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動蕩愈演愈烈,或許各勢力之間已不屑于小打小鬧!
先是南宮舍小賭大,進而東方,皇甫聯手抗敵,再有公孫漁人得利,后有承庭趁勢奪城,而西荒兩大勢力更是期間摩擦不斷,除了北境以外都已逐漸卷入到這場不知何時才會休止的戰爭之中!
這一日夜間,客居在司馬王室的神算子諸葛太淵正讀書在客房中,突然外面有一黑衣人拉起了弓,一支利箭隨即而出正中書案上,箭頭深入,箭身還來回抖動著。
被突如其來的一箭嚇得大驚,諸葛太淵手中的書脫手飛出,人身子也本能的往后退,還坐在凳子上差一點仰摔過去。
緊接著他趕緊打開房門向四周張望,卻什么人也沒有見到,回到屋中仔細看到那箭上留了字條密信,打開閱讀后上面寫的是“公孫西域受創但消息還未傳開,公孫之主尚不知,并指公孫此時有南侵之意,就在不出幾日間。”諸葛太淵看完后將紙條一合細細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可信,心中已有思緒。
到了第二日,諸葛太淵早早拜會了司馬彧中這位前族長,即使是已經退位讓賢,可是整個家族的真正掌權者還是他,所以有什么消息或是良策還是要直接與他稟報。
諸葛太淵雖說只是以客卿身份留在此處,可事實上早就算是歸入司馬門下,任命過幾天就正式發下。
“上君,您請看這個!”說著諸葛太淵就拿出了昨日自己收到的字條,呈了上去。
司馬彧中大致也看完了后說道“先生對此有何見解?”
“回稟上君,臣昨日苦思良久,認為這并非假消息!前些時日東方,皇甫兩族與南宮的大戰中,這公孫竟然也去插了一腳,這公孫辛夷簡直就是厚顏無恥恩將仇報。拋開別的不講,當年他能這么容易坐上族長之位,靠的還不是南宮神曲的鼎力支持,他現如今卻在人家大戰之時乘人之危,不幫忙也就算了,還伙同別族偷襲,真是顏面掃地。”說到此處諸葛太淵也著實是感到憤慨。
司馬彧中也鄙夷的回道“公孫辛夷這小子,事兒做的確實不地道,有這樣的君主在,恐怕公孫一族路不會太長了!”
諸葛太淵又接著說道“這對我們來說也確實是個良機,上君您看,這西邊都被攻陷了部分城池這公孫一族的朝堂竟都沒有發覺,就足以證明是有多么**的政要人物在治領朝綱,儼然已經化為一個藏污納垢之所,而且公孫還占據了南通中原的要道,城池屯兵眾多,這時候攻打他們簡直就是探囊取物!”
司馬彧中面對神算子的提議也是思慮良久,見到上君還在躊躇未決,諸葛太淵又補上了一句對于上君最有效的定心丸“昨夜我收到消息,怕是其中有詐,特意卜上了一掛,卦上顯示這是司馬一族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聽這話,司馬彧中反應就很強烈“掛上還說什么?說沒說我們若是此次出兵一定能令司馬一族青云直上?”
諸葛太淵利用對方癡迷信奉于占卜之術的心理,借此來引對方上鉤的方式就很狡猾,其實他哪里卜過什么掛,都是為了讓對方更加信任自己胡亂編的!
重創公孫王室,奪得城池大量城池屬地,他自己在司馬一族的地位必然也會隨之飆升,不然他哪里有機會重整旗鼓,又何至于像現在一樣寄人籬下一般不受重視!
現在的諸葛太淵就是沒有機會制造機會,想盡一切辦法獲取更多的權力。
盡管諸葛太淵哪怕是什么都不做,在司馬彧中這里他也將是會被不愁吃穿,倍加尊重的看待!然而他卻不能完全的混吃等死,一是他并非沒有遠志墮落于渾渾噩噩的生活,畢竟他仍是就最后的依靠。
二是他沒有足夠的信心,眼看著司馬彧中身子骨也硬朗不了幾年了,萬一幾年后他兩腿一蹬兒,剩下的王室小輩可是對他諸葛太淵滿不在乎。到時候若是不講半分情面把他們諸葛一族全都趕出,無家可歸又該如何是好!
唉,都是為了能混口飯吃,混個一官半職受些重視也就行了,太大的追求也達不到,所以必須為了日后做些準備。一定要站穩腳跟以應萬變。
“掛上只顯示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重要的轉折,其他的倒是沒有呈露!”諸葛太淵回答道,他那里敢說的過于肯定,模棱兩可才是高深所在!
說一半,藏一半,之后才有回旋余地,不然說得過于絕對,若是局勢的發展與斷言有所偏頗,那他豈不是沒法圓回來了!
