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不擅長蒸汽機車相關吧?
雖然我們都是學校的名列前茅,但是我們之間可沒有在一起考試試試。”
“也可能是落下了,研究所成立的蒸汽機車改造小組,我們參與了將來肯定會計入檔案。”
“正好我對蒸汽機車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到時候可以試試。”
這些人,都是大學生中的天之驕子,此時被選拔進研究所的蒸汽機車技術小組,所有人都目光溢彩連連,等待大展宏圖。
“周工,這邊是四九城鐵路局研究所的技術員,像是梁軍,周成仁,于學誠,孫庭柱,姜文玉,等等都非常優秀。
這邊幾位,是中專畢業的實習技術員,朱守業,郭祿,李文奎,毛善良.....
這幾位就是咱技術科的技術員,王福友,劉東書....這是他們的檔案,都在這里了。”
周工環顧四周:“這次將大家召集起來,是研究所想要在豐臺機務段成立以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
你們將各自學校,專業擅長,以及對蒸汽機車的心得都寫在紙上,等待會負責小組的組長過來,看過之后,決定你們的去留。”
“項目小組的組長?不是周工嗎?”
周工:“我是副組長。”
“周工都只是副組長,那組長肯定是傅工,要不是洪副總工?”
特殊工程需要特殊的運作模式,這個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雖然是在豐臺機務段成立,但卻是歸四九城鐵路局研究所發起的。
這種情況下,就會讓整個項目的帶頭人,陳衛東的位置和作用非常特殊。
他不但有權選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還可以就工程的進度安排,物資經費等方面遇到問題,他也可以就研究項目的進度,和計劃組織提出建議。
更為特殊的是,陳衛東未來,是可以直接和四九城鐵路局研究所機車車輛室直接溝通。
這種特別的蒸汽機車改造小組組長含金量可想而知。
周總工將這里部署好,就離開技術科,前往檢修車間,見陳衛東。
陳衛東吃完早飯將飯盒洗干凈,裝在軍挎包中,往檢修車間走去。
也不知道,他的添乘手續辦下來沒有,現在他已經將乘務員手冊全都背過了,要改造和平型蒸汽機車,增加燃燒室。
第一步就是要先上車,計算實際走行數據,牽引數據。
確定了數據,他再寫報告,報上去通過了,項目才能成立...
除了和平型蒸汽機車,其他機車的檢修,也需要不少數據支撐,目前豐臺機務段ㄇ丂1型蒸汽機車,也就是解放型機車66臺,ㄆㄒ6型蒸汽機車也就是太平洋6型號,后改為勝利型一臺,ㄆㄉ9型勝利9型蒸汽機車五臺,和平型蒸汽機車一臺,萬國牌蒸汽機車十四臺。
“衛東,你終于來了,快過來。”
黃主任急切地沖著陳衛東招招手。
“黃主任,是不是我的添乘手續辦下來了?”
周總工打量陳衛東,干凈的工裝,英俊的面容,提起添乘手續,雙眼熠熠生輝,一看就是搞技術的好苗子。
而且,比剛才他見到的大學生,多了一份穩健。
黃主任:“衛東,添乘手續先不著急,這位是四九城鐵路局周工,周工,這就是你找的陳衛東同志。”
陳衛東一聽是四九城鐵路局研究所的工程師,不自覺的挺直腰桿:“周工好。”
周工將手中的記錄工作報告的專題本遞給陳衛東:“之前研究所給你送來一些資料,關于研究所研究流程,你都看了嗎?”
陳衛東:“看過,這本子就是用來記錄研究日常,工作總結。”
周工滿意點點頭,他來之前,特地看過陳衛東的工作記錄,比起別的大學生,更加能沉下心參與蒸汽機車的檢修工作,甚至還利用廢料做出閘瓦提手,提升了蒸汽機車閘瓦更換效率。
“這次我來是研究所已經研究過你的蒸汽止閥的改進方式,決定成立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專門負責蒸汽機車技術改良工作,你擔任小組長。”
黃主任和檢修車間的老師傅們眼眸一閃,這件事對別的車間來說,很意外,但對檢修車間來說,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陳衛東這名大學生自從加入檢修車間,工作努力,學習認真,沒有大學生架子,還研究出平頭閥和閘瓦提手。
進步是必然的。
陳衛東很意外,按照他的設想,平頭閥能成立一個臨時的蒸汽止閥研究小組就算不錯了。
現在為何要成立專門蒸汽機車改造小組?
陳衛東看過研究所的研究計劃,蒸汽機車改造,是近兩年工作重點,也就說,他這小組長,不是臨時提拔,而是委以重任。
而且按照規定,別管蒸汽止閥是不是陳衛東研究出來的,一般小組長這職位都應該是研究所或機務段領導。
他一個新入職的大學生,沒有任何資歷,怎么可能擔任小組長?
而且,做項目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資源,人脈資源,資金,各種設備,甚至氟塑料還需要跨部門合作。
這樣項目,他一個實習大學生怎么可能直接成為小組長?
陳衛東:“周工,我還年輕,項目小組長這職位是不是應該由領導給掛帥?我負責沖鋒陷陣就行。”
陳衛東家祖輩十代沒有做官做干部的歷史,但是有一點陳衛東明白,分果果的人多,不是將他的功勞分出去,而是將蛋糕做大。
將來他不管要做技術,還是要進政工,都離不開體制內的人情世故。
周工見陳衛東年紀輕輕,沒有因為得了小組長沾沾自喜,還能主動要求沖鋒陷陣,年輕人,不貪慕虛榮。
更重要的是,他懂政策,知道研究所這種情況,他掛帥是不符合常理的。
小小年紀,就有平常人三十歲才有的分析問題眼光,很是不易,以后不該光做技術,更應該以技術為跳板,走向政工,否則浪費大好眼光。
“掛帥的當然不是你,而是洪副總工,除了你們豐臺機務段,咱研究所也有蒸汽機車技術研究小組,同樣在進行研究。
未來你們小組的研究,也是洪副總工掛帥,你們歸豐臺機務段領導。但是主要負責人,還是你,
至于你說的小組長應該領導掛帥,這話在我們研究所,可不認同。
這些年,各大研究所沒少爆發對學部能不能、該不該進行學術領導的爭論。
說白了,是應該外行領導內行和內行領導外行之間的爭論。
行政認為,內行領導外行,缺乏了監督,畢竟,外行不懂理論,內行說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外行領導,一個可怕的弊端,是浪費資源,對國有資產極大的浪費。目前為止,內行領導外行才是主流。”
陳衛東這才恍然,他記得,1954年《報告》針對“行政領導多,學術領導少”的情況,提出設立學術秘書處成為院務會議學術領導的有力助手,院對各研究所分學部領導,學部只管學術領導,不管行政事務。
所以像他們研究所這種技術研究小組,內行當負責人是合乎程序的。
周工之前也疑惑,按說挑大梁的該是研究所派出的工程師,但是洪副總工卻放權交給陳衛東,恐怕是看出陳衛東是可造之材,研究所打算重用這位大學生。
他不動聲色和陳衛東聊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越聊越喜歡,這位大學生,理論基礎扎實,而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他能夠舉一反三,知識的廣度也很大,雖然只在檢修車間實習,但是貨運站,運轉室的情況,他了解的清清楚楚。
實踐經驗雖然少點,但是在基層最不缺增加實踐經驗的機會。
周工:“接下來,蒸汽機車技術改進小組,你有什么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