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關于“澳大自治區”的奇葩戰爭規則還在繼續刷屏。
畫面一轉,竟真的出現了一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兩軍對壘圖。
兩支身著明軍鴛鴦戰襖,手持火銃的軍隊在廣袤的紅土荒原上列陣。
氣氛肅殺,旌旗獵獵。
然而,雙方并沒有立刻開火。
只見兩軍陣前,各自走出幾名身穿儒衫、頭戴方巾的老者,身后還跟著幾個捧著大部頭典籍的童子。
他們手中捧著的,并非兵書戰策,而是厚厚的《木文正公集》與《皇明祖訓》。
左邊陣營中,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儒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聲如洪鐘,對著對面喊話,那口氣熟稔得就像是在自家村口叫人。
“對面的!聽好了!尤其是你們前排領頭的,我二舅姥爺家三侄子的四叔公!你給我聽清楚了!”
“我主乃漢王嫡系八世孫,血脈純正,太宗皇帝親封‘鎮海靖難大將軍’之直系后裔!”
“你們那支早就出了五服了!還不速速放下兵器,過來拜見正統宗主!”
話音剛落,對面的老儒立刻吹胡子瞪眼地反駁,唾沫星子橫飛:
“放你娘的春秋大屁!你二舅姥爺算個什么東西!我主雖是趙王庶出九世孫,但仁愛百姓,輕徭薄賦。”
“這才是《木公語錄》第三卷所云:‘有德者居之,無道者失之’!”
“你主荒淫無道,強征暴斂,昨兒還搶了李家縣三十只羊,他已經失了天命,丟了木公教誨的臉!我們才是真正繼承了木公思想的‘仁君’一脈!”
“荒謬!我主那是為了犒賞三軍!《木公語錄》第七篇有云: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不可不養!你懂個屁!”
雙方你來我往,引經據典,從《木文正公集》吵到《太宗實錄》。
再從《太宗實錄》吵到《皇明祖訓》,唾沫星子都能匯成一條小溪。
就在此時,左邊陣營的一輛小型炮車不知為何,一個輪子突然脫落,滾到了一邊。
眼看辯論即將升級為武斗,這下可如何是好?
就在眾人以為要壞事的時候,對面陣營里,領頭的將領卻高聲喊道:
“哎呀!三表叔家的七侄子!你們那車轱轆掉了!快!來人!帶上咱們的備用輪軸和機油,給對面的親戚修車去!別耽誤了待會兒開仗!”
一時間,幾個膀大腰圓的士兵放下火銃,扛著工具就跑了過去,叮叮當當地就給對方修起了車。
修車的時候還不忘嘮嗑:“七侄子,你這車不行啊,得按時保養,木公在《軍器總要》里可是寫得明明白白!”
這邊車還沒修好,右邊陣營一個旗手太過激動,揮舞旗幟時,不小心把頭盔給甩飛了出去。
左邊陣營的將領見了,立馬派了個腿腳麻利的小兵跑過去,撿起頭盔,恭恭敬敬地送了回去:
“五堂叔,您盔歪了!咱打歸打,可不能失了禮數,有辱木公教誨!”
足足辯論了一個多時辰,直到一方的老儒因為太過激動,一口氣沒上來,兩眼一翻暈了過去,另一方才莊重地宣布“法理”獲勝。
緊接著,獲勝一方的軍隊開始象征性地朝天放了幾排空槍,對面則十分配合地舉起白旗,陣前將領高呼:
“罷了罷了!我們也讀過木公的書!既然法理不如人,那就降了吧!都是實在親戚,別傷了和氣!晚上一起吃烤羊!”
一場足以改朝換代的“內戰”,就這么以一種近乎兒戲的方式結束了。
奉天殿前。
朱元璋看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杯都忘了放下。
“這……這就完了?”
他指著天幕,一臉不可思議地看向朱標:“他們剛才那是在打仗?咱怎么看著像是在國子監辯論?”
朱標也是哭笑不得,拱手道:“父皇,這或許就是木先生的高明之處。”
“他用文化和禮教,鎖死了這些海外藩王的野心上限。他們爭來爭去,爭的還是誰更符合‘大明正統’,誰更聽木先生的話。”
“妙!實在是妙!”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這哪里是打仗,這分明就是給咱老朱家守規矩!”
“老四這倆好大兒到了海外倒也沒忘了祖宗家法!”
他笑罷,目光重新投向天幕,眼神中多了幾分感慨。
“木正居啊木正居,你這一手‘海外分封,文化鎖國’,當真是給咱大明上了萬世保險!
【你要是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五來,連打架的資格都沒有,直接就被判定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這波啊,這波是木正居贏麻了!】
【他用一種近乎戲謔的方式,把大明的“禮法”和“正統”觀念,深深植入到了海外藩王的骨子里!】
【讓他們即便身在萬里之外,也始終認為自己是大明的臣子,是華夏的一份子!】
【這比什么羈縻政策都要管用一萬倍!】
【后世史學家評價:木正居的“海外分封策”,其影響之深遠,堪比唐朝的“玄武門繼承法”!】
【只不過玄武門是“殺兄逼父”,而海外分封是“兄友弟恭,共建和諧新世界”!】
【木正居:基操,都坐下。這鍋我不背,是他們自己領悟力太強。】
玄武門繼承法?
朱元璋當然知道那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開的好頭,導致有唐一代,皇位繼承幾乎全是血雨腥風,不殺個人頭滾滾都不好意思坐上那把椅子。
而木正居的“海外分封策”,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它用廣袤的海外領土,稀釋了皇室內部的矛盾。
用“開疆拓土”的榮耀,取代了“骨肉相殘”的悲劇。
更重要的是,它為華夏民族,開辟了無比廣闊的生存空間!
“鬼相……鬼相啊……”
朱元璋靠在龍椅上,喃喃自語。
他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后世會給木正居這么一個充滿了敬畏卻又詭異的尊號。
因為他的謀劃,往往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常人的理解。
在當時看來,或許是離經叛道,或許是匪夷所思。
但放在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去看,卻全都是澤被萬世的絕妙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