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眼前一黑,差點沒站穩。
他娘的!
這還沒完沒了了!
他死死盯著天幕上那一大串密密麻麻,甚至還帶了括號注釋的外號,感覺自己胸口堵著的那口氣,馬上就要炸了。
大明第一背鍋俠?
永樂傳家寶?
太孫噩夢?
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
最讓他憋屈的是,這后世的小娃娃寫完這堆胡話,竟然還來了一句“愧對首輔大人”?
咱呢?
咱堂堂大明開國皇帝,就配一句“小母牛拉飛機”?
這對嗎!
朱元璋氣得渾身發抖,他猛地一回頭,想找那個跑出去的逆子朱棣算賬,卻發現那小子早就沒了蹤影。
只有那回蕩在奉天殿外的,隱隱約約的狂笑聲,還在無情地嘲諷著他。
“父皇息怒……”朱標在一旁,也是一臉的哭笑不得。
他想勸,卻又不知道從何勸起。
總不能說,父皇您別跟一個幾百上千年后的小屁孩一般見識吧?
這話說了,他爹能當場把他也踹出去。
而就在朱元璋怒火攻心之際,天幕上,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已經越過身份,開始填寫下一欄了。
【主要功績】
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得一滯。
名號再多,那也是虛的。
功績,才是實打實的。
他們倒要看看,這位被后世吹上天的木狀元,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只見那孩子筆走龍蛇,很快,一行行清晰的字跡,便呈現在了眾人眼前。
【一:定‘南北分卷’國策,奠定大明數百年文運根基,調和帝國南北矛盾。(出自《帝國首輔傳》總綱)】
看到這第一條,南方的官員們,齊刷刷地低下了頭。
而北方的官員們,則是挺直了腰桿,神情復雜。
朱元璋對此倒是沒什么反應,這事兒他已經知道了,確實是經天緯地之才。
可接下來的一條,就讓他坐不住了。
【二:力排眾議,輔佐永樂大帝遷都北平,定‘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萬世國策。(出自《帝國首輔傳》第六卷,第三十一頁)】
遷都北平!
這四個字,像是一塊巨石,狠狠砸進了奉天殿前這片人海里。
所有人都懵了。
遷都?
從應天府,遷到那個鳥不拉屎的北平?
那可是直面蒙古草原的前線!
把國都定在那兒,那皇帝不是天天活在刀口上?
“胡鬧!簡直是胡鬧!”
一名御史當即就跳了出來,痛心疾首,“國都乃天下之本,豈可輕動!北平乃邊塞苦寒之地,如何能為京師!”
“況且天子坐鎮邊關,一旦有失,國將不國啊!”
他的話,引起了絕大多數文官的共鳴。
可朱元璋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荒唐,可細細一想,一股寒意,卻從腳底板直沖天靈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好!
好一個天子守國門!
守著應天府這溫柔鄉算什么本事?
自己當皇帝,就是要站在天下安危的最前線!
這個決策,簡直是想到他心坎里去了!
可一想到做出這個決策的是逆子朱棣,而提出這個決策的是妖孽木正居,朱元璋的心情,就又變得無比復雜。
天幕上,那孩子還在奮筆疾書。
【三:主導編纂《永樂大典》,合萬古之智,開萬世太平,其書規模之浩大,古今無出其右者。
(出自……算了,這玩意兒太多了,整整三卷都是講這個的,寫不下。)】
《永樂大典》?
這又是什么?
翰林院的學士們,聽到這個名字,眼睛瞬間就亮了。
合萬古之智?
這是何等的氣魄!
朱元璋看著那句“寫不下”,嘴角又是一陣抽搐。
又是寫不下!
怎么到了他木正居這兒,什么都寫不下?
咱的功績,怎么就那么好寫?
