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內,一時寂靜。
其余幾位夫子見魏清遠神情冷肅,也不敢再多言,各自對視一眼,便三三兩兩地起身去用午飯。
很快,偌大的文淵閣,便只剩下魏清遠一人。
他依舊端坐著,身形如一株枯松。
指尖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略顯粗糙,帶著新墨的清淡氣味。
書頁翻開,一行行墨字映入眼簾。
魏清遠目光銳利,如鷹隼審視獵物,帶著一種近乎苛刻的挑剔。
開篇的文筆,只能算作平實,并無多少出彩之處。
他心中冷哼,愈發不屑。
然而,當主角方運登場,那退婚的場景展開時,一句決絕之言,如驚雷乍響,悍然撞入他的眼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魏清遠的呼吸,幾不可察地一滯。
那握著書卷的手指,下意識地收緊,指節微微泛白。
好個“莫欺少年窮”!
一股郁結多年的憤懣與不甘,竟被這短短十個字,毫無征兆地勾了出來。
他不動聲色,繼續往下看。
劇情急轉直下,未婚妻的背棄,族人的冷眼,世態的炎涼……一幕幕,竟是那樣的熟悉。
熟悉得,仿佛是在看他自己。
何其相似。
當年,他二十二歲中舉,意氣風發,門庭若市,多少高門大戶爭相結親。
可一朝受族人牽連,功名前路斷絕,那些曾對他百般討好、許下山盟海誓的女子,又是何等嘴臉?
或卷走細軟,不告而別。
或托人傳信,一紙休書。
那一道道決絕的背影,與書中那柳家小姐的倨傲,漸漸重合。
魏清遠的面色沉靜如水,可那雙深邃的眼眸里,卻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當看到主角方運意外獲得戒指中的“文曲星殘魂”時,即便是以魏清遠的學識與城府,也不禁瞳孔微縮,心頭劇震。
文曲星……殘魂……
何等大膽,何等新奇的構想!
將虛無縹緲的星宿傳說,化為主角身邊的良師。
這等天馬行空的奇思,絕非尋常話本寫手所能企及。
他繼續讀下去。
方運在老者的指點下,于逆境中掙扎,于泥潭里奮起。
那股不屈不撓的勁頭,那份咬著牙也要向上的執拗,深深地觸動了魏清遠心中最柔軟,也最疼痛的地方。
他也曾有過那樣的歲月。
前路斷絕后,他將自己關在書房,終日與古籍為伴,試圖在圣賢的智慧中,尋求解脫之道。
可午夜夢回,那份壯志未酬的悲憤,依舊如毒蛇般噬咬著他的心。
魏清遠不自覺地微微前傾,繼續往下看去,只是那閱讀的速度,卻在不知不覺間,慢了幾分。
他徹底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忘了周遭的一切,整個人都沉浸到書中的世界里。
當看到族學大比上,方運一鳴驚人,將那些曾經欺辱過他的族人,一一踩在腳下時,魏清遠那張素來嚴肅的臉上,竟也忍不住浮現出一絲快意。
胸中仿佛有一股郁結之氣,隨著主角的逆襲,悄然散開。
直到,他看到了那場以邊關戰事為題的詩會。
看到了方運在眾目睽睽的質疑下,慨然提筆,寫下的那一句殘詩。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嗡——
魏清遠的腦海中,仿佛有洪鐘大呂,轟然作響。
手中的書冊,險些滑落。
他整個人,如遭雷擊,僵在了原地。
那雙銳利的眼睛,此刻瞪得渾圓,死死地盯著那兩句詩,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震撼。
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遠去。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這短短的十個字。
“醉里挑-燈-看-劍……”
他一字一頓,用近乎于夢囈般的聲音,將這句詩緩緩念出,每一個字,都仿佛重若千鈞。
僅僅一個“醉”字,便寫盡了多少壯志難酬的無奈與消沉。
而“挑燈看劍”,更是神來之筆!
一個“看”字,蘊含了多少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與渴望!
那不是撫劍,不是舞劍,更不是拔劍,而僅僅是“看”。
是夜深人靜之時,是酒入愁腸之后,是萬般不甘之下,唯一能做的,慰藉平生之志的動作!
“夢回吹角連營……”
魏清遠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由實入虛,意境陡然開闊!
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沙場畫卷,就這么毫無征兆地,在他眼前轟然展開!
悲壯!
豪邁!
一股蒼涼而又磅礴的氣概,撲面而來,幾乎要將他的神魂都給淹沒!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失意的將軍,一個落魄的英雄,在醉眼朦朧中,追憶著自己金戈鐵馬的過往,胸中激蕩著永不磨滅的家國豪情。
化武為文,又何嘗不是自己處境的無奈?
“好句……好句啊!”
魏清遠的手,開始微微顫抖,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一種極致的激動。
“此句一出,當為傳世之作!”
他一生閱詩無數,自問眼光何等挑剔,卻從未見過,有哪一句詩,能將這般復雜而又矛盾的情感,描摹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石破天驚!
這哪里是什么靡靡之音?
分明是足以鐫刻于廟堂之上的風骨!
他貪婪地,將書冊的最后一頁讀完,當看到“未完待續”四個字時,心中竟涌起一股強烈的失落與焦躁。
沒了?
這就沒了?
魏清遠意猶未盡地合上書冊,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胸口依舊在劇烈地起伏著。
方才那番心神激蕩,讓他那張清癯的臉上,都泛起了一抹不正常的潮紅。
他端起手邊的茶杯,想要潤一潤干渴的喉嚨,這才發現,茶水早已冰涼。
他卻毫不在意,一飲而盡。
冰冷的茶水順著喉嚨滑下,讓他那顆因詩句而滾燙的心,稍稍平復了幾分。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本話本的封皮上。
《學破至巔》。
這一次,他再不覺得這名字狂妄,反而覺得,恰如其分。
能寫出“莫欺少年窮”這等傲骨之言,能構思出“文曲星殘魂”這等奇絕之想,更能吟詠出“醉里挑燈看劍”這等傳世之句……
此書的作者,當得起這份狂!
魏清遠的視線,緩緩下移,最終定格在了封皮右下角,那兩個小小的署名上。
忘機。
他用手指輕輕摩挲著這兩個字,眼神變得前所未有的凝重與復雜。
此人,究竟是誰?
是哪位隱世的大儒,游戲風塵之作?
亦或是……哪位不世出的少年天才,初試啼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