那面紅旗居然能原樣退回系統,雖然一個資源點也換不回來。
林晏這才松了口氣。
旗子不能亂插,也不能亂舉,不過這個被動效果還是很有用的。
他盤算著,正規軍性價比并不高,不如征召兵。然而要想讓征召兵盡快形成戰斗力,就得盡早投入訓練,當然,政委和指戰隊必不可少。
【政委】:蘇軍特有的軍官編制,負責部隊思想動員與戰場紀律維護。通過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與右手TT-33手槍執行戰場紀律的結合,使士兵們爆發出讓德國人直呼不可能的戰斗力!當政委遇到逃兵時精準度、射速和換彈速度會增加100%,請務必讓他待在隊伍最后排。解鎖被動光環:附近所有步兵變成“死戰不退”狀態——“向前可能活,后退一定死!”。(200)
【指戰隊】:由一名少校指揮官與三名政委組成的特殊單位。注意:少校會根據戰場形勢自動讓隊伍使用沖鋒技能,大幅提升周邊單位士氣值——“我們高唱喀秋莎,我們高呼“烏拉”,為了祖國母親,我們用人浪淹沒火力,用信仰抵擋炮彈!”(800)
林晏看著這兩個兵種沉默了。
反復權衡后,他先消耗了28700資源點數,生產了287個蘇軍征召步兵班。
白光閃過,眼前瞬間出現了整整2870名士兵,黑壓壓站成一片。
令他意外的是,這里面竟然還有一小部分是女兵。
不過蘇軍二戰時期軍隊里女兵的比例并不少,他們共征召了80萬女兵,按照這個比例,隊伍里有女兵……嗯,倒也合理。
隨后,林晏又生產了1個指戰隊。
白光閃過,四名身著筆挺軍裝、臂戴紅袖標的軍官出現在他面前。
這四人出現的瞬間,林晏注意到,那三名政委的目光僅是掃視了一圈,在場的所有征召兵便不自覺地挺直了胸膛,神情肅然。
“師長同志!少校張伊萬向您報道!”為首的軍官身著呢料軍大衣,帶著三位政委向林晏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林晏微微頷首,將這批士兵整編為38師獨立717團,下轄三個步兵營。
編制上,十人為一班,六班為一排,四排為一連,四連為一營。
他讓少校張伊萬擔任團長,又從其他主力團抽調三個軍官擔任營長,三營各分配一個政委協助營長工作。
不算軍官,一個營960人,三個營正好2880人。
他又抽調了一名德軍營的軍官前往蘇軍團擔任教官,只負責日常訓練。
接著,他生產了同等數量的**軍裝和德制M40鋼盔,讓他們換上,不然太顯眼了。
當然,政委和少校的紅袖標還是保留。
在蘇軍建造軍械庫后,1點資源可兌換20把**沙41沖鋒槍,70點資源換1挺DP輕機槍。
他按每個班配2把**沙,1挺DP輕機槍,其余士兵則全部換裝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
換下來的莫辛納甘步槍還是打包送到陳司令那里去,禮多人不怪,支援友軍,為抗戰出分力。
不過子彈就要他們自己想辦法了。
最后他生產了20門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和20輛用來牽引的布倫裝甲車,鬼子航空隊數量多,加強一下防空火力。
資源點數還剩12780,38師現在有一萬四千多人。
有了這強大的防空火力,鬼子的偵察機和航空隊就不敢隨意的空襲大場,對后續的防御作戰至關重要。
最后,林晏再次生產了5個政委,找了五套便裝給他們,讓他們去延安投奔組織去了。
味這么正,一定平步青云。
10月21日清晨,鬼子在完成休整與補給后,向滬市所有夏**隊防線發起了總攻。
在至關重要的南翔-走馬塘-大場-江灣防線上,敵人集中了四個常設師團的兵力,展開猛烈突擊。與此同時,另有兩個師團分別向西郊防線與東側市區的守軍發起進攻。
這是鬼子對滬市志在必得的一戰,也是夏**隊在滬市最后的防線。
淞滬會戰的終局之戰,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