要是這次司馬彧中沒有聽從自己的諫言,日后別的家族壯大了,諸葛太淵就會說自己當時的建議多么多么好,若是之前聽了自己的話現在司馬一族指定風舉云搖,一朝千里,來彰顯自己的先見之明,同時也可以依靠司馬一族的愧恨來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穩賺不賠!
要是司馬彧中聽從了自己的話,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戰勝,另一種自然是戰敗!
戰勝的話就毋庸置疑,自己的官職不說是一飛沖天位居伯盧,上卿之位,怎么也得是個提董吧,這樣的話起碼給自己的氏族在東洲占了一席之地!
但要是不幸真的敗于公孫,他也是有為自己開脫的余地。首先,這只是轉折,并沒有真正說明定會讓司馬王室破浪乘風,況且他司馬王室自己技不如人戰敗了,是他們自己辜負了上天的眷顧又怪得了誰呢。怎么也怪不到他諸葛太淵的頭上來!
神算子這如意算盤打的還是不錯,但是他心中也是有很大的疑慮,是誰給自己傳的消息,有什么用意。剩下的最困心衡慮的抉擇就交給了司馬彧中。。。
諸葛神算收暗信,
心生謀策撰言進。
陌禹上君迷天襲,
天威撻伐掛將印!
“我看,,這機會還是難得,這種事情還是要我在世的時候幫助小輩們決策吧!”司馬彧中飲了一杯又一杯的茶,終于還是決定了,等在一旁的諸葛太淵神色自得。
司馬彧中又接著說道“出兵可以,擇將很難,派誰去比較妥當?”
知道這是在詢問自己的意見了,諸葛太淵成竹在胸道“這個臣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
“誰?”
“呼延龍骨!上君莫要忘了,這可是曾經名震將壇的天威將軍,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司馬彧中一時間竟忘了手中還有這悍將“嗯,思來想去還真是最佳人選!”
諸葛太淵又說道“而且之前呼延龍骨的好兄弟萬俟款冬的死,據說和公孫一族脫不了干系,所以不論國仇家恨,還是個人恩怨,想必呼延將軍一定不會心慈手軟,定會赴火蹈刃,浴血奮戰!”
的確,此前承泣設計挑撥,可是讓五花上將對公孫王室恨入骨髓,如今上天賜予其這般復仇良機,呼延龍骨自是當仁不讓!正愁無法名正言順的率兵前往,現在既然司馬彧中下令,正好遂他所愿!
“好,就這樣決定,來人,傳令呼延龍骨舉兵伐公孫!”司馬彧中站起身來,傲然挺立。
身處中興城內的呼延龍骨接到調令,授予呼延龍骨撻伐將軍,領兵兩萬,出征公孫。
“突然調我去打公孫辛夷,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也好,就此機會煞一煞公孫小兒的威風,也算是為款冬報仇了!”呼延龍骨為人剛正,一身浩然正氣,自然沒有那么多花花腸子,不屈從于世間的爾虞我詐。
司馬彧中就老奸巨猾,想要把天威將軍定做替罪羊,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兵敗就把一切責任推到其身上,并謊稱其為了報私仇私自偽造出師檄文,釀成禍端,最終也不至于牽連到司馬家族頭上。
而戰勝自然一舉多得,城池屬地兵馬錢糧,還有讓天威將軍死心塌地等等。。等等。。,屬實益處良多!一切的機關算盡卻終都會落到正直的人頭上,而守正不撓的人也終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
呼延龍骨整理行裝,準備出征,且僅率本族幾位將軍趕往靠近中部地區的支通郡,并在那里點兵備戰。
“這仗是怎么打的,灰頭土臉的回來,狼狽不堪的逃竄,我南宮一族的臉面都丟盡了!”南宮神曲發了瘋一般,在朝堂上掀翻各種信件,燈盞,總之是,入得眼前的死物都不曾放過。
一眾人等在下面都不敢吱聲,為首的就是南宮尺澤,面對責罵也是一言不發,默默等著降罪。南宮神曲的情緒發泄的也差不多了,也緩下神來,下人上來茶水供其一飲而盡。
咕咚咕咚幾聲后,說道“雖然這戰敗,但也是情有可原,罪責免不了,南宮尺澤卸去元帥一職,待日后能者居之,以觀后效!”縱天王內心是不想對南宮尺澤降罪的,可是畢竟有文武百官看著,若是什么處置都沒有難免會引起不滿。
所以他也只能秉公執法,日后再想辦法慢慢提升南宮尺澤的威望!況且勝敗乃兵家常事,也算是能夠挫一挫這未來縱天王的銳氣,不失為磨練其心性意志的好機會!
“兒臣領命,謝父王”南宮尺澤倍感失落。
南宮神曲又繼續說道“縱觀整個戰局,北堂一族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并且最終的決策還救了公子一命,理應嘉獎。但近期因家族人數眾多,先適應一段時期。日后多建功勛再統一進行封賞!”
