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民媳婦跟個潑婦似的,怎么能善罷甘休。
徐家又顧及閨女臉面,也不敢對口罵。
屯子幾個跟徐媽關(guān)系不錯的大嬸子,大娘幫著出頭。
''你也是欺人太甚,走,我們跟你去你家找你男人說道說道,有媳婦還出去扯犢子,你拴不住男人,可臉夠大。''
幾個女人就是互損,對罵,也沒動手。
高海民媳婦也沒占到便宜。
徐冬梅的名聲是毀的徹底。
高海民被廠子開除了,得個道德敗壞,作風不良的名聲。
徐冬梅也沒臉回去上班,這樣的事在任何時候?qū)ε亩际遣还降摹?/p>
徐冬梅已經(jīng)成年,雙方還是自愿,只能吃了啞巴虧,得個壞名聲。
兩人都沒撈著好。
徐冬梅去縣城打了胎,全家搬到遠方親戚家,生活還要繼續(xù)。
王海英回娘家遇到這事,也是鬧心,沒待兩天就回李家屯了。
李文靜聽到老媽說起這事,替徐冬梅惋惜,挺倒霉,遇到個人渣,但是自己也有責任,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十月七號這天,李紅軍從鎮(zhèn)上回來,買了許多東西。
這是李文靜讓他買的,稿費比之前多了不少,賺錢就要提高生活質(zhì)量。
繼續(xù)用李紅軍的名號寫作,長篇小說也快完成了,稿費會更多。
李文龍學習積極性很高,作業(yè)完成后,還要閱讀,寫日記。
李文靜還找一些高年級的課本給他看,提前積累,成績會提高很快。
假期結(jié)束,天氣轉(zhuǎn)涼,秋收開始了。
現(xiàn)在收莊稼都是人工。
幾家聯(lián)合一起收。
用鐮刀割黃豆桿子,捆成捆,用牛車或者馬車拉到曬谷場,晾曬一下,就用牛馬拉石碾子在上面反復(fù)碾壓,黃豆就擠壓出來了。
李文龍上學,父母帶著李文秋都去收莊稼了,李文靜也沒閑著,在家里做飯。
每頓飯都做三四個菜。
干活幾家一起,吃飯都各回各家。
''老閨女,這菜做的好吃,特別是紅燒肉軟爛鮮香,肥而不膩,趕上你媽手藝了!''李紅軍吃的滿嘴流油。
''可不是咋地,老閨女,我們回家就吃現(xiàn)成的,真享福??!你不用做幾個菜,挺麻煩,還累,做一個菜就行。''老媽心疼閨女,怕她累著。
''媽,沒事,我不累,你們收莊稼才累,吃的好,有勁。''
吃完飯,李文龍搶著收拾。
沒人攔著他,都是家里一員,要共同分擔。
收苞米更辛苦。
還是用鐮刀割苞米桿子,放一堆一堆的,然后坐著,蹲著,或者跪著扒苞米葉子,把苞米穗子掰下來,放一堆一堆的,裝車,拉回家堆到園子里。
李文靜想再體驗一下扒苞米。
這天是八月十五。
她跪在苞米桿子上,一根一根扒苞米葉子,掰下光溜溜的苞米棒子,黃燦燦的,顆粒飽滿。
晚上苞米沒拉完。
她等車來裝苞米。
李文靜沒回家,就在苞米堆上坐著,吃月餅,這是她重生后第一次吃,很懷念的味道。
前世,小時候過八月節(jié),家里買的月餅不多,姐弟幾個分著吃,一個人分四五塊,饞了拿出一塊吃。
不饞的時候沒有,月餅很快就吃完了。
每個孩子都期盼下一次八月十五。
坐在苞米堆上,吃著月餅,頭上空曠的天空上懸掛著一輪澄澈的月亮。
前世,也有這么一天,她仔細觀察著月亮里面,里面有棵大樹,特別明顯,還有別的什么沒看出來,兔子也好,嫦娥也好,可能是想象出來的。
車來的很慢,她就躺在苞米堆上,萱萱的,有些涼,望著月亮,還有星星點點的星辰,遼遠而空曠…
收秋很累,但也快,大家都緊著收,怕變天。降溫、下雪都會增加秋收的難度。
都搶在變天前收拾完。
秋收圓滿結(jié)束。
王海英一年四季沒有休息日,她的活永遠干不完。
這不是,腌酸菜。
大白菜外面的老葉子修理干凈,鋪在大缸里一層,撒上一層大粒鹽,再鋪上一層白菜,一層一層,鋪完,墊上絲袋子,人上去使勁踩,踩實成了壓塊大石頭。
每家腌酸菜都是一缸,兩缸,要吃一冬天。
腌咸菜。
蘿卜,芥菜疙瘩,用鹽水泡上。
酸菜,咸菜都是過一個月吃。
淘米,包粘豆包也是冬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
粘米磨成粉,和面,發(fā)酵。
蕓豆,紅小豆,黑豆都可以,烀熟,壓碎,團圓,比乒乓球小一點。
用面包上餡,團圓。
上鍋,燒火蒸熟,也是一大缸,吃一冬天。
這個年代,大家的胃口真是好啊。
酸菜湯配粘豆包,胃都沒吃出毛病。
冬季儲備工作基本完成。
現(xiàn)在到過年基本就沒啥事了——貓冬。
貓冬是指爺們。
婦女還是有干不完的活。
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做棉衣,棉鞋。
納鞋底子,做明年開春要穿的鞋子。
王海英這幾年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
也不知道李紅軍在哪學的做冰棍技術(shù),學會了,在家做了一年。
第二年就跟工程隊出工了,冬天也不知道哪里能開工。
李文靜記憶里就是王海英一個人寒冬臘月,冰天雪地的做冰棍。
只有冬天能做。
大鍋里水燒開,白糖放里,香精,淀粉一起攪勻。
混合液體倒入冰棍模具,一個模具是十二根冰棍。
模具放到院子里木頭箱子里,蓋上蓋子。
液體凍實了,模具拿到屋里,放熱水里,冰棍就脫模了。
該說不說,王海英是真能干啊。
累。
冷。
年年冬天,她的手上都是凍裂的口子。
冰棍兒做好了,四周圍屯子的閑人,特別是青壯年都來批發(fā),走村串屯子賣冰棍。
李文靜她姥爺,大舅,大表哥,都來批發(fā)冰棍兒,冬天增加一份收入。
娘家人來了,都幫王海英干會活再走。
裝冰棍兒都是用木頭箱子,背在后背。
這時候,自行車很少,多數(shù)都是走路。
李文靜很心疼老媽。
這么累,生活也不是多富裕。
前世,她小,很粗心。
現(xiàn)在她看著是不一樣的心情。
有時,她會起早幫忙。
冬天的早晨特別冷,牙凍的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