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有骨折事件如同一次不經意的演練,讓陳實草擬的外傷處理規程在底層弟子中獲得了初步的信任。雖未正式頒布,但藥堂學徒張誠、李蕓已能似模似樣地依規處理類似輕傷,效率與效果皆勝以往。陳實之名,在年輕一代弟子中,漸漸與“靠譜”、“有效”畫上了更深的等號。
陳實并未因此放松。他深知這套規程還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尤其是針對不同體質弟子傷后恢復的調理,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他頻繁往來于藥堂與傳功閣之間,一方面向王執事請教更深層次的藥理,另一方面則向趙執事了解不同外功招式可能造成的典型損傷,力求使規程更具針對性。
這一日,他從傳功閣歸來,暮色已深。山風帶著涼意,吹動他略顯單薄的藍布衣衫。他并未直接回房,而是如往常一般,來到藥堂后那片僻靜的空地,準備演練華山長拳,同時繼續錘煉那“被動修煉”的狀態。
起手式緩緩拉開,意念沉入體內。如今,他演練這套早已爛熟于胸的拳法時,心神已能自然而然地分為明暗兩層。明處,意念引導拳勢,體會勁力流轉,招式轉換圓融自如,隱隱已有幾分“意在拳先”的味道;暗處,那“背景程序”般的內息流轉,雖因身體動作而無法像靜坐時那般穩定周天運行,卻也能如溪流般在經脈間持續涓涓流淌,溫養不絕。
一趟拳法打完,周身暖融,氣息平穩,精神非但未曾損耗,反而有種酣暢淋漓后的清明。他收勢而立,并未立刻離開,而是就著這練拳后的余韻,靜靜體會著體內那依舊活潑躍動的內息。
忽然,他心有所感,那卡在手少陽三焦經最后關隘處的內息,竟在這練拳后氣血最為活絡、心神亦處于某種空明狀態的時刻,自行蠢蠢欲動起來!它不再像往日那般需要他刻意引導去沖擊瓶頸,而是仿佛積蓄滿了力量的水流,自然而然地尋找著宣泄的出口!
陳實福至心靈,立刻再次盤膝坐下,但不是為了主動行功,而是為了“觀照”。他將全部心神化作最沉靜的旁觀者,不推動,不干涉,只是清晰地“看”著那股內息如何自行凝聚,如何如同擁有生命般,對著那層薄而堅韌的屏障,發起一次又一次溫和而堅定的沖擊。
每一次沖擊,都帶來經脈微微的脹痛感,但更多的是一種淤塞將被疏通的暢快預兆。他謹守心神,維持著那種奇妙的“觀而不控”的狀態,仿佛在觀摩一場發生在自己體內的自然演變。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只是一瞬,又或許極為漫長。
“啵——”
一聲幾不可聞、卻清晰響徹在陳實識海深處的輕響傳來!
仿佛堤壩終于被涓流滴穿,那停滯已久的內息,瞬間沖破了最后的阻礙,歡快地涌入手少陽三焦經最后一段原本閉塞的路徑!剎那間,十二正經豁然貫通!
內息不再局限于單條經脈的流轉,而是自然而然地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雖仍細微、卻完整無缺的小周天循環!內息自行沿著特定的路線,從丹田出發,流過十二條正經,最后復歸丹田,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一種前所未有的通透感席卷全身。仿佛身體內許多原本模糊不清的區域,此刻都被這股新生的、循環不息的內力照亮、滋潤。五官感知似乎也變得更為敏銳,遠處松濤的韻律,近處草葉上的露珠反光,都清晰地映照在心湖之中。
他緩緩睜開眼,眸中神光內蘊,湛然如玉。他知道,自己苦修不輟的《全真大道歌》第二層“通絡”之境,于此夜,水到渠成,圓滿功成!
他沒有歡呼,沒有長嘯,只是靜靜地感受著體內那自行運轉不休的小周天內息,嘴角勾起一抹淡然卻由衷的笑意。這一步的跨越,意義非凡。它不僅意味著內力總量與精純度的提升,更代表著他對自身力量的掌控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后續修煉更高深的武學——比如趙執事提及的“抱元步”——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突破是在他堅持“被動修煉”,于動態中尋求平衡,并于關鍵時刻放棄強行控制、選擇“觀照”之后達成的。這無疑印證了他所探索道路的正確性。
人造金手指,已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