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體經濟學
“首先,我確實很了解國內股市的情緒分析,但對于一輪行情的整體運轉,我只能把握個大概。所以我的見解,更多來源于全教授的分析。”
林默握書的手不自覺地收緊。
“全教授?是黃教授的那位老朋友,全毅教授嗎?”周敏晞眼中流露出期待。
“是的,全教授是我的啟蒙恩師。他對資本市場的理解,遠在我之上,達到了我難以企及的層次。”
周敏晞默默點頭,眼中的期待之色更濃。
“能在這樣的環境里,伴著美酒,領略全教授的思想風采,我深感榮幸。”
林默的神色逐漸變得嚴肅,之前的輕松愜意悄然褪去,眼神專注而銳利。
他打算借用《資本博弈》中的一篇文章——《人體經濟學》,向周敏晞闡釋宏觀經濟的起落脈絡,以及如何借此穿越市場的牛熊輪回。
“全教授善于以超凡的想象力解析資本市場,他將那些難以捉摸的板塊輪動和市場運行脈絡,巧妙地以人體構造為藍本,構建了一套精妙的解釋體系。”
周敏晞微微一怔,她還是第一次聽聞從這個角度解讀資本市場的理論。
“當一個人聽到振奮人心的消息時,最先反應的是神經系統。同樣,每一輪行情的先鋒也往往是證券行業。它們就像敏感的神經元,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會率先做出反應。”
周敏晞暗自贊嘆這個比喻的貼切。林默繼續闡述:
“牛市來臨,神經系統首先興奮——市場交易量放大,投資者開戶、交易激增,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大漲。神經信號異常活躍,率先反映出市場的‘亢奮’狀態。因此,券商股被譽為‘牛市旗手’。”
林默輕抿一口杯中酒液,周敏晞也舉杯相應。他接著說道:
“反之亦然。當市場感知風險,恐慌信號同樣會由神經系統傳遍全身,所以它也會率先領跌。”
林默講得十分投入,目光堅定地迎向周敏晞的雙眸。尋常女孩或許會因此閃躲或故作思考,但周敏晞卻落落大方,毫不避讓。
她帶著一絲玩味的笑意問道:“是不是當你看見一位美女的時候,也是你的‘券商系統’最先敏感起來?”
林默一愣,一時語塞:“啊這……”
周敏晞輕笑出聲:“開個玩笑,請繼續,我洗耳恭聽。”
林默定了定神,略微收斂了目光。
“在‘人體經濟學’中,教授將地產行業比作人體的骨骼,它承上啟下,是人體最基礎的結構支撐,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游連接原材料、銀行,下游影響消費服務業,是一個能撬動整個產業鏈的關鍵行業。”
周敏晞收起玩笑神色,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林默知道這仍是淺層次的講解,若真要深入展開,僅“骨骼”一部分就足以談論整晚。
他繼續道:“能源行業則相當于食物和血糖。我們通過消化系統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它為所有行業提供最基礎的動力。沒有能源,世界將陷入癱瘓,無論是工廠還是新興產業,都將停滯不前。”
周敏晞微微蹙眉,若有所思:“有道理。如果把能源產業比作血糖,它既不能太高——那樣會增加企業成本,引發通貨膨脹;也不能太低——否則會導致企業虧損,經濟萎靡,缺乏活力。所以國際油價的漲跌直接牽動全球神經,更是輸入性通脹的主要推手。”
周敏晞確實聰慧,不僅迅速理解了林默的比喻,還能進一步深入剖析。這樣的互動讓林默感覺不是在單向灌輸,而是在與知音共鳴。酒廊悠揚的鋼琴聲仿佛在為他們的對話伴奏。
“那么,軍工行業更像經濟體的免疫系統。而那些新上市的股票,則如同人體的毛發——只有在母體健康時,它們才能獲得充足的血液(即融資),從而實現快速發展。”
“林默,你的比喻十分精妙。但這與你提前感知市場轉弱有何直接關聯呢?”
林默微微一笑,自信地解釋道:“當你理解了‘人體經濟學’,就能看清國內資本市場的運行邏輯。心臟為所有器官供血,如果這個人突然心肌缺血,會發生什么?”
周敏晞立刻反應過來:“銀行股就是經濟的心臟!它要是‘咯噔’一下,全身都得打個哆嗦。”
“沒錯。我在復盤時關注到明證指數尾盤跳水,而晚間的新聞更加印證了我的判斷。”林默調出手機上的新聞遞給周敏晞。
周敏晞看著林默那布滿裂痕的手機屏幕,不禁莞爾。她覺得林默此人確實與眾不同——換作旁人或許會感到窘迫,但他卻毫不在意。
“我明白了。銀行板塊增速放緩直接影響了‘心臟’的供血能力,各行各業自然會受到牽連。雖然港股獨立運行,但其中包含大量國內藍籌銀行股。如果它們顯露頹勢,勢必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是港股指數持續走弱的原因。”
“周小姐果然博學且聰慧,我尚未點明,您已洞察關鍵。”
周敏晞嫣然一笑:“那我便收下你的夸獎了。”
“我的教授時常告誡我們:當你在K線圖前做決策時,背后站著的是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邏輯。這便是對當前市場宏觀層面的基本認知。”
周敏晞由衷感嘆:“看來全教授不僅學識淵博,更像是一位武學宗師,任何招式在他手中都能信手拈來。”
這番話讓林默想起了全教授的“魔戒”理論——他第一次意識到,復雜的世界經濟體系竟能融匯于一部小說之中,這充分展現了教授宗師級的能力。如此觸類旁通的學識,確實非全教授這等人物不能駕馭。
不過,林默對市場的思考從來兼顧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
“另外,其實我當天連續做了兩筆交易。第一筆虧損可以歸為概率問題,但第二筆虧損讓我意識到,可能不是我的判斷出錯,而是市場本身在走弱。如果第三筆交易繼續虧損,我就能確認這個判斷。但與其用真金白銀去驗證,不如靜觀其變。”
周敏晞眼中掠過一絲驚訝。林默的話看似平常,但在她這個從小接受專業金融教育、對投資頗有心得的人聽來,卻體現了一種投資者的智慧,甚至是一種“無欲則剛”的境界。她從未想過,一個看似普通的大學生,竟對投資之道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確實頻繁的試錯不如等待市場變得明朗,這樣的心態很難得!”
“周小姐謬贊了,我只是遵循自己的交易體系而言。”
“別謙虛,這確實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境界,我也要向你學習這種心態!”
林默微微一笑,看著周敏晞,忽然反問道:“如果我的解釋能讓您滿意,那么我也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嗯?但說無妨。”
“以周小姐這樣的身份,為何要參加一場看似……并無必要的炒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