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平鋪直敘,意境淺白,格律倒是工整,卻無甚出彩之處。
也就是“初窺門徑”的水平,勉強能及格。
但,這就夠了。
這才是他現階段,應該展現出的水平。
藏拙,有時候比顯鋒更為重要。
悠長的鐘鳴穿過窗欞,在學堂內回蕩,宣告著這場小考的終結。
學堂內緊繃的弦,在這一刻齊齊松斷。
一片長長的吐氣聲后,是桌椅挪動的雜亂聲響,壓抑了許久的少年們,終于恢復了活力。
顧銘將試卷整理好,放在桌案一角,神色平靜,看不出喜悲。
他這三日的苦修,所有的心血,都已凝聚在這幾張薄薄的竹紙之上。
結果如何,只待分曉。
“收卷!”
孫夫子一聲令下,聲音依舊嚴厲,親自走下講臺,從第一排開始,一張張地將試卷收攏。
他的動作不快,每收到一張卷子,目光都會在卷面上一掃而過,大多數卷面,字跡或潦草,或稚嫩,內容也大多平平,看得他暗自搖頭。
丙班的底子,果然還是太薄了。
當他走到顧銘的桌案前時,腳步微微一頓。
他伸出手,將那張卷子拿起。
指尖觸碰到紙張的瞬間,他的目光便再一次被那如云煙流轉的字跡所吸引。
即便已經看過一遍,再次得見,那份驚艷感卻絲毫未減。
就是這詩……平庸了些。
不過,孫夫子搖了搖頭。
人無完人,對方這般年紀能在書道一途有如此造詣,已經是萬中無一的人才。
哪怕日后單只是個秀才功名,光靠這手字也餓不死。
他沒有多言,將顧銘的卷子壓在最上面,繼續往后走去。
待所有試卷收齊,孫夫子抱著厚厚一疊卷子,一言不發地離開了致知小筑。
學堂內的氣氛,這才徹底輕松下來。
“總算是考完了!”
王皓幾乎是從椅子上彈了起來,他伸了個大大的懶腰,臉上滿是如釋重負的表情。
他湊到顧銘身邊,壓低了聲音。
“顧兄,感覺如何?下午的律法題,我有好多都記不得,但好說歹說答了一通,寫滿卷子,希望夫子能看在我這么用功的份兒上手下留情。”
顧銘聽得忍不住扯扯嘴角。
這就是古代版的面子分嗎?
別管會不會,先寫滿以示態度。
李修也走了過來,他面色略顯蒼白,顯然耗費極大的心神。
“那詩題也不易,‘春燕’二字看似尋常,實則最難寫出新意。”
三人簡單交談幾句,便收拾好文房四寶,離開了學堂。
在膳堂簡單吃過一口,顧銘獨自回到宿舍。
秦望并未歸來,甲班都是已通過府試的學子,所以并不需要考試,對方應該還在棋院與人對弈。
顧銘打了個哈欠,往床上就是一倒,這幾天精神緊繃,總得好好休息一下。
……
與此同時,白鷺院學的“文淵閣”內,燈火通明。
這里是夫子們平日里議事與批閱課業的地方。
幾位夫子正襟危坐,面前堆著小山似的卷宗。
為求公允,所有試卷都已糊名,只留下一個編號。
閣內很安靜,只有翻動紙張的沙沙聲,與朱筆劃過的輕響。
就在這時,閣樓的木門被輕輕推開。
乙班的孫夫子走了進來。
他步履沉穩,手中捏著一沓剛收上來的卷子,神情卻不復監考時的那般嚴苛,反而帶著幾分難言的激動。
目光在閣內一掃,很快便落在角落里正埋頭批閱丙班卷子的魏清遠身上。
“魏夫子。”
孫夫子徑直走了過去,聲音不大,卻吸引了閣內所有人的注意。
他將一份卷子抽出,小心翼翼地放在魏清遠的桌案上。
魏清遠抬起頭,清癯的面容上帶著一絲疑惑。
“孫夫子,何事如此行色匆匆?”
他放下手中的朱筆,目光落在那份卷子上。
孫夫子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手指點了點卷面,聲音里帶著壓抑不住的贊嘆。
“你先看看這字。”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心中的震撼一并吐出,“我執教十余年,從未見過如此風骨的字跡,尤其還是出自一個丙班學子之手!”
魏清遠聞言,眉毛微微一挑。
他知道孫夫子為人嚴苛,眼界極高,能得他如此盛贊,實屬罕見。
便也順著其手指看去,那熟悉的筆跡,如云煙變幻,靈動超逸,每一個字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在紙上舒展、跳躍。
饒是他早已見過多次,此刻在正式的考卷上再見,依舊感到心神搖曳。
“原來是他的卷子。”
魏清遠撫了撫長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自得。
這顧銘,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孫夫子見他神情,便知他認得此人,不由得更加好奇。
“此子是何人?這手字,莫說是在院學,便是放在舉人鄉試的考場上,單憑卷面,便也能脫穎而出!”
他的語氣斬釘截鐵,充滿欣賞。
“此子姓顧,名銘,字長生,乃是今歲安河縣的縣試童生案首,入學不過一月。”
魏清遠緩緩說道,語氣平淡,但眼中的欣賞之色卻愈發濃郁。
“是個勤勉刻苦的好苗子,就是底子薄了些。”
“顧銘……”
孫夫子咀嚼著這個名字,點了點頭。
“不止是字好,你再看這篇策論。”
他指向卷子的另一部分。
“‘論邊防屯田之利弊’,此題看似老生常談,實則極考較學子的大局觀。此子開篇立論便高屋建瓴,論利弊,引漢唐舊事,條理分明,邏輯縝密。其中幾處觀點,如‘屯田之兵,當勞逸結合,輔以軍功獎賞,方能使其心定’,更是切中要害,頗有新意。若非筆力尚顯稚嫩,我幾乎要以為這是哪位乙班的高才所作!”
魏清遠聽著孫夫子的夸贊,臉上的笑意再也藏不住。
他細細看完了那篇策論,滿意地點了點頭。
顧銘的用功確有成效,其見地之深刻,已然超出了丙班的范疇。
孫夫子看著魏清遠,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道。
“老魏,我可與你先說好。”
他拍了拍魏清遠的肩膀。
“這等好苗子,你可不能藏私。待他日后升入乙班,定要讓他來我這里聽講!”
千里馬需要伯樂,而伯樂又何嘗不渴望遇到良駒?
魏清遠聞言,哈哈一笑。
“那便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他雖如此說,但心中卻已然明了。
憑著這份卷子,顧銘在丙班之中便可鶴立雞群。
若是能一直保持水準并進步,再過兩次考試,升班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