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婆悄悄抬眼,打量了一下這位新主子。
只見程恬穿著一身素雅的淺碧色家常衣裙,未施粉黛,容顏清麗,氣質溫婉,眼神清澈平和,并無侯府中一些主子慣有的驕矜之氣。
程恬溫和地抬了抬手:“鄧婆不必多禮,快請起,一路辛苦,坐下說話吧。”
鄧婆謝過,卻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微微躬身:“謝娘子,老奴奉命前來伺候,但憑娘子差遣。”
程恬與她簡單說了幾句家常,問了問鄧婆家中情況,得知她老伴早逝,只有一個女兒,早已成年,如今不在身邊,她一人倒也清凈。
她便切入正題:“鄧婆不必如此,我年輕,許多家務事料理不清,身邊正缺個經驗老成的長輩提點。如今請了你,便是想將家里廚房一攤事,連同丫鬟仆役的日常管教,都托付給你。
“鄧婆在侯府見多識廣,規矩禮數自是懂的。日后家中飲食、采買調度、下人規矩,還望你多費心管束起來。若有錯漏不當之處,或是下人們有什么不妥,也盼鄧婆直接與我言明,不必顧忌。”
說著,程恬示意松蘿將一個早備好的錢袋遞給鄧婆,問道:“這是定錢,往后月例便按侯府的規矩來,絕不會短了。你看可還妥當?”
鄧婆雙手接過錢袋,入手沉甸甸的,心中微訝。
對于這位程家三娘子,鄧婆印象模糊,只記得是個安靜怯懦的庶女,比不上其他哥哥姐姐受重視,沒想到她嫁人后主持起家務來,竟這般有條理,說話也爽快明白,賞罰分明,
鄧婆安靜地聽完,心中對這位年輕新主子的第一印象頗好,至少,看起來是個講道理、不刻薄的主子。
來之前,侯夫人李靜琬確實暗中敲打過她,讓她“用心伺候,有事及時回稟”。
但鄧婆性子耿直,自有其處世原則,她更看重眼前這位娘子是否是個明理好伺候的主子。
見程恬溫和妥當,她心下便立刻有了幾分愿意踏實做事的意思。
鄧婆再次行禮,態度比方才更添了幾分認真:“娘子信重,我感激不盡,定當盡心竭力,打理好家務,管束好下人,不負娘子所托。”
程恬微微一笑,道:“如此甚好,松蘿,你先帶鄧婆去安頓下來,熟悉一下家中情況。”
看著鄧婆跟著松蘿退下的背影,程恬輕輕舒了口氣。
這一步算是穩了。
至于這位鄧婆是否完全可信,還需日后慢慢觀察,但眼下,家里確實需要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坐鎮,這樣她肩上的擔子能輕省不少,也能更專注于經營好別的事。
送走鄧婆,程恬并未立刻起身,而是就著窗邊明亮的日光,重新拿起賬本,卻久久未曾翻動。
她的目光落在窗外那株抽了新芽的石榴樹上,心神卻已飄遠。(注)
那個光怪陸離的預知夢,始終懸在她心頭。
先前因玉璧之事得到印證,程恬十分恐慌,隨后王澈的誓言與溫情,讓她暫時將此事擱置。
但此刻,她強迫自己必須冷靜下來,細細梳理夢中那些支離破碎卻又至關重要的線索。
(主角不是上帝視角,只是做了一次她自己有限視角的夢)
她不能坐等夢中的悲劇一一上演。
她程恬,從來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她閉上眼,努力回憶關鍵事件。
白玉璧事關舊王叛黨,此物引發的禍端,已被她初步化解,但隱患是否已徹底消除,需得持續關注,她要確保那玉璧被徹底處理干凈,并留意侯府是否因此事再起波瀾。
程恬能掌握的力量不多,那日去長平侯府之前她想了一夜,確定侯府是她最緊要的依仗之處。
雖說她與侯府感情淡薄,但名義上她仍是長平侯府嫁出去的女兒。
長平侯程遠韜在朝中雖非權臣,但消息遠比她靈通。
侯夫人李靜琬出身隴西李氏,姻親關系遍布長安名門。
她或許可以通過適當的往來,獲取一些朝堂動態或京城軼事,李靜琬此次“補償”她,也說明她開始覺得她“有用”,這層關系或可謹慎利用。
以長平侯府為起點,程恬才能用最低的代價掌握更多人脈關系。
無論是經營財物,還是打點關系,獲取情報,她都得和侯府保持一定的良好關系。
程恬認為,若夢境屬實,自己最大的優勢,或許就是知道未來幾年里,陛下與六部將會頒布哪些政策,又會發生哪些大事,哪些人起起落落,哪些人值得雪中送炭。
這其中能利用之處太多太多,只要啃下一些邊角,就足夠她盆滿缽滿。
可惜她自身實力微薄,所以只能借侯府小心施為,這其中的分寸必須要仔細把握,若被人以為她窺探機密甚至窺探宮闈,那可就大禍臨頭了。
更重要的是,夢中王澈后來官運亨通,手握實權,這必然伴隨著某種機遇或功績。
會是何時?因何而起?
程恬大致回憶了夢里未來一年的信息,沒發覺王澈有對她說過什么有關貴人、賞識的話,也沒往家中帶過什么特殊之物。
街頭巡衛想遇見貴人,確實難了些,但明年考核后王澈就會調職,想必貴人也是那時出現的,所以王澈才忽然有了被調去御前的機會?
程恬仔細思索,現下自己能在王澈身上做的事不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今他們仍是結發夫妻,一榮俱榮,王澈升職對她來說只有好處,沒必要畫蛇添足。
她需得留意朝堂動向,尤其是與金吾衛相關的消息。
另外,王澈在金吾衛中,總該有幾個關系尚可的朋友,或說得上話的長官。
或許她可以通過適當的交際,比如邀請相熟的同僚家眷來家中小聚,這樣不僅能了解王澈在外的情況,也能提前嗅到一些風向,或許在關鍵時刻也能說得上話。
這需要她更主動一些。
————
注:唐玄宗曾下詔,“兩京路及城中、苑內種果樹”。百姓會在房前屋后種植棗、桃、杏樹,既美化環境又有經濟實惠的收成。
石榴在中唐以后逐漸傳入民間,因其花、果俱美,且寓意吉祥(多子多福),深受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