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落將編輯好的信息審視一遍,確認沒毛病后,將其發送至世界頻道,用掉了今日的發言額度。
不用白不用,蘇落每天都會發條信息。
[蘇落:關于試煉副本的本質,個人傾向于認為:其基底是某個真實存在的世界,而后通過我們目前無法理解的手段,進行了特定情景的模擬與封裝。值得注意的是,試煉副本中呈現的文明發展,在我看來,高度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出典型的技術累積性與對底層規則的漸進式探索的特征。]
[這……學者大大,沒看明白,明天能說明白點嗎?]
[話說回來,【學者】職業到底有什么具體效果?我看蘇落實戰能力也強啊,他們區可也是續戰第一。]
[學者閣下,有興趣參與編寫《人類史大綱》嗎?]
[上面又在言?。∮悬c信心行不行?人類必勝?。?/p>
[判斷文明發展特點的依據是什么?和我們現實世界的發展史做對比嗎?是發展路徑的趨同性?]
蘇落抿了一口清茶,目光掃過后續刷新的相關信息,在最后一條上略有停留。
差不多就是這個思路,蘇落得出這個結論就是找到了自己文明科技發展和試煉副本科技發展的趨同性。
趨的什么同呢?
學術造假。
或者說,是根植于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系統性缺陷。
尤其是論文。
就拿論文舉例。
自己世界中浩如煙海的論文中,蘇落是有篩選的。
近十年的論文中。
社科類不要,時效性與爭議性過大。
非頂級期刊或領域內公認權威出版物上的論文不要。
非處于學科前沿或非涉及基礎理論構建的研究不要。
十年前的大批量論文也是認真篩選,那些已被后續研究明確證偽的,或仍在學術界存在重大爭議、懸而未決的論文不要。
再篩掉灌水的,僅剩下一成。
這部分,蘇落認真看了一遍,部分簡單的會丟給小落。
然后又用同樣的方式把試煉副本的論文篩了一遍。
這層層篩下來的論文中,自己世界有26%的論文是偽科學和在蘇落看來明顯錯誤的,試煉副本有30%。
這部分剔除之后,蘇落再次壓榨小落,在夢境的實驗區和計算區對剩余論文進行數據與實驗過程追溯分析,反正除了過于微觀的都能回溯模擬。
蘇落的世界有高達70% 的論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數據篡改、捏造或選擇性使用數據的行為。試煉副本的這一比例則為73%。
這些造假行為,大量都是基于預設結論反向編造支持性數據與過程,猜結果編過程。
許多在教科書上被奉為圭臬的經典實驗、被尊為學科奠基人的著名學者,其原始研究數據好像不太對勁……
而且這種數據造假現象越靠近現代越嚴重。
其中,醫學與材料學領域堪稱重災區。
當然,沒算社科,這玩意的論文蘇落不看,數據沒有參考意義。
可給蘇落氣壞了,感覺浪費了時間。
事實證明,在文明自然演進的道路上,謬誤與歧路并非偶然,而是常態。
現代科學方法雖強調嚴謹與可證偽,但其部分賴以建立的基石與發展過程中的諸多關鍵節點,本身就可能建立在并不牢固,甚至是被粉飾過的沙土之上。
這也是為什么穿越前很多人叫嚷著人類的科技樹早已歪了。
在這片摻雜了虛假的土壤上,固然也生長出了諸多璀璨的科技果實,但人類文明的后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早期奠定的、相對穩固的科學根基所積累的紅利。
而中間層的許多理論支柱,正變得越來越泡沫化。長此以往,整個文明很可能在邁向更高階段時,因基礎不牢而遭遇重大挫折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當然,現在不用擔心了,現在人類文明能否存續下去都是個問題。
“瑪幣的,小落,將所有已識別出存在數據造假、謬誤或根本性錯誤的文獻,全部打上標記,丟到垃圾堆。圖書館知識體系只允許保留目前無法證偽且邏輯自洽的正確部分?!?/p>
蘇落氣得爆粗口。
“好的,你沒必要生氣?!?/p>
“我沒生氣,我脾氣很好?!?/p>
“你要換位思考,現在很多大學生水一篇論文不容易?!?/p>
“哦,這個啊,這種只用來畢業的論文壓根沒進我的資料庫啊。大家都知道沒什么價值,互助會都沒有帶回來?!?/p>
“欸,那他們寫論文有什么用呢?”
“當然是為了寫論文?!?/p>
“這有什么意義呢?”
“為了畢業?!?/p>
“畢業之后呢?”
“就失業啊?!?/p>
“……”
蘇落沒有絲毫猶豫去修正這些錯誤知識的念頭。即便其中可能混雜著某些天才的設想或局部的真知,他也決定果斷舍棄。
他沒有足夠的精力與必要,去屎里淘金。
舉個例子,假如穿越前的人類社會被某個存在下了“主人的命令”,要求修改夯實自己的科學體系。
那么至少需要整個社會耗費數以十年計的時間和不計其數的資源進行回溯糾錯與重建。
且成功率低,其時間成本與執行難度,高到令人絕望。
將手中一塊能量波動強烈的精密構件穩妥地嵌入實驗室中央的大型魔力池接口后,蘇落的心情才逐漸平復。
“相比之下,還是數學與基礎物理更為純粹?!彼p嘆一聲,“在這些領域,一個方向鉆研到極致,面臨的也只是‘暫時無解’或‘最終被證偽’,至少鮮少遭遇如此系統性的造假與謬誤?!?/p>
這兩天蘇落不是在改造實驗室,就是在系統性地整理、吸收并甄別現代科學知識體系。
哦,對了,還有一項:
駕駛著實驗室將區域逛了大半圈,繪制了當前區域中【危險地形】的分布圖。
【危險地形】在區域內呈現 “多點開花” 的分布態勢,總體較為均勻。
初步統計,區域內存在的【危險地形】超過一千個。其中大型的占地面積可達數千平方公里,而較小的也有數十平方公里??傆嬈饋?,【危險地形】已占據了區域總面積的約2%。
就像培養皿中成長時間不同、大大小小的培養菌落。