緊接著,是第四條,第五條……
【四:設內閣,立票擬,完善文官制度,彌補太祖廢相之缺憾。】
【五:通運河,開海禁,遣鄭和下西洋,使煌煌大明之富強與威嚴播揚于四海八荒,彼時萬國來朝,八方來拜,威震海內,四夷賓服。】
【六:......】
【.......】
【十八: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一條條,一樁樁,任何一件拎出來,都足以名垂青史。
可現在,這些不世之功,全都集中在了一個人的身上。
奉天殿前,之前那些對木正居還有些許輕視的文官,此刻已經徹底沒了脾氣。
他們看著天幕上的那些功績,再想想自己平日里為之沾沾自喜的那些“政績”,只覺得羞愧難當。
跟人家比起來,自己那點東西,算個屁啊!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可沒過多久,隨著第一名戶部官員率先反應過來,整個文官集團短暫沉默后,瞬間炸了鍋!
“瘋了!他瘋了!”
“官紳一體納糧?這是要掘我等讀書人的根啊!”
“此乃萬世惡法!與富爭利,與士爭利!必將天下大亂!”
無數官員面紅耳赤,捶胸頓足,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
他們之所以寒窗苦讀,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享受不納糧、不納稅的優待嗎?
這木正居竟然要為了一群農民,將這千百年來的規矩,一把給掀了?
而朱元璋,則是徹底麻了。
他看著那些功績,感覺自己辛苦一輩子打下來的江山,好像全成了給別人做嫁衣。
內閣是他木正居設的。
南北分卷是他木正居立的。
廢相的缺憾也是他彌補的。
至于攤丁入畝……哪怕他朱元璋沒讀過書,也知道這十個字的重量。
這意味著大明的國庫將前所未有的充盈,意味著朝廷民心將前所未有的穩固!
這是他想也想不到,干也不干的事!
因為這無異于與全天下的官僚士紳為敵!
這個木正居……他不僅敢想,他還真就做成了?!
終于,那孩子寫完了功績,開始填寫下一欄。
【名言】
所有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他們想看看,能干出這等大事的人,會說出怎樣的話來。
尤其是朱元璋,他死死地盯著屏幕,心中憋著一股勁。
他就不信了!
他木正居還能說出比“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更帶勁的話來?
下一秒。
一行字,出現在天幕之上。
【幼年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一出,整個奉天殿,所有讀書人,全都瘋了。
“橫渠四句!”
“是橫渠四句!”
一名老翰林,激動得渾身顫抖。
這四句話,是北宋大儒張載所言,被天下讀書人奉為最高理想。
可千百年來,能說出此話的,寥寥無幾。
能做到的,更是聞所未聞!
但今天,他們看到了。
木正居,他不僅說了,他還真做到了!
這一刻,就連朱元璋,都被這四句話給鎮住了。
這格局,確實……比他那句“參見永樂大帝”,要強上那么一點點。
對,就那么“一”點點!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
一行行殺氣騰騰的字跡,出現在天幕之上。
【少時之言:寇可往,我亦可往!犯我日月者,雖遠必誅!】
轟!
單是這一句,就讓奉天殿前的武將們熱血沸騰!
這才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犯我大明者,管你什么草原雄鷹,都得給咱折了翅膀!
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壯年之語:真理,只在刀鋒之上!尊嚴,只在弓弩之末!槍桿子里出政權,一個政權的穩固,是打出來的!】
【另:打過長江去,一統整大明!】
朱元璋看到這,眼皮狂跳。
但……他娘的,這話聽著就是提氣!就是這個理!
還不等眾人從這股霸氣中回過神,天幕上的字跡,再次變換。
【暮年之令: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壓過去,給本帥壓過去!】
一股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仿佛要透過天幕撲面而來!
整個奉天殿,從君到臣,無不被這股睥睨天下的氣勢所震懾!
這位木首輔,到了暮年高齡,竟然還能親自掛帥出征?!
而最后,是一句讓人不寒而栗的未盡之語。
【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