以御神機北堂菖蒲為首的一眾北堂族人拜謝,“謝縱天王,臣還有事稟報!”
“說吧!”南宮神曲自然興致也是不高,畢竟才經歷了一場慘敗。
“這次兵敗的原因最主要是公孫一族的從中插手,不然只憑借東方皇甫兩族還不足為懼!”還沒等北堂菖蒲說完,在上面坐著的南宮神曲簡直暴跳如雷,一躍而起,氣不打一處來進而破口大罵“那個王八蛋,沒有老子他能有今天,當年分了他一杯羹回去復命,不然他現在最多是個守城的廢物,現在他娘的翅膀硬了,竟然還敢跟我作對這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一定要將他碎尸萬段。。。”
趁著南宮神曲罵了一大通兒正喘著粗氣的空檔,北堂菖蒲繼續說道“一定要讓他付出代價,現在我們正有一個機會在來的路上!”
“什么機會?”
“昨日有探子來報,探查到公孫一族在燈途正集結大量兵力,想來是要對我們南境動手了。司馬王室的老族長派人傳信來將要大舉攻打公孫一族的北境,我們見后夾擊,和衷共濟,公孫辛夷必定首尾不能相顧,趁勢我們還可以大舉攻殺回去以報奪城擄將之仇。”北堂菖蒲似有請命之意。
南宮神曲也都看在眼里“好,放手去做吧!帶回來的將士們依然聽你等的號令,那個別跪在那兒了!給你個立功贖罪的機會!”說的就是跪在一旁的南宮尺澤,當父親的自然也不想過重責罰,但百官和子民都在看著呢,也不能隨便了事了,所以也想讓他戴罪立功算是有個交代,到了關鍵時刻最信任的也只有自己的親兒子。
“這次令你做副將隨軍出征,將功補過,若是再戰敗以后就不用再到戰場上去了,回屋里繡花吧!”縱天王斜著眼睛訓斥道。
“著南宮常山為主將,南宮尺澤為副將,北堂菖蒲為參策,赫連硨磲為先鋒。。。。。此戰絕不可敗,血債血償!”
“是,臣等領命,血債血償。”
御神機與主將副將等人一同商討應敵對策,主要是以公孫的動向為目標,絕不可反客為主發動強攻。
這次敵軍來襲兵力不下于五萬,自然還是以公孫條口為主將,第一個要進犯的目標一定是橫歌,那里兵微將少是對方的最佳選擇,可一旦他真的攻伐橫歌就奠定了必敗的后果。
兵力不足確實是眾所周知的,以橫歌作為南征的大門也確實符合常理,但就是越在人們潛意識的東西就越容易出錯,越容易被忽略掉破綻。
“在我們上次兵敗之時,我就想到了這只是公孫一族異圖的開始。我們都知道橫歌作為邊境守城卻布置兵力稀落的原因,有著各種險壑天塹,非常不利于進軍,可是一旦越過了橫歌,可以說南境的大好河山好似唾手可得。公孫一族行事向來貪心,知道更為臨近的蔽日城守軍眾多,強攻無異于自取滅亡,所以才把目光投向了橫歌!”北堂菖蒲說道
南宮尺澤發問道“那他們就不怕出兵橫歌方向,我方從蔽日調令軍隊阻斷他們回程之路嗎?”
北堂菖蒲停下之前的剖釋,回答南宮尺澤的問題“我們確實可以發兵阻斷,可是對方在燈途的守軍一直會提防我方的動向。
一旦蔽日城出兵去對戰公孫條口大軍,發動的兵力就至少要達到對方兵力的七成左右相當于快把蔽日的兵力掏空了,此時燈途一定兵鋒直沖蔽日形成反包圍,一旦按照如此發展我們將尤為被動,那時城池就會被瘋狂攻陷,后果不堪設想。”
南宮尺澤感受到是自己想法粗淺魯莽了,而后繼續靜靜聽北堂菖蒲說著“然后我們接著之前的說,在回到縱天城之前我就沿途安排了大量兵力埋伏在通往橫歌城的必經之路上,還秘密增派了兩萬兵馬進駐橫歌,等的就是這一天。”
“那現在我們手里具體還有多少人”主將南宮常山問道。
“還有三萬多兵馬!”
“好,這些兵馬太夠用了!”南宮常山那笑著說道,心里早已盤算好要做些什么了,南宮尺澤不知對方是何良策便向御神機使了個眼色示意告知自己。
北堂菖蒲也沒有明著說,只是亮出兩根手指指向了地圖上的燈途。
南宮尺澤也是瞬間明白了,沒錯,公孫條口一定會一步一步走向埋伏圈,現在正是猛攻燈途斷其后路的好時機,手握三萬重兵估算燈途守軍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就算再不濟直接再從蔽日調兵過來同襲燈途,任他如何堅守,就算是有磐石之固,銅澆鐵鑄也抵擋不住我數萬鐵騎的肆意踐踏。
果然如同料想的一樣,公孫條口領兵五萬向橫歌方向進發,還顯得尤為肆無忌憚。
因為主將公孫條口吃準了蔽日城不敢輕舉妄動,而蔽日守將南宮莪術也確實如他所想,鑒于燈途守軍的虎視,他只能傳消息回朝堂,可還未等他書信寫完,命令就到了!
大致意思告知其無需動兵,只是堅守就可以,待到主將南宮常山趕到一并安排部署。
公孫條口率兵正要路過梁寧渡口,見到大量的樹木枝干堆在其中防止別人通過,公孫條口大笑道“弄弄。。弄這些小伎倆來。。來,來,來防止進犯,我。。我我身后五萬大軍難難難不成是吃素的,這這這南宮一族怕是氣數不長了,弄弄弄這一出簡直是自自自欺欺人。”
隨后就命人挪開了路障,大軍伴隨著公孫條口斷斷續續的譏笑聲繼續進發。可是他卻沒有察覺到梁寧渡口卻沒有水流過,顯現的都是干涸的跡象。
通過渡口后又再次進入長達數十里的山澗之中,顯得格外寂靜,只聽得到鳥叫聲在回蕩著,周圍人提醒公孫條口“將軍,此地應多加小心警惕,不宜久留,恐有伏兵!”,不過公孫條口卻不予理會!
他自恃自己領兵多年,馳騁沙場自然不會把一個名不見經轉的小人物的話放在眼里,而且若是有伏兵在此,這鳥兒怎么會叫的如此自然,恐怕早就亂飛不敢停落,叫聲不可能離得如此近還讓人聽得真切。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軍中。。。有善口技者呀!
山崖兩側埋伏的將士見到敵軍已全部進入山澗,埋伏的將領下令反擊,倏忽之間,矢如雨下,亂石橫飛。
敵軍一時間沒有防備慌不擇路,并且還無處藏生,盾牌兵一同護住上方的箭雨,可護不住重達數十上百斤從百米高空急劇落下的巨石,被砸中者立刻斃命七竅流血,身體有被砸出一個大坑的,有的筋斷骨折,軀干和四肢相互分離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量的火油各處潑灑,沒有放過多少空隙,隨之而來的火箭與那油之間瞬間燃起一片火花,延綿各處,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公孫條口面對突如其來的一遭也是慌了手腳,大軍紛紛亂作一團不受指揮。
北堂菖蒲所設伏擊硬生生將其截為兩段,公孫條口帶領前軍沖闖出去,剩下的一部分向后方逃去梁寧渡口方向,而御神機早在此處也設下了伏兵,只是剛才沒有現身罷了!
又把之前攔截在上游用袋子裝好的的泥沙挪開后,大水不受控制的傾瀉而出似是在奔向自己本來的歸宿一樣,盡情地席卷著逃出山間的逃兵,最終在求生**的掙扎下還是無法改變命運,被無情的江水吞噬了不少,僥幸活下來的士兵也因為幾次的生死驚嚇選擇了束手就擒,驚弓之鳥已無戰斗能力。
跟著公孫條口的兵馬也就剩下三萬左右,一部分喪生在亂石火海之中,一部分亡命在奔涌波濤之口,其余的不是歸降就是各自逃命去了。
公孫條口被緊逼的只有直奔橫歌而來,不由得分說,直接下令攻城,可是輪番進軍皆慘敗而歸讓他徹底意識到了,這城中屯兵甚廣而且身經百戰,自己這一次算是徹底栽了,可是回頭路已經堵死了前面又久攻不下,自己又無處可安身,好在糧草沒有太多損耗還可以堅持數日。
而城中的守軍卻不讓他消停,不時就率一支小部隊前來騷擾,時間長了自然不堪其擾,有些將士忍不住了沒經過允許就擅自沖向敵城,結果不言而喻,有去無回。
但主要的戰略還是遵從御神機的部署,困獸之斗,糧草是最有力的幫手,硬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之前棄城燈途主要就是因為糧草問題,如今把這個難題又交還給曾經的主人公了。
如今公孫條口唯一的辦法就是強攻城池,方得一線生機,否則定是死路一條。
不過公孫一族的戰斗力還是很強,盡管城中南宮士兵不少,卻沒有討到太多的便宜,大戰持續了十日,公孫條口手中將士不足八千,城中士兵也相差無幾,可能這樣的攻城也實屬少見,不講規制,行最野蠻的打法。
可身為主將的公孫條口已經拿不起武器了,終于倒在了橫歌城下,頓感天昏地暗失去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